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談天下(101)517挪威國慶看第十二人

來源: markyang 2020-05-17 21:17:2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274 bytes)

今天周末看個電影“第十二人”,一個不小心,居然是和挪威的國慶日趕到同一天。那就先介紹一下電影,在聊一聊挪威的國慶日吧。

den 12. mann,the 12th man,第十二個人,不可能的逃亡,海報,poster

這部電影像極了萊昂納多的《荒野獵人》。如果說萊昂納多在那部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獲獎影片中主要的對手是大自然的話,那麽這一次,這部電影的主角楊.巴斯路德要麵對的,可是整個挪威的蓋世太保組織,一個相當強大的德國納粹精英領袖,和同樣冰天雪地嚴酷的生存環境......整整63天,生死存亡,最後能在重重封鎖圍剿下,從挪威逃到了瑞典,最後回到了英國.....


重點是,這整個奇跡般的事情的確是件真事,而電影中涉及的情節、橋段和人物也都是真實的........這更讓人驚異於,人的潛能、意誌及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實際上總能完成很多不可能的事情.......

其實這也算一部主旋律電影,但是拍攝的風格的確寫實,帶有北歐電影明顯的慢節奏,不過由於過程跌宕起伏,麵對的對手又實在非常強大,所以還是能緊緊抓住觀眾的心。


挪威,在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北部,東麵大部分國境和瑞典接壤(所以也是主人公首選的逃跑路線),東北麵則是芬蘭和俄國。整個挪威的海岸線長達2.1萬公裏,因為正處北大西洋暖流的路線上,所以大多數挪威海港都是天然的優良的不凍港,非常適合作為潛艇和戰略轟炸機的基地(用來對付英國),也是俄羅斯軍艦出摩爾曼斯克的必經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歐洲戰略地位。

德國在2戰中每年需要消耗大約1500萬頓鐵礦砂,其中1100萬噸都來自瑞典,而這1100萬噸鐵礦砂,又都是在挪威的納爾維克的港口裝船,再送往德國,而這一路都在挪威的水域中發生.......

此外,在那個時代,挪威的諾爾斯克電氣化工廠,是全世界唯一可以提供重水提煉的工廠,而重水則是研究原子彈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1940年德國進行了核分裂的實驗之後,每年向這家挪威工廠訂購的重水從300磅增加到1萬磅。(後來英國為了阻止納粹擁有核武器,還組織了一隻突擊隊特別去破壞重水工廠。這一段曆史1965年被拍成了電影《特拉馬九壯士》(The Heroes of Telemark),由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 主演(中國曾經引進,並且改名叫《雪地英雄》,其中柯克在船頭用杆子撥開水雷的一段情節也算是電影史上的經典橋段之一。)


因為挪威的地位如此重要,起初希特勒希望讓挪威保持中立,這樣可以不影響大量的原料供應。(事實上,2戰中2個歐洲中立國,瑞典和瑞士,多多少少都偏向了德國,各自都能滿足德國迫切的需求。比如瑞典供給德國鐵礦砂,瑞士則幫納粹德國洗了不少錢。 如果占領這些國家,先不談這2個國家軍事也不弱,而且山地國家對裝甲部隊來說本來就不好打,即使打下來也要花很多軍隊占領; 此外,即使占領了,他們就也無法用中立地位幫德國做一些隻有中立身份才可以做的事情。所以,占領不比占領更有意義,當然希特勒不是傻瓜,不會非要去占領他們。)

但是挪威卻不太一樣,因為挪威的戰略位置,所以英法也不斷對挪威的中立施加壓力。1939年9月19日,英國內閣就通過了時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的提案,在挪威領海中布雷,以切斷納粹德國從瑞典進口的鐵礦砂運輸線。 1940年2月5日,英法在巴黎的最高軍事會議就擬定準備派遣一隻遠征軍,在挪威登陸後,再占領瑞典的耶利瓦勒鐵礦......一係列情報都讓希特勒覺得,挪威成為他必須要拿下的一個戰略要地,否則枕邊埋伏著刺客一般讓他寢食難安.......

1940年2月16日發生的阿爾特馬克號事件,改變了納粹德國的立場。 英國的驅逐艦“哥薩克”號上的軍隊,在海軍上校菲利普.維安的帶領下,強行登上了在挪威水域的德國戰艦“阿爾特馬克”號,解救了被關押在船上的290名英國戰俘,並打死了4名德國水兵。而在整個突擊過程中,旁邊的2艘挪威戰艦則完全隻做壁上觀。事後,挪威政府也僅僅對英國做了抗議。 這一事件,讓希特勒覺得挪威對英國的行為不僅是縱容,甚至帶有鼓勵的性質,有偏向英國的嫌疑,因此下了決心要解決挪威。

Norway | Facts, Points of Interest, Geography, & History | Britannica
在準備了一個多月後,納粹德國於1940年的4月9日,發起了“威瑟堡演習”行動,同時對丹麥和挪威發起了攻擊。而這期間,英國艦隊因為被德國迷惑而覺得德國要入侵英國,徒勞無功的在北大西洋撲了個空......

