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縫裏開出的愛情花

來源: 南小鹿 2021-01-26 11:49:4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413 bytes)

(一)海島上的石頭莊稼

有一陣子我和先生瘋狂地迷上了多肉植物,一口氣收集了將近兩百種,夏天把它們擺在陽台上,待戶外氣溫降至五度以下,我們又把所有的“肉肉”收回到客廳裏。我們特地買了幾盞植物生長燈,每天對著“肉肉”光照八小時。如此精心地伺候著,還是有不少多肉在冬天出現了徒長現象,應該是光照不足引起的。

兩年後,我們泄氣了,淘汰掉那些容易徒長的品種,而且不再添置新的,家裏的“肉肉”越來越少。

本以為原生於北美的那些多肉植物大多來自美國西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所以熬不過溫哥華的寒冬。可是雪後初晴到戶外散步,卻在幾處庭院裏見到了一小片貼著地麵生長的蓮花狀的多肉。因為是從葉柄處發芽成株的,那一片肉肉呈現“花”團錦簇的造型。在英語裏,人們將這種生長方式的多肉稱為“Hen and chicks” (母雞與小雞)。我終於驚訝地發現,原來世上也有耐寒的多肉。

為此我上網做了一番研究,Hen and chicks 主要包括景天科的石蓮花屬(Echeveria)、蓮花座屬(Sempervivum)和佛甲草屬(Sedum)。

石蓮花屬和蓮花座屬的外形非常相似,從性質上說,卻有天壤之別。前者是熱帶植物,不能忍受攝氏七度以下的氣溫。後者卻很耐寒,而且需要較涼的氣候才能生長得好,秋天時葉子出現紅色的色暈。經曆了冬天的冰雪之後,植株更加壯碩。從小生活在福建時,我經常見到的隻是石蓮花,所以才產生了蓮花形態的肉肉植物都不耐寒的錯覺。

辨別普通品種的石蓮花屬和蓮花座屬並不是一件難事,隻要掌握以下幾種方法即可:

一:觀葉:石蓮花屬的葉緣是光滑的,蓮花座屬的葉緣有細齒,仿如梳齒,有的細齒須用放大鏡才能看得清楚。

(石蓮花葉緣光滑)

(邊緣有細齒的蓮花座)

 

二:觀花:石蓮花屬會從植株中央伸出一個長花莖,鍾形小花次第綻放。花謝後花莖枯萎,植株年年開花。蓮花座屬的小花形似仙女的頭冠,花謝後母株枯萎。

(石蓮花)

(蓮花座)

 

佛甲草屬是我最喜歡的Hen and chicks類的多肉,將“小的就是美的”精神貫徹得淋漓盡致。莖高不到20厘米,頂生花多為黃色,如夜空中明亮的小星星。佛甲草屬的英文俗名為“stonecrops”(石頭莊稼),顧名思義,它們是長在岩石上的植物,具備耐旱品質,風吹雨打也能活下來,歲歲年年生生不息。

BC省有六種原生的佛甲草屬植物,其中五種可在溫哥華島的岩壁上找到。新冠疫情爆發前,我每年夏天都會去溫哥華島幾次,不過那時隻顧著在沙灘上挖象拔蚌和撿生蠔,卻沒有仔細觀察過海邊黃褐色的峭壁上是否長著美麗的野花。

隨著疫苗的推出,希望今年夏秋疫情會得到徹底的控製吧。到那時候,我要專門去溫哥華島一趟觀野花,駕著車,從首府維多利亞開到島上的第二大城市納奈莫(Nanaimo),讓心情放飛。

一路上,我一定要好好留心懸崖、石壁和岩屑坡,那裏常會出現大片闊葉石頭莊稼(broad-leaved stonecrop,學名Sedum spathulifolium)。這是溫哥華島上分布最廣泛的佛甲草屬植物,匙形肉質葉排列成較為平展的蓮座。每個蓮座的直徑隻有2-4厘米,大約由15個肉質葉組成。葉片灰綠色,夾雜著淡淡的玫瑰紫,葉麵有一層酷似白霜的粉,可以用手指輕輕抹去。該品種引入中國時,有個好聽的中文名“白霜多肉”。

(白霜多肉)

粗健的白霜多肉或長在岩壁朝陽的一麵,或聚集於半陰處,向四麵蔓延開來,往往將粗糙的岩體遮蓋了大半。葉片上的“白霜”極富詩意,讓人想起故鄉老宅屋頂青瓦上的落霜。那時總有淘氣的孩子把落霜想象成了糖霜,爬上屋簷,偷偷取了一些送進嘴裏,隻覺舌尖上一股清涼,卻無想象中的甜味,心中難免一陣小失落。也許無味和淡淡的失望就是秋冬兩季的味道和心情吧。但不得不承認,有霜的日子,外麵的世界似乎不那麽嘈雜了,人在溫暖的室內靜靜地呆著,燒一壺水泡茶,坐在沙發上,捧起一本書仔細地讀,茶香書香都化成一縷心香。窗玻璃上的那一層霜花純潔美麗,不言不語,等太陽一出,就帶著塵世的味道悄悄離去,這種瀟灑的境界又有幾人學得來呢?

