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餃子
那天說去東北餃子,其實指代北方水餃,西北水餃,
說起餃子,我家在西安時還真是常吃,一般是在娃他爺爺奶奶家吃, 成了一種傳統。每次年節,她爺爺早上五點多就起床和麵。 一般爺爺奶奶兩個,加大伯家三口,加我家四口, 有時大姑姐也過來,共十個人吃飯。 大姑姐秘方是每次肉餡得用花椒水拌勻,還有啥的忘了。
但每次我家一進門,一般餃子餡和麵團都已經備好。 一般大伯或我家屬負責杆皮兒( 那都是一個人可供應四個人包皮的快手杆皮員(shot gun),雖說我老覺得他們杆的皮兒有點厚, 可不杆皮兒手兒又不快的人不能多囉嗦!)其餘人都上手包, 可能我是剝蒜搞醋水的,大嫂是拿高壓鍋煮餃子的,娃們?玩的! 學著搞兩下…一大家子其樂融融…(有時呢, 我覺得單吃餃子有點單調,就預先買點熟肉涼菜帶來…結果,被“ 嫌棄”。那遍地的聲音,“吃餃子就是吃餃子,搞什麽涼菜啊!” 於是,規規矩矩“守規矩”,“一聲不啃”帶娃回家包餃子吃餃子, 做“守矩媳婦兒”. 這傳統,延續多年,一直到我家2013年移民紐約。
你說過去覺得很程事化的事兒,久了回憶起來也覺得挺美好。 我在紐約有願望說跟姐姐妹妹家一起找地方包頓餃子,幾成奢願。 比如說我妹家秉承(glutton free )不吃麵食,我姐也忙不善廚房事多年節食主食smoodie ),外加諸事多多,就不提這茬兒了。
再說我另一中國舊同事,就是其公公是“中國第一代潛水兵” 的那位,他公公家也愛好餃子,而且是“軍事化管理” 做近二十人的餃子。公公家五個兒子,五個小家庭。每到年節, 公公提前給各家打電話,一通布置。老大幹啥老二幹啥, 老三家買菜拌涼菜,老四家幹啥,我同事是老五家媳婦,主洗鍋。 到了做餃子那天,全部人等忙碌有序,還是輪著上桌吃飯( 因老人住處地方有限,廳裏臥房都是人)… 這壯觀的餃子大會直到他公公婆婆謝世以後…偶爾, 各家妯娌媳婦們張羅兄弟各家聚會,也是到某個房子大些的兄弟家, 還是按照老公公的排布,過去幹啥的現在幹啥,各司其職, 熱熱鬧鬧的聚會,仿佛爹媽還活著一樣…
我後來反應過來(這是做小兒媳婦的“憨”和輕巧)
:一大家子聚會,餃子是最簡單安排,爹媽年事已高, 隻有大家都上手的餃子,才能忙得過來!賓主都不太累。 也是一種大家聯絡感情的好手段。

這許多年的餃子團聚會,在我家屬和我孩子心中都留下許多烙印。 我孩子會在大學油畫課交作業時,用好幾天畫好一幅(飛翔的餃子) ,是她的中國記憶,也用於銘記爺爺奶奶的愛。而我家屬, 挺不滿意我到紐約後,要用超市北方餃子皮做水餃的做法… 某種程度上是追隨他的“傳統”回國去了…
如今,我找到的發盛東北速凍餃子館30美元五十隻,3. 5磅一包的東北大水餃, 嚴絲合縫地滿足了我家對於北方餃子的所有要求。 下回聚會帶幾包速凍餃子,十個人一餐的聚會, 應該不會有人抱怨吧!(我想起外甥外甥女的一張張白麵孔, 他們吃披薩吃烤Pork Rib冰淇淋的樣子,心裏狐疑)。
當然跟一眾人等包餃子的熱鬧場麵,我也是湊過的。 如到我同鄉常活動的教堂參加跨年活動, 跟七十個人一起包餃子吃餃子(雖然跨年活動那漫長的見證環節( 見證基督恩典環節讓人悶得後怕,提早逃掉了!), 那當時當刻的開心是真的。。。
抖落餃子事兒一籮筐!
僅以此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