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源氏物語》第十八回 鬆風

來源: 2025-08-13 05:25:07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第十八回 鬆風

本回故事簡介

本回標題來自於明石之君的詩句:“弦音誓不變,聊慰相思情。一曲舒愁緒,鬆風帶泣聲。”與前回同年,寫源氏三十一歲秋天之事,其內容與第十三回《明石》相連接。流放到須磨之後,源氏夢見桐壺帝,神諭他轉移到明石,受到明石道人與其女兒明石姬的款待。明石姬姿容秀麗、才情出眾,卻因出身卑微而自覺配不上源氏,對其情意始終懷著深深的不安與羞怯。

本回故事導讀

二條院的東院修建工事已畢,源氏內大臣安排花散裏居東院中帶廊坊的西殿。家務辦事處及家臣住所,也都做了應有的安置。東殿擬定明石姬居住。北殿寬廣,因此隔成許多房間,凡以前一時結緣而許以終身贍養的女人,他準備安排她們集中住在此殿。正殿空著,作為自己偶爾來住時休息之所。

他時常寄信給明石姬,勸她早日入京。但明石之君礙於低微身份一直不敢冒昧。她想:“聽說京中身份高貴女人,公子對她們也不即不離,似愛非愛,反而讓她們增加痛苦。我身上究竟有多少恩寵,膽敢入京與她們並列呢?以我的微賤入京,反讓孩子丟臉。料想他的光臨一定難得,我在那裏專誠等候,給人恥笑,難免弄得老大沒趣。”她心中好生煩惱。但又轉念:讓這孩子從此做個鄉下姑娘,不得同別人一樣享受富貴,也太委屈了她。因此她又不敢埋怨公子而斷然拒絕他。

她的父母也認為她的顧慮確有道理,一籌莫展。

明石道人忽然想起:他夫人已故的中務親王祖父,在京郊嵯峨地方大堰河附近有一所宮邸。這親王的後裔零落,沒有一個繼承人,因此久已荒蕪。有一個前代傳下來的管家,現正代管這片領地。明石道人便同他商談修繕宅邸,錢由道人出,委托管家監督施工,準備讓女兒娘倆遷居靠近京城的地方以便適應京都生活。

源氏內大臣並不知道明石道人有這打算,隻是想不通為何明石姬不肯入京。念及小女公子孤苦伶仃地在鄉下長大起來,招惹世人議論,而成為她一生的瑕疵。

大堰邸宅修理完竣以後,明石道人把發現此屋後的經過情況報告源氏內大臣,這時他才恍然大悟:明石姬以前一直不肯遷到東院來和眾人同居,原來是有此打算。他覺得這件事用心周到,很有意思,心中十分欣慰。於是命令惟光朝臣到大堰河去,用心辦理邸內各處應有的設備。惟光回報:“那地方風景甚好,與明石浦海邊相似。”源氏內大臣想:這樣的地方,給這個人住倒很相宜。源氏公子所建造的佛堂,位在嵯峨大覺寺之南,麵對瀑布,風趣之雅,不亞於大覺寺。大堰的明石邸則麵臨河流,建造在一所美妙不可言喻的鬆林中。其正殿簡單樸素,卻另有山鄉風味。內部裝飾布置,均由源氏內大臣設計。

