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元帥當年如何對待彭德懷
九大元帥當年如何對待彭德懷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召開廬山會議,開展了批判彭德懷元帥“反黨集團”的鬥爭。在這次會議上,那些曾經與彭帥並肩戰鬥、為新中國成立浴血奮戰過的元帥,除了陳毅留守北京、羅榮桓因病未上山外,都見證並參與了這一事件。然而,在這些元帥的傳記和回憶錄中,對這一段曆史要麽語焉不詳,要麽一筆帶過,要麽幹脆就省掉了事。
如今,廬山會議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年,彭德懷元帥在廬山會議上的心路曆程是怎麽樣的?其他元帥當時是怎麽樣看待彭德懷問題的呢?本文盡可能地對曆史進行梳理。
7月2日至10日,彭德懷未寫“萬言書”以前,元帥們相處得十分和諧,觀點也比較相近。八位元帥上山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朱德最早,6月30日與劉少奇一起上山;彭德懷、賀龍6月29日下午從北京出發,乘火車到達武漢,然後換乘輪船,於7月1日早晨到廬山;聶榮臻也是這一天,和周恩來一起上山的;林彪、劉伯承、徐向前、葉劍英等人是為參加八屆八中全會,於7月下旬上山的。
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開幕。會議原計劃從7月2日開始,至15日結束。主要議題是總結經驗,繼續糾正會議之前已經開始糾正的錯誤,討論下半年和以後4年的經濟工作任務。出席會議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中央和國家機關一些部委的負責人等,共69人。
7月3日上午,與會人員分成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6個組,分別舉行小組會議(西南組因人未到齊,未開會),討論毛澤東提出的19個問題。在討論中,對“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和目前形勢,出現了兩種認識:一種認為“左”的傾向仍是主要的,要繼續反“左”糾“左”;另一種認為,形勢很好,成績偉大,不能潑冷水。彭德懷由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在西北工作時間較長,對西北情況比較熟悉,故被分在西北組。
1958年12月彭德懷在安徽視察
彭德懷從7月3日到10日的8天時間內,在小組會上一連作了7次發言或插話。這些發言或插話,後來在批判彭德懷時被整理印發出來。這些零碎的發言,談了一些情況和問題,鋒芒畢露,言辭尖銳,但是,這些意見在當時卻是能引起大家共鳴的。因此,在彭德懷寫那封被稱為“萬言書”的信之前,會議開得還是比較輕鬆的,的確有會前定的“神仙會”的氣氛,大家心情舒暢。
7月7日早晨,彭德懷在去會議室的路上,相繼遇到朱德、賀龍、聶榮臻等人,相互之間一一打招呼,互致問候,還開了些輕鬆的玩笑,而後向各自所在的小組走去。會議之暇,元帥們之間或互相拜訪串門,或結伴出遊,或作詩填詞。朱德作詩一首,聶榮臻、賀龍兩次結伴遊覽了廬山名勝,彭德懷不僅遊覽了含鄱口、仙人洞等景點,有時還同警衛參謀景希珍下上兩盤棋,頗有休假的味道。
01 彭德懷的“萬言書”
但是“神仙會”的和諧氛圍,隻維持了很短一段時間,彭德懷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據隨彭一起上山的軍事參謀王承光回憶:“約過一周,彭總的情緒發生了明顯變化,說笑少了,參加小組會也少了,不時悶著頭在走廊上來回走動。一天下午,他說,這幾天小組會實在沒有味道,我不想去了。老總問我,這幾天會議簡報你都看了沒有?我說都看了,他說,我在小組會上講了一些意見,簡報都沒有登,簡報上也看不到。顯得很不高興。”原來,工作人員在整理簡報時,出於好意,將彭德懷在小組會上發言中最尖銳的詞句刪掉了。
