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錄

來源: 2025-05-18 18:55:0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第一章 京城說書人

京城塵緣客棧臨水而建,靠近運河渡口,每當夜色降臨,總有江湖人、商旅客、讀書士人聚在大堂聽一段傳奇舊話。今夜爐火溫溫,茶香氤氳,檀香嫋嫋中,青衫老說書人拍案而起,拂須低笑:

“各位聽官,今夜這段,可不是尋常說部所載的荒唐怪談,而是一段千載之下仍能讓人熱淚盈眶、五內震顫的傳說——豔骨菩薩,下凡救疫,乳鈴渡人!”
眾人皆靜,隻有雨打簷瓦的聲音,與爐火偶爾“嗤嗤”一響。

忘川河·彼岸無舟
“相傳,在人世極西,冥界初開之處,有一條大河,名喚——忘川。”
老者語調低沉,仿若夢中引魂者:

“那河水,不湍不急,不濁不清,幽灰色,靜如死境。入眼是鏡,入身則沉。鴻毛不能浮,流螢不能照,舟無所行,橋無所建。”
“天地之間,惟魂能渡。若你今生執念未解,便隻能在河邊徘徊千年,看花開一季,落一世。”
眾人屏息,仿佛真的看見那條河流,縹緲浮現於眼前——

忘川岸邊,白骨藤花悄然盛放,根係生於冥沙之中,花瓣雪白如脂,瓣心卻點著一滴殷紅,似前生一滴未盡之血,終化今世不散之情。

而在那白藤蔓延盡頭,有一座忘川崖,崖頂古寺靜立千年——名曰忘川寺。

“寺不小,共六進殿宇,古樸莊嚴,香火不盛,卻自有蒼生跪拜。”
傳言,那寺中供奉一位佛門異尊,喚作——豔骨菩薩。

她不似佛祖坐蓮,不似觀音淨瓶,也不披袈裟,不誦梵音。

她身穿薄紗,袒胸敞懷,胸前懸一對金製乳鈴,隨步而搖,聲聲清越,有破執念、醒魂魄之奇效。

她從不言佛號,卻能渡人心魔。

她麵若天仙,骨若蘭冰,立於塵俗與幽冥之間,千年不動,喚醒萬千迷魂者。

“某年春末,正是如今時節,大疫突起,自西北蔓延至中州,屍骨遍地,百姓哭嚎。”
醫者無方,丹師束手,皇城設壇祈福,寺觀焚香禮神,皆無應。

“人間成煉獄,九州俱哀鳴。”
此時,豔骨菩薩,於靜夜之中自忘川崖緩緩下山——

她未乘法舟,未動神力,隻披一襟白紗,腳踏青蓮,每一步踏在人間之土,花便開一朵,每一步走過,塵世便少一絲寒疫。

她走入村舍,看盡孤兒瘦骨伶仃;走過官道,見遍白骨如山,血河縱橫。

“她低眉垂目,胸前乳鈴輕響——清音如鍾,叩入病者耳際,魂魄震醒,腸風頓止。”
當夜,村中老嫗夢見菩薩施乳於泉口,晨起果見水白如乳,飲之痊愈。

“三月之間,大疫所至之地,皆傳鈴音,稱‘豔骨駕臨’;每聞鈴響,人皆跪伏,無分貴賤老幼,皆念:”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念豔骨菩薩法名,渡一切苦厄!”

她未曾言語一詞,卻以乳鈴之音清蕩天心。法乳之奇,挽救眾生。

有人稱她為“天乳降世”,有人號她“豔骨化佛”,更有人尊為“人間佛母”。

不知從何日起,各地廟前立起了她的雕像,不是金身,而是玉骨冰肌,披紗袒懷,人皆言:

“佛不在天,不在經卷,隻在人願所至,乳鈴所響。慈悲即顯。“
至今,那些逃過大疫的百姓,每至暮春煙雨,仍要焚香供燈,向西望拜,輕誦:

“尊豔骨菩薩法名,乳鈴一響,渡一切苦厄。”
說書人輕輕一頓,嗓音更柔,幾近哽咽:

“這便是忘川河、忘川寺與豔骨菩薩的故事——世人記得她風姿,卻不記她名諱;記得她救苦,卻忘她悲願。”
“她不是佛,不是仙,卻走入人間,傾心乳骨,隻為救這一場紅塵苦厄。”
爐火劈啪,眾人眼中不知何時泛起濕意。

京城煙雨仍落,塵緣客棧之內,隻有乳鈴之音仿佛輕輕蕩過——

叮鈴……叮鈴……

座中有居士合十,跟著念道:“尊豔骨菩薩法名……渡一切苦厄。”

打印 ]
編輯 ]
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