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麵的雨越下越大,說不上傾盆,卻也似瓢潑。看看時間,已是這裏淩晨兩點多,不知幹什麽好,隻有一杯一杯地喝茶,越喝越精神,那就隻好聽雨。
記得小時候,樓前甬道與樓之間有些低窪。每到下雨,與幾個玩伴站在樓道前的廳廊看雨,先是遠遠地傳出悶悶的雷聲,樓前的幾棵大樹會在突然襲來的大風中搖動,隨之幾個大大的雨點砸在地麵上,摔成一個個散射狀的濕印,一個雨點從不打在另一個雨點上,灑灑落落很快將地麵染成一片濕漉。
這時突發奇想:人在雨中行,是走著淋雨多,還是跑著淋雨多?幾個小夥伴一商量,每人選一個自己認為淋雨少的速度,到達對麵的樓下,再折返回來,看看誰的衣服最濕。一聲“開始”,幾個小夥伴開始了淋雨實驗,結果不用說,回來後都是一樣的落湯雞。
四處的雨水開始向那塊窪地匯集,逐漸匯成一個不大的水麵。地麵凹凸不平,遠處還有幾個小小的水麵,為了把那裏的水引到這個窪地,幾個夥伴一聲歡呼,拿著自家的炒菜鏟,在大雨中奮戰開了。溝渠通常是逆水開挖的,及至最後時刻,一鏟下去,看著流水沿著自己掘開的淺溝流向窪地,心裏那叫一個美,會緊緊跟在水頭後麵跑,看著水流一頭匯入窪地的水麵,泛起混濁的土色,形成一個衝擊扇麵,慢慢地擴散開去。後來在講課時,聽到黃河入海,聽到衝積平原,總會聯想到這個畫麵。無意的玩耍,其實是做了一個水動力實驗模型,對理解課本的知識有了感性的基礎。
雷聲越來越近,雨點也變成條條白線,砸在水麵上濺起一個個透明的泡泡,在水麵上顫顫地漂浮,行不多遠就被後至的雨滴砸破,更多的泡泡冒了出來。一時間,滿眼衝積平原、亮晶晶的抖動……
雨過天晴,積水消失後,看著滿院子的溝溝壑壑,聽著大人們的同聲譴責,幾個夥伴就剩偷著樂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