7月11日下午,會議秘書處關於會議將於15日如期結束的通知,增加了彭德懷要把自己的意見盡快在下山之前反映上去的急切心情。
7月12日中午,彭德懷即同隨行參謀王承光談:“這次會議開了十多天,味道不大。小組會上盡談些一般性問題,聽不到思想性問題。我在西北小組講了一點,簡報上還沒有看到,恐怕還不會引起大家注意。去年大躍進的經驗很豐富,發生問題不少,應該認真研究一下。在這次會議上到現在還沒有人講這個問題。我有些問題又不好在小組會上講,想給主席寫封信,讓主席講一下才有作用。”
彭德懷雖然準備寫信給毛澤東,但經過考慮,又覺此信不好寫,還是當麵談談算了。於是,7月12日下午,他來到毛澤東的住處,想當麵向毛澤東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可是不巧,警衛人員告訴他,主席剛剛睡覺,彭德懷隻好悻悻而歸。二人麵談的機會就這樣失掉了。麵談不成,就隻能寫信了。從毛澤東住處回來後,彭德懷就一直在考慮如何寫這封信。
7月13日中午,彭德懷就把擬好的簡單提綱交給王承光,並由他口述了要寫的具體內容,王承光筆錄加以整理,總共談了約1個小時。
7月14日,彭德懷詳細修改了王承光整理出來的信稿。對於估計成績和分析缺點的內容作了較多的補充,文字上也有許多改動,然後把信稿交給王承光重新抄正,下午又親自審閱簽署。傍晚時分,王承光以電話聯係後,當麵將信交給了毛澤東的秘書高智。彭德懷的這封信後來雖然被稱為“萬言書”,但實際上隻有3000來字。信的框架是這樣的:
開頭——“這次廬山會議是很重要的。我在西北小組有幾次插話,在小組會上還沒有講完的一些意見,特寫給你作參考。”
正文——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1958年大躍進的成績是肯定無疑的”,第二部分講“如何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
結尾——“正如主席在這次會議中所指示的:‘成績偉大,問題很多,經驗豐富,前途光明。’主動在我,全黨團結起來,艱苦奮鬥,繼續躍進的條件是存在的。”
7月16日,毛澤東加了“彭德懷同誌的意見書”題名印發。
02 元帥們對這封信的認識開始發生分歧
7月16日,毛澤東把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三位常委召來,專門講了彭德懷寫給他的這封信。“讓彭真、陳毅、黃克誠、安子文等同誌也上山來,參加會議。如果林彪同誌身體還可以,也請他來。”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常委會決定:將會議延長一周左右,讓與會者把意見都講出來;會議重新分組,將原來按地區分的6個小組,改為各地區穿插編配的6個小組。
17日至22日,各組均轉入討論這封信為主要內容。討論中,完全讚同或明確反對的均係少數,絕大多數是基本讚同,但對個別提法和細節提出一些商榷意見。元帥中,聶榮臻和朱德對彭德懷的意見是支持的,至少是持認同態度的,因為他們在發言中都沒有提到,更沒有批評彭德懷的信,他們發言的內容與彭德懷的信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
聶榮臻因主管軍工生產,所以對鋼鐵生產很關心。7月19日,他在小組會上針對有些人說小高爐和大型鋼鐵企業所謂“兩小無猜”的說法,有針對性地發表了意見。他指出,盡管“小高爐目前還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大型骨幹企業如武鋼、包鋼,必須引起足夠重視。這樣大的國家,發展工業,沒有大型企業做骨幹是不行的”。
