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字細究方中聽——重貼舊文《小議詞譜中的“中”》

來源: 2017-05-11 11:51:3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宋調失傳千載憾, 聵中捉韻欠空靈。

須知詞譜合詩律,“中”字細究方中聽。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334/201507/28469.html  

最近因和寒硯姐的討論,留意了一下欽定詞譜中的”中“(可平可仄)該如何理解。看上去,可平可仄就是可平可仄唄,網上的格律檢測軟件估計就是這樣簡單來看的。但如果瀏覽一下欽定詞譜原文,就會發現很多情況不是如此,尤其是”中“比較多的時候。這時候若是五言或七言句且首字為“中”,則”中“通常是用來概括此處律句(或拗救句)的幾種可能形式,而非可以隨意平仄。這裏試舉兩個例子和大家探討。《欽定詞譜》引自http://sou-yun.com/QueryCiTune.aspx

例一:訴衷情令 http://sou-yun.com/QueryCiTune.aspx?id=108

訴衷情令 雙調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六句三平韻 晏殊

 

  青梅煮酒鬭時新 天氣欲殘春 東城南陌花下 逢著意中人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中中平中平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

 

  回繡袂 展香茵 敘情親 此時拌作 千尺遊絲 惹住朝雲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中中中中仄平平

此調第二句,標為”中中中中平“,但例詞裏為”平仄仄平平“,合律。作者也解釋了為什麽把前四字都標為”中“:“前段第二句,晏幾道詞“綠腰沉水熏”,“綠”字、“水”字俱仄聲,“腰”字、“沉”字俱平聲。”, 即“仄平平仄平”。為總結這兩種情況,故把這四個字標為“中”。

但是需要注意,這兩個句子一個是標準律句,一個是拗救過的律句;前者出自“仄仄仄平平”,另一個出自“平平仄仄平”的格式。 如果因為標了中就隨意用平仄,寫成“平仄平仄平”的拗句,恐怕就錯了。

因此,《欽定詞譜》的作者選擇在這裏標“中”,其實造成了一些誤解他實際上的意思是,此處應當為平聲尾的五言律句,不是說真的可以隨意為之。也許清代的文化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不言自明,作者就沒有去羅嗦。

這樣看來,大家使用欽定詞譜時,碰上“中”比較多的情況,最好查找一下《欽定詞譜》原文的解釋,以免誤會。


 例二:南歌子 http://sou-yun.com/QueryCiTune.aspx?id=108

此調有一體,首句平仄看似比較自由:

又一體 雙調五十二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 毛熙震
 

  惹恨還添恨 牽腸即斷腸 凝情不語一枝芳 獨映畫簾閒立 繡衣香 
  中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暗想為雲女 應憐傅粉郎 晚來輕步出閨房 髻慢釵橫無力 縱倡狂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此例中,首句為“仄仄平平仄”。作者也解釋了為何用了這麽多“中”:“《花間集》毛詞別首起句“遠山愁黛碧”,“山”字平聲,“黛”字仄聲。又秦觀詞起句“愁鬢香雲墜”,“愁”字平聲。” 這兩個例子,各自為“仄平平仄仄”和“平仄平平仄”。

同上例一樣,用“中”都是為了概括這些情況。但是其準確意思,是此處應為仄尾五言律句,或用“平平平仄仄”格式(及變體),或用"仄仄平平仄”格式(及變體),也不是可以隨意寫成“平平平平仄”的。


那麽詞中五七言句有沒有不是律句的情況呢?有的。但是這種情況關鍵處的平仄都會列出,而不會一句出現多個“中”。特別要注意的是首字平仄確定的情況,也稱“領字”。這通常是說,首字後要頓一下,這個節奏和格律詩是很不同的(而且格律詩通常第一字平仄不論)。如《沁園春》“看萬山紅遍”這句,詞譜是“仄中平中仄”,實際上是1-4句“仄/中平中仄",相當於一個領字外加一個四言句。四言句中二四位一平一仄,一三不論,這樣看就完全合律。大家可以留意下《沁園春》這裏的用法,我看到的情況首字後都是可以頓一下的,應該是配曲子的需要。

同理《卜算子》中也有一體,出現“仄仄平平平平仄”的情況。這裏唱起來,大概是“仄仄平平/平平仄”。大家熟悉的調子就有一例子:兒歌“一閃/一閃/亮晶晶”(11 55/665,隻看譜別看字)。後麵的“平平”比前麵的“平平”高一調,這樣才不會單調。說起來,原曲出自莫紮特呢。: )

《欽定詞譜》中最短的詞“竹枝”,來自民歌,也有不合律的詞體,但明確標了每個字的平仄和斷句方法:
http://sou-yun.com/QueryCiTune.aspx?id=10

又一體 單調十四字,兩句兩仄韻 皇甫鬆
 

  山頭桃花  穀底杏    兩花窈窕  遙相映
       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好象是唱完頭四字,和聲“竹枝”;再“穀底杏”,和聲“女兒”。


綜上所述,“中”比較多的詞譜,最好查一下原文,了解原委為宜;不能簡單以為通過了網上的平仄檢測就沒有問題。通常在沒有領字的情況下,即使“中”很多,五七言句也須合律。可以不合律的五七言句,往往是需斷句的,如五言句有領字的情況。完全出律的,詞譜裏反而會標得比較明確,通常不會出現很多“中”。

以上淺見,供大家參考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