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了“別吹牛”,再談遙對
單提馬--單,形容詞,別解成副詞
===========================================
無情對可以“玄乎其玄”地對,可以到旮旯裏尋對,對得遙不可及也沒問題。工穩為上品。無情對也貴在別解,尤其是不適合猜射的別解。如果別解具有可猜性,無情對的一聯,配上適當的謎目,便可轉換成遙對謎。
遙對謎太玄了,無法猜射(我說過,嚴重到吊);即使勉強對得工穩,說得過去,也缺少謎味。經過反思,現在覺得那個“敲竹杠--打秋風”,因為對得勉強,不算好謎。與之相反,“彎腰出地道--曲頸向天歌”,雖然欠工穩,但謎味濃得多。
“宮”對“腐”,出現在無情對裏,無可厚非;出現在遙對謎裏,有人質疑,絕對有道理。
單“音節”遙對謎,雖要求逐字工對,但最好以麵中的字意為基礎,通過一字(最好不要全部)的別解,自然而然地偷換概念,借以達到“遙”的效果。最好能“遙”到別解後,看似成立,底意卻不通(比如“五月黃梅天”中的“五月”,對仗時別解成“五個月亮”,有悖常理)
多“音節”遙對謎,可以分解成多個單“音節”對。至少一個“音節”遙對。可有可無的非遙對“音節”最好舍棄,不要一味追求長底。“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一般會意謎謎底頓讀/串讀別解法,不適用於遙對謎。因為韻律遭到破壞,作為對聯基礎的平仄就失去了意義。再者,如能用一般會意謎的別解法別解謎底,最好不用天生就倒吊的遙對格作謎。用濫了,反而會使遙對格失去活力。就像某些字素堆砌法(拆出字素,任你拚湊)的字謎,通常麵意不順,無法斷句;方位詞又鋪天蓋地,張牙舞爪,讓人望而止步。
注:本文的“音節”,是指要一口氣讀出,而且語意完整的語音單位(一般不是單字)。近似(但不可以等同)於詩歌裏的“節律”。比如:五月/黃梅天,青山/有幸/埋忠骨,但不能“醉把/茱芋/仔細看” (竊以為,“醉把”這類結構不適合作遙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