源氏內大臣派幾個親信,偷偷地趕赴明石浦迎接明石姬。

明石姬這回已無可推托,隻得下決心動身。離開這多年住慣的浦濱,又覺依依不舍,想起了父親今後將淒涼寂寞地獨居浦上,更覺心緒煩亂,悲傷不已。

明石道人茫然若失,嘴裏反複同一句話:“那麽我以後不能再見這小寶貝了麽?”此外沒有別的言語。

老夫人也很悲傷,自己隨女兒進京,老道人一人留在老家,誰人照顧他呢。哪怕露水姻緣也讓人掛念,更何況老夫老妻呢,想起這些讓人肝腸寸斷呢。

那些青年侍女,現在離開鄉野遷居京都,無不歡天喜地。背井離鄉讓她們又淚沾襟袖。

適逢秋天,出發那天早晨,秋風蕭瑟,蟲聲煩亂。明石道人比照往日誦經時刻起得還早,誦經拜佛。此乃喜慶之事,不該有不吉利的言行,然而誰也忍不住流下淚來。小女公子長得異常可愛,外公把她看作夜明珠一般,常常抱著不肯放手。小外孫女也就喜愛他,纏著他。他想起自己是異於常人的出家之身,應該有所顧忌,不可過分親昵這小女公子。然而片刻不見,便覺過不下去,難於忍受。便吟詩道:“遙祝前程多幸福,臨歧老淚苦難禁。哎呀,這話太不祥了!”連忙把眼淚揩幹淨。

他的尼姑夫人接著吟道:“當年聯袂/mèi/辭京闕,今日獨行路途迷。”吟罷禁不住哭泣起來,這也是難怪的。她回想過去多年來夫婦之誼,覺得今朝一旦拋舍,憑仗了這不甚可靠的因緣而重新回到曾經厭棄的京都,實在不是妥善之計。

明石姬也吟詩道:“此去何時重拜見,無常世事渺難知。據女兒之意,父親最好陪送我們進京。”她懇切勸駕。但明石道人說:“有種種原因,不便離去。”然而他想起了女眷一路上不便之處,又非常擔心。

走陸路,車輛太多,十分招搖。若分為水陸兩路,又太麻煩。由於京中來使也非常注意避免人目,於是決定全部乘船,悄悄地前行。

辰時出發,一行船舶在“浦上朝霧”中漸漸遠去。

這一天正值順風。舍舟登陸,乘車到達京都,一路謹慎不曾延誤。

源氏內大臣吩咐親信,赴邸內舉辦喬遷安達賀宴。他自己何日來訪,隻因有所不便,尚須考慮安排。不覺匆匆地過了幾天。明石姬不見源氏,心中一直悲傷。她思慕故鄉,寂寞無聊,便取出當年公子當作紀念品送她的那張琴來,獨居一室,恣意操奏。略彈片刻,便覺鬆風颯然而至,與琴聲相和。那尼姑母夫人正斜倚著憂傷悲歎,聽見琴聲,便坐起身來,即興吟道:

“祝發獨尋山裏靜,鬆風猶是舊時音。”

明石姬和詩雲:“擬讬琴心懷故友,他鄉何處覓知音?”

明石姬如此蹉跎光陰,又過了數日。

源氏內大臣內心不安,便顧不得人目注視,決心赴大堰訪問。他以前不曾將此事明確告知紫姬,但深恐她照例會從別人處聽到,反而不好,故這回如實告訴了她。對她說:“桂院有些事,必須親往料理,我不覺已擱置很久了。還有約定來京訪我的人,正在那附近等待,不去也不好意思。再則嵯峨佛堂裏的佛像,裝飾尚未完成,也得去照料一下。總須在那裏耽擱兩三天呢。”

紫姬以前曾聽人說過他突然營造桂院,現在料想是要給明石姬住的了,心中很不高興,答道:“你去那邊兩三天,怕連斧頭柄也爛光了吧?教人等殺呢!”臉上露出不快之色。

源氏內大臣說:“你又多心了!大家都說我和從前完全不同了,隻有你……”花言巧語地安慰了她一番之後,太陽已經很高了。

微行出門,由幾個心腹駕車,悄悄地前行,到達大堰已是黃昏時分。

從前流放明石浦時,身穿旅裝便服,明石姬已讚歎他的風姿之美,見所未見。現在身穿官袍,加之用心打扮,其神情之豔麗竟是蓋世無雙,她見了心驚目眩,心頭的愁雲忽然消散,不覺喜形於色。

源氏公子到了邸內,覺得一切都可喜可愛。看見了小女公子,尤為感動,深悔以前多時隔絕,何等可惜!他想:“葵姬所生的夕霧,世人盛稱其為美男子,不過因為他是太政大臣的外孫,權勢所關,不得不頌揚耳。這小女公子年僅三歲,便已長得如此美麗,將來可想而知了。”但見她向人天真爛漫地微笑,那嬌癡模樣實在教人愛殺!

