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談收獲

來源: 北美原野 2021-01-16 10:26:5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08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北美原野 ] 在 2021-01-17 10:33:2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人們常常說“老不讀三國”。

疫情肆虐遍地,隻能宅在家裏。於是假裝自己還年輕,特意讀讀“三國”,寫寫文章,索性冒充一次向往已久的“作家”(“坐家”)來滿足一下在別人眼裏看來的“虛榮”。

眾所周知,章回體曆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三國誌通俗演義》)是我國不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洋洋灑灑,下筆如神地勾了出了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的105年間一幅幅群雄爭霸,狼煙四起,逐鹿中原,三足鼎立的栩栩如生的畫麵,涉及的人物達1230人,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劉備的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躍馬檀溪;呂布的刺殺董卓,轅門射戟;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失空斬”七擒七縱,木牛流馬;曹操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殺一儆百斬楊鬆;孫權的赤壁之戰,損了夫人又折兵;關羽的單刀赴會,刮骨療毒,走麥城;張飛的酒後失徐州,醉酒被殺身等這些生動而驚險的故事無不帶給讀者閱讀的享受和深深的思考。

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以前看到的一些典故、成語在這裏不期而遇,獲益匪淺。

譬如,在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寫道: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 ... 後成語“三姓家奴”特指呂布,意在諷刺反複無常,不忠不義,以身侍賊的人;在劉備臨終前給諸葛亮托孤劉禪的遺詔中寫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 ...後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成為漢語俗語,意思是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毫不關心。告訴人們要向善而行;諸葛亮在趙雲壽終正寢,上表後主伐魏時說:“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後成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指全心全意地貢獻出全部力量,到死為止。

閱讀中還會發現更多的來自本部作品的成語、俗語和歇後語至少二十條已被廣泛應用於現在的文學作品和各種交流中: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驅虎吞狼;掌上觀文;伏龍鳳雛;愆德隳好;披堅執銳;單刀赴會;刮骨療毒;大意失荊州,驕兵之計;步罡踏鬥;七擒七縱;六丁六甲;成事在人,謀事在天;萬事俱備,隻欠東風;要言不煩;緩兵之計;偃旗息鼓;樂不思蜀。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東吳招親—損了夫人又折兵;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這些引經據典的珍貴文字當之無愧地承載著《三國演義》實至名歸的經典和偉大。

《三國演義》的精彩之處還在於它巧妙地把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裏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對人物的刻畫也入木三分,譬如在的眾多人物中有倒行逆施的董卓,見利忘義的呂布,賣主求榮的楊鬆,草菅人命的孫綝(chēn),禍國殃民的黃皓等,這些人物都紅極一時,不可一世。然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物降一物",結果都理所當然地被正義所擊斃,正應了那句“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曆史是這樣,現實也一樣 ,遠的不說,我們的鄰居“川建國”同誌的下場就是活生生的明證,倘若把這廝放回“二戰”時期,他一定和希特勒有一拚呢。

《三國演義》是一部戰爭題材的小說,它所反映的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政治和軍事鬥爭,讓我想起了拿破侖一世的法國大革命,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鴉片戰爭,甲午海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的十月革命,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
盡管這些戰爭發生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和地區,但其結果都是以社會動蕩,民不聊生和生靈塗炭等為代價。

無論如何,戰爭是殘酷的,這不單單對於有著悠久曆史的中國起作用,別國亦然。人類的曆史和文明就是在不間斷的戰爭中重複著“一將成名萬骨枯”大同小異的故事而盤旋迤邐前進。

欣賞《三國演義》,歌頌英雄主義。正像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裏的插曲所唱: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 ... 

(1/14/2021 Oakvill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