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諾貝爾獎是撞出來的

來源: 賭城看客 2020-01-14 16:47:3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11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賭城看客 ] 在 2020-01-15 10:02:0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上周四(1月9日)各種媒體紛紛報道美國能源部官員宣布,物理學家的下一個夢想有望在紐約實現:能源部將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BNL)建造新型電子-離子對撞機(Electron-Ion Collider,EIC),讓高能電子束衝撞質子,探究質子“內心”的奧秘。EIC的建造成本介於16億至26億美元之間,擬於2030年投入使用。

原子的組成

直到一百年多前哲學家一直認為原子(atom)是不可切分的粒子。但是:

1897年約瑟夫·湯姆孫(Joseph Thomson)發現了原子裏有帶負電的電子(electron),1906年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西蘭物理學家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在實驗中發現某些放射性元素會放射出粒子而發生衰變,他將兩種不同的射線分別命名為 α 和 β 射線線,1908年他被授予的諾貝爾化學獎。同年盧瑟福同實驗助手漢斯·蓋革(Hans Geiger)用 α 粒子撞擊金箔發現相當可觀的散射。隨後盧瑟福指導蓋革和大學生歐內斯特·馬斯登(Ernest Marsden)繼續做 α 粒子撞擊金箔的實驗,根據這些實驗,盧瑟福1911年提出原子是有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外圈的電子雲組成。

1917年盧瑟福用 α 粒子撞擊氮氣時他的閃光探測器紀錄到氫核的跡象,1924年使用雲室(cloud chamber)證實了該實驗,盧瑟福認為實驗得到帶正電的的氫原子核為基礎粒子,定名為質子(proton)。

1931年英國物理學家約翰·考克饒夫(John Cockcroft)和愛爾蘭物理學家歐內斯特·沃爾頓(Ernest Walton)一同發明了粒子加速器,它采用二極管/電容器倍壓電路升高電壓的方式加速質子。在他倆的幫助下1932年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發現了中子(neutron),並於1935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倆因開拓人工“撞開原子”的新篇章,共同獲得了195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至此,我們知道了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不過,物理學家又開始探索質子和中子是否由更小的粒子組成?

基本粒子

通過許多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的不斷努力,特別是1954年楊振寧和博士生米爾斯一起提出著名的Yang-Mills非阿貝爾規範理論開始,科學家逐步完成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引自維基百科, Yinweichen製作):

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分別是誇克(quark,圖中用紫色表示)有6種,每種又分成3個色(紅綠藍),分別叫紅上誇克、綠上誇克、藍上誇克、紅下誇克、...、藍底誇克等18種,每一種又有對應的反粒子,即反紅上誇克、...、反藍底誇克等18種。輕子(lepton,圖中用綠色表示)有6種,加上6種對應的反粒子,即電子和正電子(反電子,Positron)、...、τ中微子和反τ中微子共12種。右側紅色一列有膠子(gluon)8種,光子(Photon)1種,Z玻色子(boson)1種,W玻色子2種,再加上最右邊黃色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1種,所以基本粒子有(6 x 3 x 2)+(6 x 2)+(8 + 1 + 1 + 2)+ 1 = 61種。

這個標準模型預示著質子和中子可以被撞開,分成更小的基本粒子。就像用錘子砸開核桃才能看到其中的奧秘。

撞開它,有發現就得獎

現在來看看這個標準模型中基本粒子的發現過程:質量最輕粒子的最容易發現,不斷增加加速器的能級才能發現質量重的粒子;發現新粒子就可能得諾貝爾獎。

1955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學家埃米利奧·塞格雷(Emilio Segrè)和歐文·張伯倫(Owen Chamberlain)透過粒子加速器,而發現了質量為938.3 MeV的反質子,他們二人於195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6年,美國物理學家布魯斯·考克(Bruce Cork)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用質子和反質子碰撞發現了質量為939.6 MeV的反中子(antineutron)。

1956年小克萊德·科溫(Clyde Cowan Jr)和弗雷德裏克·萊因斯(Frederick Reines)等人共同發現了質量極小但不為0 的電中微子,1995年萊因斯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科溫已於1974年12月去世。

1967年,斯坦福直線加速器進行的的深度非彈性散射實驗中證實了質量為2.3MeV 的上誇克和質量為4.8 MeV 的下誇克存在。1968年斯坦福直線加速器證實質量為95MeV 的奇誇克存在。