這一晚公子與明石姬兩人娓娓話情,直至天明。

源氏公子叫工人重新疏導東邊廊房下流出來的泉水,自己脫下官袍,僅穿內衣,親去指示,其姿態異常優美。突然想起了那老尼姑,說道:“師姑老太太也住在這裏麽?我太不恭敬了。”便命取官袍來穿上,走到尼姑居處的帷屏旁邊,言道:“小女能長得如此美好而無缺陷,全是太君修行積德之故。太君為了我等,舍棄了心愛的靜修之處而重返塵世,此恩非淺。而老大人獨居浦上,定多懸念。種種照拂,感謝不盡!”這番話說得情意深長。尼姑答道:“能蒙公子體諒我重返塵世之苦心,老身延命至今,也不算虛度光陰了。”說到這裏,哭了。

此時那泉水已經修好,水聲淙淙,仿佛泣訴舊情。尼姑便吟詩道:“故主重來人不識,泉聲絮語舊時情。”此處說的故主,指老尼姑本是該親王孫女。

源氏公子聽了,覺得她這詩並不做作,而語氣謙遜,詩情甚雅。便答吟:“泉聲不忘當年事,故主音容異昔時。往事實在很可戀慕嗬!”他一麵沉思往昔,一麵站起身來,姿態甚為優雅。尼姑覺得這真是個蓋世無雙的美男子。

公子來到嵯峨佛堂。

到了月色當空之時,才從佛堂回大堰邸,此時想起當年明石浦上月夜的情景。明石姬猜到他的心事,便乘機取出那張琴來,放在他麵前。公子心中頓感淒愴,難於忍受,便彈奏一曲。彈奏之時,從前的情景仿佛就在目前。於是公子吟詩道:“弦音不負當年誓,始信恩情無絕時。”

明石姬答道:“弦音誓不變,聊慰相思情。一曲舒愁緒,鬆風帶泣聲。”

與源氏公子如此對答吟唱,並無不和之處,明石姬為此感到分外欣幸。

明石姬的花容月貌,令源氏難分難舍。小女公子的嬌姿,讓他百看不厭。他想:“這孩子叫我如何安排呢?讓她在暗中生長,委屈了她,何等可惜!不如帶她到二條院去,給紫姬當女兒,可以盡心竭力地教養她。將來送她入宮,也免得世人譏評。”然而又恐明石姬不肯,因此不便出口,隻是對著這小娃娃垂淚。小女公子起初見父親還怕羞,後來漸漸熟了,與他親近。源氏公子越發覺得她嬌美可愛。他抱著她,這父女二人的姿態真漂亮!可知他們原有宿世因緣。

次日,預定回京都去,為了惜別,這一天早上起身稍遲。他準備從這裏直接返京。但京中來了許多達官貴人,聚集在桂院。又有許多殿上人到這邸內來迎接他。源氏公子一麵整理行裝,一麵懊惱地說:“真不好意思!這裏不容易找到,他們怎麽會來的?”

明石姬勉強起身,膝行而前,把半身隱在帷屏後麵,姿態優美高雅。如此嬌豔模樣,即便說她是個皇女,也無不稱之處。源氏公子便把帷屏的垂布撩起,與她細說離情。

終於隻得起身告別。走了幾步,回頭一看,這個一向羞澀不前的女人,居然走出門來送別了。明石姬舉目仔細探望源氏,覺得這真是一個相貌堂堂的美男子!不僅具有十足的內大臣風度,連裙裾上也泛溢出風流高雅的氣息來。這也未免有點情人眼裏出西施吧。

