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 來源: seasickyetdocked
謝謝各位的鼓勵。
先來談談我吧。 大學畢業後到美國,讀碩讀博,也許是家教嚴謹, 也許是長在紅旗下,也許是骨子裏有點ambition, 我真的是用‘5年計劃’來規劃人生的。 現在看起來很搞笑, 可的確是我真實的成長過程。 下麵是我計劃的大致內容:
20歲: 出國, 拿到學位by 25
25歲:decent job, married with baby, own a house by 30
30歲: director’s title in Fortune 500 company by 35
I did accomplish all those goals by each deadline, 可是我也付出了承重的代價, 其中包括我的婚姻。
我是在27歲做‘mid 5-year’總結時產生緊迫感的。在美國讀書求職的初期老覺得沒ready to settle down, 有幾次豔遇吧,還有賊心沒賊膽地錯過了,到了賊心賊膽都有的時候吧,賊卻沒了。 於是那個在正確時間出現在正確地點的賊就成了我後來的老公。說嫁給他是 for convenience 有點不厚道, 畢竟人家也是天才兒童, 省級的高考狀元,素質不錯的三好學生呢。 細節按下不表, 我‘成功’地將自己在28歲時嫁出去, 29歲時兒子出生了。 直到現在我還是很感激他, 因為他畢竟幫我完成了 25-30 那個最艱巨的5年計劃。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 在孩子還沒滿周歲時,我心裏清楚地知道這個婚姻是個錯誤。可是看著懷中肉肉的小人兒,心中的感受豈是一個痛字能describe。30歲生日的那一天,忘記了被什麽事情triggered, 我一個人躲到公司後麵的小樹林裏嚎啕大哭。奇怪的是,哭著哭著我覺得心裏生出了堅定。 當我回到洗手間補好妝後,在鏡子裏我看到的是一個恢複了淡定,做出了決定,甚至有點悲壯的媽媽… yes, I am staying and I am going to work on it for the sake of my baby. 而這一呆就是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