如果我開得更遠些,來到島上最大的公園士達孔拿省立公園(Strathcona Provincial Park),就會在湖邊的懸崖上看到大量生長的俄勒岡石頭莊稼(Oregon stonecrop,學名Sedum oreganum),匙形肉質葉是綠色或淡青銅色的,泛著油潤的光澤,基部蓮座如一朵朵盛開的小玫瑰。 國人給其取名“油葉萬年草”,“油葉”二字生動地形容了肉質葉的重要特征。

(油葉萬年草)

在溫哥華島上,蔓延石頭莊稼(spreading stonecrop, 學名Sedum divergens)是亞高山地帶最常見的佛甲草植物。圓嘟嘟的葉子交互對生,植株如攢成的珊瑚珠串。如果沿著海島駛向更遠的北邊,可以在較低的海拔甚至沿海地區發現它的蹤影。

(蔓延石頭莊稼)

每年的五月至八月是島上的佛甲屬植物的開花期,它們用黃色的五瓣星星花驕傲地宣告著自己的存在,向路過的人呼喊:“快來吧,我知道你喜歡春暖花開,我知道你喜歡麵朝大海……”

待到秋涼,所有的佛甲草都披上紅妝,仿佛天邊的紅霞墜落在光禿禿冰冷冷的石頭上。那一身豔紅迎著呼嘯的海風獵獵招展,詮釋著愛情的心路。它們說,少年人的愛情是欲說還休,是臉頰上泛起的羞澀。青年人的愛情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一起攜手跌跌撞撞過了不惑之年後,發現愛情是石頭上開出的花,默默飲下鹹鹹的淚水,卻釀就了醇美的芬芳。

 

(二)尋找哥倫比亞苦根

在大多數城市居民的眼裏,溫哥華島上的原生佛甲草的唯一用途就是作為花園的地麵覆蓋植物。溫哥華會展中心擁有一個世界最大的綠色屋頂,麵積6英畝,種植了超過25種海島原生植物,其中有不少佛甲草。

其實佛甲草也是BC省沿海原住民的一種傳統食物,其肉質葉可食,但葉子具有催吐和導瀉作用,不宜多吃。佛甲草還有藥用價值,其茶湯可減輕分娩的痛苦,產婦吃下佛甲草的肉質葉熬成的熱粥可催奶。

本省的原住民還很喜歡一種叫“哥倫比亞苦根”(Columbian Bitteroot,學名Lewisia columbiana var columbiana)的多年生耐寒肉肉,其短而濃密的肉質根的外皮非常苦澀,烤熟後剝開外皮,裏麵的澱粉的味道有點像土豆。哥倫比亞苦根的基生蓮座叢有許多細長的尖頭或鈍頭的肉質葉,不在花期時,植株外形與佛甲草有些相似。但前者屬於水卷耳科露薇花屬的,後者屬於景天科。

露薇花隻產於美加西海岸,有好幾個品種,最具園藝價值的是生長在美國俄勒岡和加州的高山上的小杯露薇花(學名Lewisia cotyledon)。拉丁文cotyledon的意思為 “小杯子” (small cup) ,指的是肉質的橢圓形或湯匙形葉子。花葶高約10-30cm,每朵小花的橢圓形花瓣多達13枚,花瓣頂端有缺刻,花色有淺粉、橙、白、洋紅等,花瓣上有較深的脈紋。苗圃裏出售的多為此種露薇花。因為花色豐富,常常被人誤以為是仙人掌類植物。

(小杯露薇花)

相比之下,哥倫比亞苦根隻能算是露薇花中的小清新,沒有妖豔的姿態,不常見於普通人家的院落。它是最耐寒的一種露薇花,無懼艱難困苦,專門選擇環境較為惡劣的北坡,長在中高海拔的礫石堆或岩石縫裏。每年四月底,從蓮座叢伸出幾根30厘米長的花莖。五月至八月是花期,每根莖上排列著100多朵稀疏的白色或淺粉色小花,小花有4至11枚約1厘米長的花瓣,花瓣上可見清晰的深粉色脈絡。

(哥倫比亞苦根)

本地的一位驢友兼植物發燒友曾在博客裏分享了他在溫哥華島南部的庫克裏山(Mt. Cokely)發現哥倫比亞苦根的情形。庫克裏山海拔1500米左右,1912年,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The 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簡稱CPR)在附近的卡梅倫湖(Cameron lake)修建了一條直通山頂的小道,從那以後,小道上留下無數驢友的足跡。從這條小道登上北坡山頂並沒有什麽難度,大多數路段的坡度小於20度,隻有最後150米的坡度介於35至45度之間。這位驢友拿著一根登山棍徒步上山,走了三個多小時,在高海拔之處看到一簇簇哥倫比亞苦根從淌著雪水的石縫裏冒出來,肉質葉在料峭春寒中變成了玫瑰紫,不同於平時常見的翠玉色。

這個意想不到的發現讓他很興奮,領悟到人生如爬山,有些收獲是辛辛苦苦得來的,有些則是命運之神的惠贈。

他認為,跋涉千山萬水之後,能夠把握在自己掌中的就是最好的和最美的,包括從岩縫裏開出的哥倫比亞苦根花,包括朝夕相伴的愛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