20日上午,朱德在發言中,再次強調幫助農民建立家務的重要性,並且說:“不論在工礦企業和公社中,都要加強經濟核算,個人也要有核算,這樣,日子就好過了,生產和生活就可以安排好了,也就可以形成建設社會主義的製度。”
元帥中另外一個具有指標意義的人是賀龍,因為他對形勢的判斷和彭德懷有些出入。7月21日,賀龍在小組會上談了對當前形勢的看法:“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幹勁不足,我們的缺點還不到一個指頭。這麽大國家,這麽多人,工作上有一點缺點、錯誤,有什麽奇怪的?而且缺點、錯誤很快糾正。”
對於出現問題的原因,賀龍認為:“我們去年出現的一些‘左’的偏差,也隻是在克服了右傾保守錯誤、執行總路線取得了偉大勝利中,工作方法上有些缺點所產生的。既是這樣,就談不上什麽小資產階級的瘋狂性和什麽難於克服的錯誤。”因此,他對彭德懷的信的評價是“我對彭總給主席的信,覺得在總的估計上是不恰當的,是把問題說得過於嚴重”,“彭總信上說,今年不可以繼續大躍進,這個看法我也不同意”。
03 林彪全麵批判彭德懷
7月31日,毛澤東在他的住處“美廬”主持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議,參加的有政治局常委劉少奇、周恩來、朱德、林彪,政治局委員彭真、賀龍、彭德懷,此外黃克誠、周小舟、周惠、李銳4人列席旁聽。
會議從上午10時50分開到下午5時,中午也沒有休息,大家吃了些包子。這天的會議由毛澤東主持,並主要由他來講活,彭德懷答話,因此其他參加者發言較少。
從李銳的《廬山會議增補實錄》來看,在這天的會議上,元帥中說話的除了彭德懷以外,還有林彪,他有過幾次插話。一次是批判百團大戰,說“百團大戰是大戰觀念”;一次是對平型關戰役中吃了虧的事情作了一個解釋。
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32個建軍紀念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繼續進行,參加會議的還是原來那些人。會議從上午10時開到下午5時,這一天,朱德、林彪都獲得了大段講話的機會,賀龍也有些插話。這天第一個發言的是朱德。他態度比較溫和,隻是就信的內容而談,既批評了彭德懷,又講了彭德懷的成績和優點。
第二個發言的是林彪。在這次會上林彪表現十分活躍,總共有兩次較長的講話。第一次是給彭德懷的問題定性。他聲色俱厲地說:“彭德懷這回是招兵買馬來的,是野心家,陰謀家,偽君子,馮玉祥。你要拋掉個人的過分自信,拋掉個人英雄主義。”
他這幾句話,火藥味十足,給彭德懷的問題升了級,後來的決議案中把林彪的這幾句話寫了進去。在林彪定完性後,大部分時間是毛澤東講話,內容十分廣泛,從井岡山到廬山,從軍事到哲學,從馬克思到斯大林,從黨的曆史上幾次路線鬥爭到蘇聯的教訓等等。
在會議快結束前,林彪又作了一次較長的講話,這是他的第二次長篇講話,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是猛批彭德懷。要點是:“不少人說你說假話,有野心。長征時講過,入黨,救中國舍我其誰。入黨後,情形不同,應該談出來。在黨內也有藐視一切的思想,好犯上……你看風使舵,沒有張國燾蠢,是聰明人,看到不行,采取主動轉彎。王明六中全會時,你趕快撇開了,趕快上岸,拿石頭打船,以示區別……個人野心,政治方向,靈魂深入,沒有脫胎換骨,危險在此。是一個不馴服的黨員……平時以二杆子、張飛出現,一句話不走火,並不隨便,是假張飛,不是真張飛,實際是老奸巨猾的本質……你的信一方麵肯定成績,缺點次要,思想裏都是缺點基本,成績次要。表麵是好意,實際要抓辮子,地下檔案,控告書,告黨狀。發表以爭取群眾,不發則存檔案,用意很深,是壞意!”
