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印象 到了歐洲才覺得在美帝過著農民的日子 哈哈哈

來源: 2019-10-18 08:25:19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秋日裏, 孩子上學, 通常不遠遊的。 今年情況變了, 大寶開始大學, 小寶還在小學3年級, 不上也罷。 校方沒有 minimal attendance requirement, 數月前選好十月初在柏林的會議, 短短6天, 時差還是很痛苦的事。 

 

    這隻是第二次去歐洲, 聊點印象。 因為耳聞歐洲的難民危機和恐怖襲擊, 又逢美國大選的好戲, 不由自主, 印象都和這些事連上了。 結尾的插曲不是很明顯, 猜猜看。  

 

    在柏林, 當然要去柏林牆。 沉重的曆史, 沒有時間, 隻能走馬觀花。 除了柏林牆, 還有詳細的資料介紹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國。 小寶曾拒絕同往, 因為他知道那是納粹的故鄉。 因為他讀過這本 “Surviving Hitler: A Boy In The Nazi Death Camps”, 還因為他選擇了 Jesse Owens 作為他的作業 hero project。 當他發現展覽裏 Jesse Owens 的照片, 所有的抵觸就煙消雲散了。 因為有旅遊團的領隊在照片前向團員微微道來那段本不該有的曆史, 小寶不能立刻和偶像的照片合影。 我們隻好看完全部展覽, 再折回到 Jesse Owens 那裏滿足了他的心願。 自然我讀到的和小寶不同。 納粹的宣傳機器和我們年輕時經曆的洗腦如此類似, 也看到了當下美國主流媒體的影子。 我在深藍州, 在州立大學, 又被抓差在本學院的 Equity Committee。 深深體會到 political correctness 和 diversity 的荒唐。 荒唐, 又不容質疑。 希望這樣的趨勢能夠被擋住。    

 

    當然也去了凱旋門。 兩次。 第一次, 人山人海。 趕上東西德統一紀念日。 自然有 security check, 不過很友好, 鬆弛。 領導還有過猶豫, 原因很顯然。 裏麵最多的是賣酒的, 而且隻賣酒。 走了十個亭子, 才有一個賣飲料。 

 

    第二次去, 凱旋門前, 巧遇俊男美女大提琴師在演奏經典。 大提琴的悠揚, 伴著絢麗的夕陽, 在廣場回蕩。 這樣美妙的時刻, 該是每個人都渴望欣賞, 願意嗬護的。 可惜現實不懂風情, 總是把美和醜同時給你。 美妙的琴聲引來兩個十幾歲的少年, 一男一女。 他倆沒有停在觀眾圈, 而是徑直走到地上收錢的琴盒前。 倆人繞著琴盒嘀咕著什麽。 琴師的臉上露出困惑, 也許不懂兩個孩子的語言, 不懂他們為何對琴盒感興趣。 可美妙的琴聲仍舊飛揚。 男孩先離開。 幾秒鍾後,女孩從容地彎下腰, 從琴盒裏拾起一片紙樣的東西, 再從容地離開。 兩位琴師交換著一臉的驚愕, 可美妙的琴聲仍舊飛揚。 我真希望我的猜測是錯的。 一曲終了, 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和 “Bravo”。 雖然兩位琴師自己定不會滿意這一曲。 很多觀眾, 包括我家的小寶, 都走到琴盒前, 留下深深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