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問我出國的選擇,我斬釘截鐵。現在再問我——I’m not sure。
同學的朋友圈裏,有人評上院士,有人當上院長,一片光明,而我心裏忽然起了一陣酸意。不是嫉妒,而是一種被時間輕輕推開的感覺——像一場比賽,我換了賽道,卻仍聽見起跑槍聲在遠方回蕩。
那時以為出國是為了理想、為了奔向更大的世界,其實是選擇了一個既無邊界、也無歸屬的世界。身份要合法,生活要穩妥,子女要升學,財務要平衡——人生被拆成瑣碎的任務,理想被磨成生活。國內的同學在一條軌道上穩穩地奔跑,他們的職業像一條隧道,黑暗但筆直;我們的人生像一條風路,光亮卻漫無止境。他們用一生去積累確定性,我們用一生去消化不確定。這是代價——漂泊與專注,是命運的互換。
有時我安慰自己:我們見過不同的風景,呼吸過不同的空氣,這也算收獲。但在夜深人靜時,燈下那份孤獨仍讓我懷疑——這一切是否值得。年輕時以為自由是答案,如今才懂,自由隻是另一個問題。什麽都能選的生活,其實意味著什麽都無法確定。
所以,如果今天再有人問我,出國是不是正確的選擇,我會停頓很久,輕聲說:I’m not sure。因為人生的真相,也許從來不是對與錯,而是你是否願意為自己的漂泊,付出一生的清醒。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