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事哈。關於劉禹錫此詩,教材裏另有別說,引出往事,忍不住湊熱鬧貼在下麵,樓主莫怪。
王、謝者,王導、謝安兩大家族也,東晉士族望戶之首。烏衣巷,東晉門閥政治之權利中心。權勢之族,領禁軍,出入皆以著烏衣為顯,時稱“烏衣郎"。也有說晉代重臣服色以黑為首的,哈哈不記得考據了,權作側記。大約太子黨自古就有,聚居何處,穿什麽衣服,倒不重要。隻是時間會洗去一切鉛華,昔日豪門禁地,到了三四百年後的中唐,劉夢得尋跡之時已是雕廊偶現,百姓叢聚。代代興衰,在這尋常飛燕的羽跡,由詩人的筆,雕畫如生。
三十年前國文尤老師的堂課比這生動得多了,抑揚頓挫之中,把平民思想由詩句刻入一幫學子的心中。尤先生眉眼不大,但領誦此詩時的灼灼目光,學生一生難忘。更記課餘一班同學單車奔至烏衣巷口,一片青瓦低屋之中,或可見幾處高牆照壁,斑剝離析。訊問街坊,燕子還是可見,隻是很少了。數月前歸寧,再訪舊地,早己片瓦無存,街牌猶在,混凝土的森林裏,哪裏還有尋常燕的影子呢?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