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音隨筆]-改變聲調,練習口腔後部發聲-
近年來,一直為中式口音所困擾。除了基礎發音,連讀,音調等一些基本練習之外,一直在關注英語的口腔後部發聲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稍有體會。
最主要的體會是:如果想改變發聲方式,最好先改變聲調。在自己平時說話的聲調下,嚐試和體會口腔後部發聲比較困難。而提高或降低聲調,在一種平時不習慣的聲調下,更容易模仿和體會口腔後部發聲的方法。
一.降低聲調
大約一年以前, 在網上看了羅永浩在海澱劇場的演講視頻。對最後出場的許辰印象深刻。他說英語和唱英語歌時聲音非常低沉渾厚, 和說普通話時明顯不同。不久前,本壇"大西洋海底"帖出了一個關於"成長英語"的討論帖( LINK: http://bbs.wenxuecity.com/mysj/100235.html).。 "北京二號"的跟帖總結了"成長英語"的主要內容(LINK:http://bbs.wenxuecity.com/mysj/100255.html)。 對比石宇得意門生MICHAEL訓練前後的錄音, 最明顯的印象就是他說英語時刻意壓低了聲調。 石宇本人的錄音和他平時講普通話時比, 同樣也有這種刻意壓低聲調的感覺。
和中文相比, 英語更偏向於口腔後部發聲, 這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把聲調壓低到一定程度,可以強製口腔後部發聲。如果深吸一口氣,發出一個長長的中文 "一",同時聲調由高不斷降低,一直低到發不聲音為止,不難體會到這種發音部位由"口腔前部發聲"向"口腔後部發聲"的變化。到最後階段,基本上是吼部發聲。"非文青"發現感冒時讀英語更有美味,這或許是同樣的道理。由於身體不適,聲調降低,強製吼部(口腔後部)發聲。
降低聲調可能是體會和達到口腔後部發聲最容易的方法。因為這種口腔後部發聲是強製性的,所以隻要聲音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達到口腔後部發聲的目的,至少比較容易達到。因此,要學習口腔後部發音,大量刻意壓低聲調的練習可能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二.提高聲調
並不是所有的洋人都有低沉渾厚的嗓音。同樣是口腔後部發聲,很多native speaker音調同樣比較高。對絕大多數國人而言,每天都刻意壓低嗓音講英文是比較痛苦的,因此後者可能是更合適的模仿對象。琢磨並模仿這種高聲調口腔後部發聲,也可以改善發聲部位。這種模仿和另外兩種方法比,難度可能大一些。但我就是從這種高聲調的模仿中,開始體驗到一些口腔後部發聲的感覺。
三.氣聲練習
氣聲是氣流衝擊吼部形成的聲音。所以說氣聲就是吼部發聲。著名相聲演員馬三立是氣聲說話的代表。李穀一演唱"知音"時就使用了氣聲唱法。鄧麗君的"在水一方",林憶蓮"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中都使用了氣聲唱法。對於普通人來說,氣聲大概更多的用在說"悄悄話"的時候。通過練習這種氣聲,並把這種發聲方法用在說英語中,是一個值得嚐試的方法。
以上三種方法是我近期的一點體會。希望對正在努力矯音的同學有"些許"幫助。
NTOTL---Never Too Old To Learn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