經過將近兩天的常委會批判,彭德懷不會不明白,他的問題已遠不止是寫了一封內容有“錯誤”的信,已大大複雜化了。最後,彭德懷作出了著名的“三條保證”:不管對他作出什麽樣的處理,“一、不會自殺;二、不會當反革命;三、不能工作可以回家種地,自食其力。”
04 林彪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批判彭德懷,其他元帥也都作了書麵發言
8月4日晚上,由劉少奇主持,周恩來、朱德、林彪等人參加,向晚上山的人傳達7月31日和8月1日毛澤東在政治局常委會議上的講話精神。
在傳達會上,林彪首先講話。一上來,他就承認:“我是先到的援兵,你們是最後到的一批援兵。”關於這封信,林彪的看法是:“總的方麵是右傾的,是反對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的。他是誇大缺點,否定成績的,對於大煉鋼鐵、辦人民公社,都持否定態度。他散布的情緒和言論都是潑冷水的、鬆勁的。”
林彪還直接把問題拔到了反對毛澤東的高度,他說:“他雖沒有提出毛主席的名字,但是在前前後後、會內會外的講話,字裏行間,攻擊的目標非常明顯,就是反毛主席,反對黨的領袖……為了罵黨,罵中央,罵毛主席……他是打著反對‘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性’的旗幟,來向黨進攻,向毛主席進攻。”
說完這些,林彪又把自己在常委會上的話再說了一遍,唯一不同的是,這次他是以政治局常委共識而不是個人的意見的形式說出來的。他說:“我們幾個人(指政治局常委)的意見大體差不多,就是揭發他思想意識方麵、個人品質方麵的東西,包括組織觀念方麵的東西。他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思想意識……總想做一個大英雄。他參加革命,包含著很大的個人野心。毛主席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他覺得他也是個大英雄。自古兩雄不能並立,因此就要反毛主席。”
林彪講完後,朱德講了約10分鍾的話,他說:“會議前一段是要把成績說夠,缺點講透,好安排工作。原以為可以散會了,不料發生了(彭德懷)這封信的問題。自己原來估計不合適,不大完善,認為彭德懷同誌寫這封信是臨時想到的,現在看來並非如此。德懷同誌對總路線動搖,最基本的問題是不認識群眾,不認識黨。他的最大錯誤在這裏。”
如今,廬山會議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年,彭德懷元帥在廬山會議上的心路曆程是怎麽樣的?其他元帥當時是怎麽樣看待彭德懷問題的呢?本文盡可能地對曆史進行梳理。 ![]() 7月2日至10日,彭德懷未寫“萬言書”以前,元帥們相處得十分和諧,觀點也比較相近。八位元帥上山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朱德最早,6月30日與劉少奇一起上山;彭德懷、賀龍6月29日下午從北京出發,乘火車到達武漢,然後換乘輪船,於7月1日早晨到廬山;聶榮臻也是這一天,和周恩來一起上山的;林彪、劉伯承、徐向前、葉劍英等人是為參加八屆八中全會,於7月下旬上山的。 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開幕。會議原計劃從7月2日開始,至15日結束。主要議題是總結經驗,繼續糾正會議之前已經開始糾正的錯誤,討論下半年和以後4年的經濟工作任務。出席會議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中央和國家機關一些部委的負責人等,共69人。 7月3日上午,與會人員分成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6個組,分別舉行小組會議(西南組因人未到齊,未開會),討論毛澤東提出的19個問題。