源氏內大臣打扮得齊齊整整,走出門去時,前驅者高聲喝道,甚是威風。源氏決定今日遊玩桂院,命令車駕轉赴其地。

月光皎潔之時,召開音樂會,繁弦急管,熱鬧非常。水麵風來,與曲調相和,更覺富有雅趣。此時月亮升入高空,樂音響徹雲霄。源氏內大臣於席上閑吟古歌:“我鄉名桂裏,桂是蟾宮生。為此盼明月,惠然來照臨。”餘興未盡,繼續吟道:“否去泰來日,月華在手旁。當年竄淡路,遙望此清光。”頭中將接續:“月明暫被浮雲掩,此夜清光普萬方。”

右大弁年紀較長,桐壺帝時代早就在朝,聖眷優厚。此時他追懷故主,便吟詩道:“月明遽/jù/舍天宮去,落入深山何處邊?”

源氏內大臣恣情談笑,莊諧不拘。眾人唱著神樂歌《此馬》,跳起舞來。

源氏內大臣不曾再度向明石姬告別,亦覺於心不安。

回到二條院,休息片刻,然後將嵯峨山中情狀講給紫姬聽。他說:“我回家延遲了一天,心裏很懊惱。隻因那些好事者來找我,硬把我留住了。今天疲勞得很呢。”就進去睡覺了。

紫姬心中照例很不高興。源氏內大臣裝作不知,開導她說:“你與她身份懸殊,同她比較是不行的。你應該想:爾為爾,我為我。不同她計較才是。”預定這天晚上入宮。

明石姬的回信早已送到。源氏內大臣並不隱藏,就在紫姬麵前拆閱。信中並無特別使她懊惱的文句,源氏內大臣便對紫姬說:“你把這信撕毀了吧!這種東西很討厭,放在這裏,和我的年紀很不相稱。”說著,將身靠在矮幾上,心中卻念念不忘地記掛明石姬,隻管望著燈火出神,別無話說。

那封信平展在桌子上,但紫姬裝作並不介意。

源氏內大臣說:“你硬裝不要看,卻又偷看。你那眼色才教我不安呢。”臉上嬌憨之色可掬。他靠近紫姬身旁,對她言道:“不瞞你說,她已經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孩,可見前世宿緣不淺。然而這母親身份低微,我公然把這孩子當作女兒撫養,又恐惹人議論。因此我很煩惱。請你體諒我,代我想個辦法,一切由你做主吧。你道如何是好?接她到這裏來由你撫育,好不好?這無辜的孩子,我不忍拋棄她,想給她那小小的腰身上穿一條裙子,如果你不嫌褻瀆,請你替她打結,好麽?”

紫姬答道:“你如此不了解我,竟出我意料之外。你倘如此,我也隻得不管你的事了。你該知道,我最喜歡天真爛漫的孩子。這孩子當這年齡,該是何等可愛嗬!”她臉上微微露出笑容。紫姬生性愛好小兒,很想取得這女孩,抱在手裏撫育她。源氏內大臣心中遲疑不決:究竟如何是好?真個迎接她來此麽?

大堰邸內,他不便常去。隻有赴嵯峨佛堂念佛之時,乘便去訪,每月歡會兩次而已。比較起牛郎織女來,差強人意。明石姬雖然不敢再有奢望,但心中安得不傷離怨別?

本回故事複習

流放到須磨之後,源氏夢見桐壺帝,神諭他轉移到明石,受到明石道人與其女兒明石姬的款待。明石姬姿容秀麗、才情出眾,卻因出身卑微而自覺配不上源氏,對其情意始終懷著深深的不安與羞怯。

源氏與明石姬在風聲與海濤中,彼此情感漸深,最終共度春宵,致使明石姬懷孕。兩人雖有情意,但地位懸殊,使得這段關係籠罩著憂慮和隱忍。

源氏在流放之後漸顯沉靜與成熟,對明石姬的才德與美貌心生憐惜,也表現出真誠的柔情。

明石姬雖然深愛源氏,但始終低調自抑,不敢奢望名分,其內心的矛盾掙紮令人動容。

見出し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