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欲望與需求

來源: 禾末 2020-04-11 10:16:5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88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禾末 ] 在 2020-04-12 06:32:0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曾經看了一期艾倫(Ellen DeGeneres)的脫口秀,很受觸動,寫下這篇小文。

    這一期有一個特別的環節——向特邀嘉賓贈送禮物。當天的嘉賓是一個有著一雙年幼兒女的年輕母親,一個普通的女人。不同的是,她是一個癌症幸存者。

    Ellen 為她準備了兩份禮物,分別裝在兩個禮品袋中。一個標著"你需要的" (what you need),一個標著"你想要的" (what you want),讓女嘉賓挑選,並且說好了,隻可選其中的一個。Ellen說,你剛剛經曆了痛苦的癌症治療,還要照顧兒女。這一、兩年你除了病痛、操勞,什麽也沒有享受到,這也許是一個機會,你可以為自己做點什麽。想想看,選哪一個禮物,是你需要的,還是你想要的? 女嘉賓猶豫了一下,最終挑了她“想要的”(want)禮物。

    打開禮品袋,一隻長型的禮品盒裏麵,裝著兩條普通的項鏈,非金非銀,一顆碎成兩半的心,分別是兩條項鏈的鏈墜。看到禮物,女嘉賓一臉的掩飾不住的失望,台下的觀眾也大聲地惋歎不已。很明顯,大家都企望著某種更具安撫力量的禮物,來安慰這個處於生活低穀中的女人。而這個“想要的”禮物無論如何都是不遂人意的。

    Ellen對台上台下明顯的情緒波動仿佛視而未見,充耳未聞,繼續一臉無辜、一臉真誠地呱啦著:這兩個半顆心合起來就是個完整的心,項鏈你一條,我一條,正好是一對兒,blah blah blah。女嘉賓強做笑臉應對著,屏幕上,一個夾雜著後悔、無奈的很是錯綜複雜的表情特寫。

    當然,在這個環節的末尾,Ellen將兩份禮物都送給了女嘉賓。而那個標著“你需要的”禮物,是價值約$8,000美元的加勒比海某度假地7日豪華遊。激動、高興,熱淚盈眶,女嘉賓緊抱Ellen致謝。Ellen說,這應當是你現在(最)需要的,去到海邊好好放鬆休息吧。一個雙贏的結局,Ellen將她的慈善心懷展示給世界,女嘉賓得到了超級禮物。

    看完了這天節目,擺在女嘉賓麵前的那個“想要的”和“需要的”之間的選擇,在我腦袋裏揮之不去,忍不住想嘮叨幾句。

   欲求就是那個你“想要的”,而需求是你“需要的”,兩者截然不同。如果深究一下,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乃至宗教教義都告訴我們,它們分屬於兩個有天地之別的範疇,在生活中有著反差強烈甚至對立的效果。

  “想要的”,通常是我們渴求的、希望得到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它類似甚至等同於欲望。而“需要的”,通常是我們生活必需的,是我們對每天的衣食住行的現實感受,實際、具體、明確。比如,夏日將至,一件漂亮得體的夏裙/夏裝是我們“需要的”,而那款迪奧(Dior)2020春夏係列造型風衣,則隻是我們“想要的”,是超出實際需要的欲望之一種。

   我們每個人都有“想要”的東西,這是很正常的心理狀態。相信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或長或短的願望清單,羅列著我們這一輩子希望得到、擁有的東西。

   “想要的”,可以是沒有邊際、沒有限製的,也是不需要現實依據的,那是每個人都可以在心中建造的“空中閣樓”。理論上,你可以想要任何東西,囊中羞澀,不妨礙我們仍然想要去周遊世界;男人想娶美女,女人想嫁王子…。夢想乎?狂想乎?都有點兒。

   不同的生活階段,想要的東西或許會截然不同。曾經是內心裏的某種非常的渴望,也許轉身之際,就成了一種無所謂。反過來也是這樣,讓人兀自納悶不已。

   “想要的”,如果是理性的,它能成為生活的動力。比如,我們精修學業,因為我們想籍此而築起我們一生的職業生涯,去攀那個理想中的事業頂峰。反之,沒有理智的製約,脫韁之馬般的“想要”,就是一種病態了,或者催生貪欲,令人不惜一切甚至不擇手段地去追求內心裏的“想要的”某種東西;或許會激起嫉妒、仇恨等諸種負麵情緒;或者催生癡迷,致使我們被別人牽引,比如不加選擇地跟從“潮流”,比如對奢侈品的狂熱,比如超能力的消費…。

   實際上,“想要的”,並不是可以漫天無際的,而是應該以你所擁有的資源為限度的。而“需要的”,更加強調的是如我們祖訓所言的量力而行、量入為出的精神狀態,更加依賴於我們擁有的資源作為現實的支持。兩者之間其實並沒有一條清晰的界線,有的隻是一個尺度。“需要的”很容易“越界”,些微的不切實際,就可將其推升為“想要的”。而“需要的”一旦成為了“想要的”,便很難從我們的願望清單上勾除掉。是謂上容易,而下不易,因為我們自己也不願意說服自己,去低眉看現實。

   當“想要的”與“需要的”之間的距離無限拉近,幾乎“合而為一”,它們或許能成為生活快樂的源泉。某個願望實現了,生活便美麗如花。但是,如果兩者之間距離懸殊,“需要的”墜為不屑,“想要的”成為主宰人們的欲望,它們便如佛教四聖諦中之苦諦,成為生活之苦、生活失意的根源。

   我們經常會說,現實些、實際些,這不是降低心中願望的高度,而是為了更清楚地審視自己,審視我們的內心,審視我們所處的環境,理清究竟什麽是我們需要的,什麽是我們想要的,求得"想要的"和"需要的"之間的微妙平衡,而不會離譜地設定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想要的”。如果這些都做不到,那麽,我們實在需要一個平和的心態,以從容應對任何的失望、失敗。

   囉嗦了半天,其實Ellen已經給出了合乎常情、常理的答案 ——生活中,支持著我們內心欲望的那個“想要的”,很多的時候就是那顆碎成兩半兒的心。

寫於2016年3月中  改於2020年4月中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現在,我需要的和我想要的高度一致。那就是平安:) -樹枝兒- 給 樹枝兒 發送悄悄話 樹枝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1/2020 postreply 21:15:51

是的! -禾末- 給 禾末 發送悄悄話 禾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2/2020 postreply 06:32:45

What I want is what I need -京城海鷗- 給 京城海鷗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2/2020 postreply 20:20:27

實際、現實! -禾末- 給 禾末 發送悄悄話 禾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3/2020 postreply 09:07:47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