在討論中,對“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和目前形勢,出現了兩種認識:一種認為“左”的傾向仍是主要的,要繼續反“左”糾“左”;另一種認為,形勢很好,成績偉大,不能潑冷水。彭德懷由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在西北工作時間較長,對西北情況比較熟悉,故被分在西北組。 ![]() 1958年12月彭德懷在安徽視察 彭德懷從7月3日到10日的8天時間內,在小組會上一連作了7次發言或插話。這些發言或插話,後來在批判彭德懷時被整理印發出來。這些零碎的發言,談了一些情況和問題,鋒芒畢露,言辭尖銳,但是,這些意見在當時卻是能引起大家共鳴的。因此,在彭德懷寫那封被稱為“萬言書”的信之前,會議開得還是比較輕鬆的,的確有會前定的“神仙會”的氣氛,大家心情舒暢。 7月7日早晨,彭德懷在去會議室的路上,相繼遇到朱德、賀龍、聶榮臻等人,相互之間一一打招呼,互致問候,還開了些輕鬆的玩笑,而後向各自所在的小組走去。會議之暇,元帥們之間或互相拜訪串門,或結伴出遊,或作詩填詞。朱德作詩一首,聶榮臻、賀龍兩次結伴遊覽了廬山名勝,彭德懷不僅遊覽了含鄱口、仙人洞等景點,有時還同警衛參謀景希珍下上兩盤棋,頗有休假的味道。 01 彭德懷的“萬言書” 但是“神仙會”的和諧氛圍,隻維持了很短一段時間,彭德懷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據隨彭一起上山的軍事參謀王承光回憶:“約過一周,彭總的情緒發生了明顯變化,說笑少了,參加小組會也少了,不時悶著頭在走廊上來回走動。一天下午,他說,這幾天小組會實在沒有味道,我不想去了。老總問我,這幾天會議簡報你都看了沒有?我說都看了,他說,我在小組會上講了一些意見,簡報都沒有登,簡報上也看不到。顯得很不高興。”原來,工作人員在整理簡報時,出於好意,將彭德懷在小組會上發言中最尖銳的詞句刪掉了。 7月11日下午,會議秘書處關於會議將於15日如期結束的通知,增加了彭德懷要把自己的意見盡快在下山之前反映上去的急切心情。 7月12日中午,彭德懷即同隨行參謀王承光談:“這次會議開了十多天,味道不大。小組會上盡談些一般性問題,聽不到思想性問題。我在西北小組講了一點,簡報上還沒有看到,恐怕還不會引起大家注意。去年大躍進的經驗很豐富,發生問題不少,應該認真研究一下。在這次會議上到現在還沒有人講這個問題。我有些問題又不好在小組會上講,想給主席寫封信,讓主席講一下才有作用。” 彭德懷雖然準備寫信給毛澤東,但經過考慮,又覺此信不好寫,還是當麵談談算了。於是,7月12日下午,他來到毛澤東的住處,想當麵向毛澤東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可是不巧,警衛人員告訴他,主席剛剛睡覺,彭德懷隻好悻悻而歸。二人麵談的機會就這樣失掉了。麵談不成,就隻能寫信了。從毛澤東住處回來後,彭德懷就一直在考慮如何寫這封信。 7月13日中午,彭德懷就把擬好的簡單提綱交給王承光,並由他口述了要寫的具體內容,王承光筆錄加以整理,總共談了約1個小時。 7月14日,彭德懷詳細修改了王承光整理出來的信稿。對於估計成績和分析缺點的內容作了較多的補充,文字上也有許多改動,然後把信稿交給王承光重新抄正,下午又親自審閱簽署。傍晚時分,王承光以電話聯係後,當麵將信交給了毛澤東的秘書高智。彭德懷的這封信後來雖然被稱為“萬言書”,但實際上隻有3000來字。信的框架是這樣的: 開頭——“這次廬山會議是很重要的。我在西北小組有幾次插話,在小組會上還沒有講完的一些意見,特寫給你作參考。” 正文——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1958年大躍進的成績是肯定無疑的”,第二部分講“如何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 結尾——“正如主席在這次會議中所指示的:‘成績偉大,問題很多,經驗豐富,前途光明。’主動在我,全黨團結起來,艱苦奮鬥,繼續躍進的條件是存在的。” 7月16日,毛澤東加了“彭德懷同誌的意見書”題名印發。 