不同於丹麥幾乎沒有抵抗,4個小時就俯首稱臣,挪威卻表示要抗爭到底,而且抵抗的相當頑強。一度德軍還不得不退出占領的納爾維克港。但是挪威自己的納粹黨吉斯林自己的“第5縱隊”還是起到了作用,1940年5月,德軍再次展開大規模攻勢,而到了6月因為法國自己已經危在旦夕,英國也應接不暇,因此英法聯軍於6月7日把自己的軍隊全都撤出了挪威。孤軍奮戰的挪威一共在開戰前隻有6個缺編的步兵師,當然擋不住德國21集團軍(下轄7個整師)和大量海空軍支持的德國軍隊。終於於6月10日,德軍成功占領挪威全境。挪威政府和國王流亡到英國。挪威納粹黨吉斯林成立了傀儡政府,挪威正式陷落。

挪威戰役大概是軍事曆史上第一次海、陸、空3棲作戰的戰爭。德國在這場戰爭中一共傷亡了5700人,英法和挪威一共傷亡了5000人(可見抵抗相當的猛烈)。但是德國海軍付出了10艘驅逐艦,1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4艘潛艇的巨大代價。 對應則是英國沉沒了1艘航空母艦(“光榮”號),1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法國損失了1艘驅逐艦。


但是,挪威戰役徹底改變了北歐的格局,瑞典徹底倒向納粹德國,德國保障了自己的鐵礦砂供應和重水供應,控製了波羅的海進入北大西洋的入海口,同時擁有了諸多對英國的海軍戰略據點。

勇敢的挪威人卻從來沒有真正投降過。他們在英國組成了自己的抵抗組織和軍隊,積極參加了大西洋海戰和不列顛空戰,牽製了相當多的德國軍隊。1945年5月德國正式投降時,不到400萬人口的挪威,有40萬德國軍隊在這裏最終投降,可想如果這40萬德軍如果投入蘇德戰場和西部戰線,又會對盟軍造成多大的影響......

因此,本片所敘述的挪威軍隊和人民對德國的抵抗,正是反映了當時挪威的情況。


很多人都覺得,勝利才是英雄的前提。 但是,這完全不是普世價值觀。 就像諾蘭在《敦克爾克》中表現的那樣,在絕境中,“好好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勝利。” 因為,這些看似失敗的生存,帶來的是希望。而希望才是真正最珍貴的東西。

楊.巴斯路德的整個挪威突擊隊所執行的“紅色馬丁”計劃,從一開始就失敗了。他們本來需要對挪威的戰略目標做破壞,但是因為原定在挪威的聯係人已經失蹤,他們的船隻還沒有來得及真正靠岸部署,就被告發並被德國人發現。一場海上激戰後,11個人都被活捉,隻有楊勉強逃脫.......

有人說,楊是為了把機密文件帶回英國。其實哪有什麽機密文件,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場逃亡行動。腳趾被打掉的楊,一心隻想逃到中立國瑞典,然後再回英國。


當地的納粹蓋世太保頭目,武裝黨衛軍少校庫爾特(Kurt),是個相當厲害也盡責的角色,一心要把這漏網的第12位挪威反抗軍抓住。而所有碰上楊的挪威人,都努力在幫助他逃避蓋世太保的追殺,保護他的生命,並且想盡了辦法要把他送到瑞典。

這就是一場冰天雪地之下的獵殺遊戲。

楊自己強烈的使命感和生存意願,給了他無窮的勇氣,完成了很多幾乎不可能的曆程。他一個人在冰凍的海洋中遊過了海峽,幾乎在雪崩中死掉,自己親手切掉了自己的壞疽腳趾(這還真有“關羽刮骨療傷”的風格),在雪山中不能動彈的餓了10天,最後還依靠馴鹿奇跡般的回頭在槍林彈雨中衝過了邊界......真的讓人感歎,人的潛能實在是無窮的。


所有冒死幫助楊的那些挪威人,甚至包括楊那些被最終酷刑折磨致死的戰友,堅持不說楊的可能去處,他們拚命都要把楊救出去,因為他們覺得,如果這樣成功的從蓋世太保手上救出這樣一位挪威軍人,這就是一場奇跡。而挪威人民,需要這樣的奇跡,來鼓舞所有人的勇氣和抗爭的精神。

電影中最精彩的一段是最後楊混在一群馴鹿中衝過挪威瑞典邊境。 意外的雪橇失去控製,馴鹿在關鍵時刻又回到身邊,楊自己依靠自己突出重圍,一波三折的過程絕對讓人過目難忘。

最後,楊對訓練的新兵說的一句話也相當令人感慨:“聽好了,不要害怕,我們必須阻止這種瘋狂。”


《星戰外傳:俠盜一號》中,當萊婭公主收到了俠盜一號最後拚死找到的死星設計圖時,軍士們問到:“公主,這是什麽?” 萊婭說:“ 希望!”