1962年,美國物理學家利昂·萊德曼(Leon Lederman)發現了質量為105.66 MeV的 μ中微子,因此獲得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另外他1977年發現了質量為4.18 GeV的底誇克

1974年,美國物理學家伯頓·裏克特(Burton Richter)帶領的斯坦福的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團隊發現一種新的次原子粒子,並命名為ψ介子;同一時期,由丁肇中領導的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也發現相同的新次原子粒子,並且命名為J介子。粲誇克和它的反粒子可以組成J/ψ介子。他倆1976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5年,馬丁·佩爾(Martin Perl)發現質量為1.776 GeV的 τ子,獲199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另一半。

1983年,意大利物理學家卡洛·魯比亞(Carlo Rubbia)和荷蘭物理學家蒙·範德梅爾(Simon van der Meer)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共同發現了質量為80.399 GeV的W玻色子及質量為91.1876 GeV的Z玻色子,因此獲得198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3年小林誠和益川敏英預測存在頂誇克和底誇克,但由於粒子加速器能量不足隻能等待。1995年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的兩個團隊找到了質量為176 GeV的頂誇克。小林誠和益川敏英獲得了200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費米實驗室在20世紀90年代啟動的DONUT(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Nu Tau)實驗,專門用加速器檢測 τ中微子,2000年7月抓到了這個“標準模型”中的最後一個輕子。

2012年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宣布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的緊湊μ子線圈(CMS)探測器發現質量為125.3 GeV的新玻色子,超環麵儀器(ATLAS)探測器發現質量為126.5 GeV的新玻色子。2013年3月14日正式確認新玻色子是希格斯玻色子。至此標準模型中的61種基本粒子全部找到。因此,預言家比利時理論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çois Englert)和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榮獲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發現膠子、上誇克、下誇克、奇誇克、頂誇克、希格斯玻色子是由實驗團隊多人完成,所以不能獲得諾貝爾獎。

到此為止,理論物理學家設計的“標準模型”所列粒子已全部發現。

注:1,000 eV = 1 KeV(千電子伏特),1,000 KeV = 1 MeV(百萬電子伏特),
    1,000 MeV = 1 GeV(十億電子伏特),1,000 GeV = 1 TeV(萬億電子伏特)。

對撞機-加速器

1924年瑞典物理學家古斯塔夫·伊辛 (Gustav Ising)提出用高壓電加速粒子的設想。

1928年挪威物理學家Rolf Widerøe完成第一台直線加速器。

本文開頭提到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NL)1948年開始建造第一台質子同步加速器,是世界上首台將粒子加速到10億電子伏特級(GeV)的加速器。1953年建成時達到3.3GeV。

1966年斯坦福直線加速器開始運行,1972年建造了斯坦福正負電子非對稱環(SPEAR),後來又建造了兩台加速器,即正負電子工程(PEP)4.5 GeV和2008年10月斯坦福直線加速器(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SLAC)國家實驗室,可將電子加速到50 GeV,2017年預算3.83億美元。

1984年投資2.4億元RMB開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BEPC)2×2.2 GeV。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是現在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可將兩束質子分別加速到14 TeV(14萬億電子伏特),耗資100億美元。

計劃中的中國環形粒子對撞機,對撞能級為 70 TeV,計劃耗資200億美元。

高能物理走向

一方認為需要建造更大的加速器,可能找到更多的粒子。

另一方認為說高能物理已走到盡頭:

楊振寧認為,“The party is over”(尋找基本粒子的盛宴已結束)。他是說由於“標準模型中基本粒子”的基本粒子均已找到,沒有必要花大錢高能量的對撞機-加速器了。楊振寧認為:“找超對稱粒子已經有很多年了,完全落空。今天希望用超大對撞機來找到超對稱粒子,隻是部分人的一個猜想。多數物理學家,包括我在內,認為超對稱粒子的存在隻是一個猜想,沒有任何實驗根據,希望用極大對撞機發現此猜想中的粒子更隻是猜想加猜想。”

來自台灣的王孟源(曾就讀與台灣清華大學物理係,後在哈佛大學取得物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曾寫過“高能物理的絕唱”等博客,他與楊振寧的看法相同。他認為丘成桐是超弦理論的參與者和支持者,自然支持搞高能量的對撞機-加速器以驗證超弦理論。

除了用對撞機了解微觀粒子,還有別的辦法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2002年的化學獎,就是事故意外發現的。1988年發的文章,2002獲獎,,, -南俠- 給 南俠 發送悄悄話 南俠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4/2020 postreply 16:54:4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