02 元帥們對這封信的認識開始發生分歧 7月16日,毛澤東把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三位常委召來,專門講了彭德懷寫給他的這封信。“讓彭真、陳毅、黃克誠、安子文等同誌也上山來,參加會議。如果林彪同誌身體還可以,也請他來。”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常委會決定:將會議延長一周左右,讓與會者把意見都講出來;會議重新分組,將原來按地區分的6個小組,改為各地區穿插編配的6個小組。 17日至22日,各組均轉入討論這封信為主要內容。討論中,完全讚同或明確反對的均係少數,絕大多數是基本讚同,但對個別提法和細節提出一些商榷意見。元帥中,聶榮臻和朱德對彭德懷的意見是支持的,至少是持認同態度的,因為他們在發言中都沒有提到,更沒有批評彭德懷的信,他們發言的內容與彭德懷的信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 聶榮臻因主管軍工生產,所以對鋼鐵生產很關心。7月19日,他在小組會上針對有些人說小高爐和大型鋼鐵企業所謂“兩小無猜”的說法,有針對性地發表了意見。他指出,盡管“小高爐目前還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大型骨幹企業如武鋼、包鋼,必須引起足夠重視。這樣大的國家,發展工業,沒有大型企業做骨幹是不行的”。 20日上午,朱德在發言中,再次強調幫助農民建立家務的重要性,並且說:“不論在工礦企業和公社中,都要加強經濟核算,個人也要有核算,這樣,日子就好過了,生產和生活就可以安排好了,也就可以形成建設社會主義的製度。” 元帥中另外一個具有指標意義的人是賀龍,因為他對形勢的判斷和彭德懷有些出入。7月21日,賀龍在小組會上談了對當前形勢的看法:“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幹勁不足,我們的缺點還不到一個指頭。這麽大國家,這麽多人,工作上有一點缺點、錯誤,有什麽奇怪的?而且缺點、錯誤很快糾正。” 對於出現問題的原因,賀龍認為:“我們去年出現的一些‘左’的偏差,也隻是在克服了右傾保守錯誤、執行總路線取得了偉大勝利中,工作方法上有些缺點所產生的。既是這樣,就談不上什麽小資產階級的瘋狂性和什麽難於克服的錯誤。”因此,他對彭德懷的信的評價是“我對彭總給主席的信,覺得在總的估計上是不恰當的,是把問題說得過於嚴重”,“彭總信上說,今年不可以繼續大躍進,這個看法我也不同意”。 03 林彪全麵批判彭德懷 7月31日,毛澤東在他的住處“美廬”主持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議,參加的有政治局常委劉少奇、周恩來、朱德、林彪,政治局委員彭真、賀龍、彭德懷,此外黃克誠、周小舟、周惠、李銳4人列席旁聽。 會議從上午10時50分開到下午5時,中午也沒有休息,大家吃了些包子。這天的會議由毛澤東主持,並主要由他來講活,彭德懷答話,因此其他參加者發言較少。 從李銳的《廬山會議增補實錄》來看,在這天的會議上,元帥中說話的除了彭德懷以外,還有林彪,他有過幾次插話。一次是批判百團大戰,說“百團大戰是大戰觀念”;一次是對平型關戰役中吃了虧的事情作了一個解釋。 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32個建軍紀念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繼續進行,參加會議的還是原來那些人。會議從上午10時開到下午5時,這一天,朱德、林彪都獲得了大段講話的機會,賀龍也有些插話。這天第一個發言的是朱德。他態度比較溫和,隻是就信的內容而談,既批評了彭德懷,又講了彭德懷的成績和優點。 第二個發言的是林彪。在這次會上林彪表現十分活躍,總共有兩次較長的講話。第一次是給彭德懷的問題定性。他聲色俱厲地說:“彭德懷這回是招兵買馬來的,是野心家,陰謀家,偽君子,馮玉祥。你要拋掉個人的過分自信,拋掉個人英雄主義。” 他這幾句話,火藥味十足,給彭德懷的問題升了級,後來的決議案中把林彪的這幾句話寫了進去。