信念和希望,才是一切未來的根本。多大的艱難和委屈都認了,為什麽要放棄希望,放棄自己過去那麽多年最好的歲月和一切的付出?否定希望和信念,也就是否定了自己。

這也許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精神,也許這才是真正值得看這部電影的核心原因。

電影看完才從電影中的一個橋段發現今天是挪威的國慶日,那就也順帶把挪威的國慶節給介紹一下吧。

nasjonaldagen hashtag on Twitter

17 mai是挪威人的國慶節(nasjonaldagen),但挪威人更喜歡直接稱為17 mai。這一天是挪威製訂自己的憲法的日子。

在維京時期,挪威人當海盜,出海殺人越貨,自家門口倒是安全的。後來到了農業社會,挪威經濟實力的不濟便顯露出來,被強大的丹麥王國統治,這一晃就是400多年,至今挪威的書麵語(bokmål)與丹麥語極為相似。後來,在拿破侖戰爭時期,丹挪聯盟支持拿破侖,瑞典反對拿破侖。戰爭結果,拿破侖戰敗,瑞典成為大贏家,拿下了丹麥和挪威最好的幾塊土地,挪威也從丹麥脫離,與瑞典結成聯盟。不過,不同於丹挪聯盟,瑞挪聯盟要鬆散得多,挪威可以有自己的法律、自治權等等。挪威的精英們乘著這個機會,為獨立造勢,秘密地在奧斯陸北部的一個小鎮埃茲沃爾(Eidsvoll)製訂出一部挪威人自己的憲法。這部憲法結合了美國和法國憲法,堪稱當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前衛的一部憲法。

挪威國慶節又稱憲法日,於1814年誕生。這一天,無論是學校、樂隊、軍人還是社會組織都會加入遊行大軍並掛旗歡慶1814年通過的挪威憲法,全天都熱鬧非凡。即使再高冷的挪威人都會穿上傳統的bunads服裝上街狂歡!麥女王瑪格麗特(1353~1412)讓她的兒子兼任挪威國王,因為丹麥的統治,導致挪威語的書寫有90%和丹麥語是一樣的,隻不過像國內的方言一樣,發音差距很大,就像上海話和北京話一樣。後來到了17世紀,瑞典為爭奪波羅的海霸權和對挪威的宗主權同丹麥交戰。丹麥失利,將挪威割讓給瑞典,但是後來丹麥又把挪威給搶了回來,即使瑞典搶了幾次都沒成功,反正挪威就像是一個物品被搶來搶去,好在後來挪威經濟有了很大發展,總算在1814年頒布憲法宣布獨立,才算是徹底結束了被周邊兩國宰割的命運。當然,幸運的是,當初本來屬於丹麥領區的Stavanger地區,成為了挪威最大的石油產區,瞬間讓挪威從歐洲最窮國之一,變成歐洲最富國,丹麥人簡直是哭暈在廁所。。。。

17.mai- niv?delte minib?ker + A4-hefter | Malimo
所以挪威人慶祝起國慶是真心的為獨立而驕傲自豪,像是民族的bunads服裝也有數百種不同款式,各地區的顏色和樣式都不同,從一個人身上穿著的bunads上就可以看出TA是未婚還是已婚,甚至能追溯到其祖先的信息。

挪威的國慶節像是一場放下一切包袱的全民聚會。上街參加遊行前,許多人都會先享用一下“5月17日特色早餐”,人們通常與朋友和鄰居一起分享新鮮的麵包、炒蛋、熏鮭魚,成年人還會來上一杯香檳。

孩子們同樣可以從中得到樂趣。兒童遊行活動可以讓孩子在遊行樂隊的帶領下穿過他們所居住的社區。規模最大的傳統遊行能夠吸引數萬人參加,人們揮舞著旗子,高呼著“萬歲”!當然,像挪威這麽大片領地隻有幾百萬人的國民,能在一天哪聚集數萬人那真是及其難得的場景了!

最後上一張怎麽著名的挪威巨石(BOLD PLAN)的圖片,希望能在COVID19結束後來個北歐之旅。

Norway's Bold Plan to Tackle Overtourism | Outside Onlin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