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 相,是指什麽?去問下ChatGPT.

來源: 2025-10-07 16:41:52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ChatGPT said:

這句話——“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出自佛教語境,其中的“”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

一、什麽是“相”?

“相”是現象、形象、外在表現之意。它指一切可被感知的、有形有狀、有名有相的事物。
在佛教中,“相”與“性”相對:

  • “性”指事物的本性、本體、真如、不變之理;

  • “相”指事物的外在形態、表象、變幻之處。

因此,“著相”就是執著於外在的形象與表象——包括他人的言行、事物的好壞、境遇的起伏、情感的得失等等。

二、句子意思解析

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

  • 外若著相:若一個人對外在的“相”——名利、形色、成敗、他人評價——生執著,
    就會被這些現象牽動。
    例如別人一句話、一件小事,就能讓你喜怒哀樂起伏不定。
    這是“內心即亂”。

  • 外若離相:若一個人對外在一切現象都不執著,知道那隻是暫時的顯現、不是事物的本質,
    那麽心就不會被外境動搖——“心即不亂”。

三、舉個例子

比如你寫信給舊友,對方遲遲不回。
若你“著相”,就會想:“他是不是討厭我?”“是不是我寫得不好?”——於是心亂。
若你“離相”,則想:“這隻是一個外緣暫未具足的現象,不代表情意有無。”——心仍安定。

四、與佛經的對應

這一思想可追溯到《金剛經》的名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意思是:所有可見可感的現象都是虛妄不實的,如果能看見“相”而不被“相”所惑,就能見到真如、見到智慧。


 總結:

“相”指外在的形象與現象;
“著相”是執著於表象;
“離相”是超越表象、見其本真。

因此,這句話的核心在於——
能離相而觀,心自安;若著相而迷,心則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