在林彪定完性後,大部分時間是毛澤東講話,內容十分廣泛,從井岡山到廬山,從軍事到哲學,從馬克思到斯大林,從黨的曆史上幾次路線鬥爭到蘇聯的教訓等等。 在會議快結束前,林彪又作了一次較長的講話,這是他的第二次長篇講話,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是猛批彭德懷。要點是:“不少人說你說假話,有野心。長征時講過,入黨,救中國舍我其誰。入黨後,情形不同,應該談出來。在黨內也有藐視一切的思想,好犯上……你看風使舵,沒有張國燾蠢,是聰明人,看到不行,采取主動轉彎。王明六中全會時,你趕快撇開了,趕快上岸,拿石頭打船,以示區別……個人野心,政治方向,靈魂深入,沒有脫胎換骨,危險在此。是一個不馴服的黨員……平時以二杆子、張飛出現,一句話不走火,並不隨便,是假張飛,不是真張飛,實際是老奸巨猾的本質……你的信一方麵肯定成績,缺點次要,思想裏都是缺點基本,成績次要。表麵是好意,實際要抓辮子,地下檔案,控告書,告黨狀。發表以爭取群眾,不發則存檔案,用意很深,是壞意!” 經過將近兩天的常委會批判,彭德懷不會不明白,他的問題已遠不止是寫了一封內容有“錯誤”的信,已大大複雜化了。最後,彭德懷作出了著名的“三條保證”:不管對他作出什麽樣的處理,“一、不會自殺;二、不會當反革命;三、不能工作可以回家種地,自食其力。” 04 林彪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批判彭德懷,其他元帥也都作了書麵發言 8月4日晚上,由劉少奇主持,周恩來、朱德、林彪等人參加,向晚上山的人傳達7月31日和8月1日毛澤東在政治局常委會議上的講話精神。 在傳達會上,林彪首先講話。一上來,他就承認:“我是先到的援兵,你們是最後到的一批援兵。”關於這封信,林彪的看法是:“總的方麵是右傾的,是反對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的。他是誇大缺點,否定成績的,對於大煉鋼鐵、辦人民公社,都持否定態度。他散布的情緒和言論都是潑冷水的、鬆勁的。” 林彪還直接把問題拔到了反對毛澤東的高度,他說:“他雖沒有提出毛主席的名字,但是在前前後後、會內會外的講話,字裏行間,攻擊的目標非常明顯,就是反毛主席,反對黨的領袖……為了罵黨,罵中央,罵毛主席……他是打著反對‘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性’的旗幟,來向黨進攻,向毛主席進攻。” 說完這些,林彪又把自己在常委會上的話再說了一遍,唯一不同的是,這次他是以政治局常委共識而不是個人的意見的形式說出來的。他說:“我們幾個人(指政治局常委)的意見大體差不多,就是揭發他思想意識方麵、個人品質方麵的東西,包括組織觀念方麵的東西。他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思想意識……總想做一個大英雄。他參加革命,包含著很大的個人野心。毛主席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他覺得他也是個大英雄。自古兩雄不能並立,因此就要反毛主席。” 林彪講完後,朱德講了約10分鍾的話,他說:“會議前一段是要把成績說夠,缺點講透,好安排工作。原以為可以散會了,不料發生了(彭德懷)這封信的問題。自己原來估計不合適,不大完善,認為彭德懷同誌寫這封信是臨時想到的,現在看來並非如此。德懷同誌對總路線動搖,最基本的問題是不認識群眾,不認識黨。他的最大錯誤在這裏。”
|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召開廬山會議,開展了批判彭德懷元帥“反黨集團”的鬥爭。在這次會議上,那些曾經與彭帥並肩戰鬥、為新中國成立浴血奮戰過的元帥,除了陳毅留守北京、羅榮桓因病未上山外,都見證並參與了這一事件。然而,在這些元帥的傳記和回憶錄中,對這一段曆史要麽語焉不詳,要麽一筆帶過,要麽幹脆就省掉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