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新東方的“中國合夥人”
十年前有部比較火的電影《中國合夥人》,講述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拉著兩個在國外的老同學回國當合夥人,進而把新東方做大做強的故事。電影中的三個合夥人由黃曉明、鄧超和佟大為飾演,黃曉明憑借這部影片獲得金雞獎和百花獎的影帝。
(以下圖片來自網絡)
當年在新東方備考時正遇上俞敏洪第一次介紹剛回國的兩個合夥人徐小平和王強。
那時我除了主要備考GRE,還要同時考TOEFL,所以考前去上了一個TOEFL衝刺班。那天傍晚在新東方上真題課,俞敏洪當時早就不教TOEFL了, 卻突然走進我所在的教室,還帶著兩個人。
俞敏洪上前打斷老師的教學,站在講台上介紹身邊的兩個人。他說這是他的兩個好朋友,前不久他去北美訪問時專門請回來加入新東方的,剛剛回國,當天是第一次和大家見麵。然後他請兩人做自我介紹。
王強第一個發言,他的經曆有些特殊所以我一直記憶猶新。王強說他原來是英語專業的,和俞敏洪是同班同學。他到美國後發現計算機正熱,他很想轉讀計算機科學的研究生,於是申請本校的計算機係。但計算機係的招生人員覺得他原來是文科的,基礎知識相差太多沒接收他。於是他去找計算機係主任辯解,以英語和程序語言都是語言可以互通這個說法打動了係主任,以英語係的背景直接轉到了計算機軟件專業。
王強說他畢業後進入了貝爾實驗室工作,工作中寫程序經常要和其他同事聯調,他說壓力還是不小的。當時我聽了後就很佩服他,能從文科直接轉工科這麽大的轉換,以文科的背景補幾門課就直接讀計算機的研究生很不容易,兩年畢業後就做相關計算機工作,還是在貝爾實驗室這樣頂級的理工機構就更不容易了。他提到的在工作中和同事一起聯調程序並meet deadline有些壓力,這我完全理解,他文轉碼應該不是有些壓力,應該是壓力還比較大,如果一個組裏有人半天調不通他的那部分程序,全組的程序都交不了,大家是要急得跳腳的。
下一個發言的是徐小平,後來他挺出名,但當時卻是不起眼。講台下麵坐的大部分都是理工科的學生,他卻在講他如何在比較邊遠的一個學校學音樂,每次苦苦等著獎學金的支票。不過徐小平比較能講也挺幽默,下麵的學生雖然不太熟悉藝術生的留學生活,卻被他的話逗得發笑。
後來徐小平為新東方學生做出國谘詢,我還預約了到他辦公室麵談。《中國合夥人》電影中描述他的出國谘詢業務極其火爆、隊伍排得很長,但我那時一打電話去就約到了,可能是早期的緣故。去時前麵正好是一個外企的經理在谘詢簽證,想到美國探望讀書的太太,徐說:“你把工資單給簽證官看,你每月掙快兩千美金,在中國就過得挺好,簽證官就相信你不會留在美國。”
輪到我向徐谘詢,倒是覺得他對出國過程了解也不算很多。沒講多久他突然要我把眼鏡摘下來,然後說我不戴眼鏡更好看。當時聽了非常驚訝,對他感覺不太好覺得有點像個混混。
多年後看《中國合夥人》的電影,除了知道俞敏洪和徐小平外,不知道誰是第三個人。因為一直都隻聽說徐小平,還以為王強又回美國了,畢竟那時中美差別還是挺大的,而王強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算穩定的中產。一開始聽說第三人姓王,還以為是那時教GRE語文的那個姓王的北大研究生,他也是新東方元老,看了介紹才發現就是當年見過的那個從英文轉軟件專業的王強。
那天估計俞敏洪隻把他的這兩個好朋友兼新合夥人介紹給一到兩個班,我正好趕上了。俞敏洪之前剛去了一次美國,好像是第一次去。據徐小平描述,俞敏洪到了美國的幾個校園參觀,所到之處,一路都有以前的新東方學生打招呼。俞敏洪應該是在這次美國之行說服了原來的朋友回國。
王強後來的樣子和當年比變得較多,當年他還是有點靦腆。記得見麵會那天他講述他的留學經曆和工作經曆,有下麵同學問他怎麽決定回來了,他看著俞敏洪說我相信我們的友誼,俞敏洪聽了笑得有點尷尬沒說話,當時覺得王強有點逼宮的意思。
一直對徐小平的印象不怎麽樣,看了電影才知道他好像是推動新東方轉型的靈魂人物。新東方在他們剛加入時的規模已經不小,絕對不是電影中描述的在廢舊工廠上課,而是在正規的辦公樓裏占了幾層樓,上課是借用各個學校的地方如北大附中的教室、中關村的大禮堂等等。
後來看過徐小平寫的一篇文章,以功夫熊貓中的阿寶為例,講述他在國外的經曆和他最開始決定回國的彷徨:是在一個老地方做麵條?還是到一個未知的地方去尋求英雄夢?看完後很有啟示,也佩服他披露過去困境的勇氣。他的文章結尾很有力量:
“阿寶那種敢於聽從內心呼喚、勇於掙脫他人控製、大膽追求人生夢想的奮鬥精神,應該是無數中國青年學習的楷模!從這個意義上,阿寶是幸運的,我也是幸運的。因為,我和阿寶都有一個不滅的夢想,都曾為了夢想堅持不懈地奮鬥,都在為了實現自己夢想的路上繼續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