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六一】之二:童年舊事——等不來姐姐的男孩

來源: 2020-05-31 07:19:07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讀完全文大約需要7分鍾)

我的家鄉在湖南南部偏僻的農村,雖地處平原,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還不通公路。因為沒有煤和電,燒火做飯全靠上山砍柴。砍柴先要走十裏左右的平路,然後要翻過幾座山頭才到達有柴砍的地方。砍柴人通常天沒亮就出發,要到太陽下山才能回到家。這麽遠的路,不但要翻山越嶺,回來時還得在肩上壓兩捆盡可能重的柴垛,其艱辛程度非親曆很難想象。那時候,為了保證一家人有柴火做飯,每家的主要勞力都要把絕大部分晴天用於砍柴。

砍柴的差事實在艱苦,而且砍柴人已經勞累了一天,又饑又渴,肩膀也因長時間重壓而腫脹疼痛,快到家前那段路程尤其難走。砍柴人的家人通常會在太陽下山前沿著砍柴的路去迎接砍柴人,一來可以送些稀飯解渴充饑,二來可以幫已經疲憊不堪的砍柴人挑一程。我們家鄉管這叫“接柴”。下圖是我從百度下載的一張挑柴的圖片(出自梅楷散文:砍柴,blog.sina.com.cn),與我們家鄉的挑柴方式很類似。

我七歲起就隨著爸爸和姐姐上山砍柴了(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媽媽天天要出工為一家七口掙口糧,家裏沒有多餘的勞力,我們砍柴極少享受到被“接柴”的待遇。因為很少有人為我們接柴,我對少有的幾次被接柴的經曆都記憶深刻。其中有一次發生在我8歲的時候,那天我和我姐姐一起上山砍柴,我七十多歲的爺爺來為我們接柴了。隻記得他帶了兩根繩子,把我和我姐姐的柴捆到一起挑了回來。我們當時都沒有想到他會來接柴,又驚又喜。幾年後我爺爺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直到今天,我爺爺挑著柴緩緩走在前麵,姐弟倆空著手跟在爺爺身後的情景還曆曆在目。

我為別人接柴的機會也很少,因為我和我姐姐大部分時間都是一起隨我爸爸砍柴的。我確實有過一次終生難忘的接柴經曆,這正是我今天要分享的故事。

那年我大概十歲, 有一天不知什麽原因我照常上學,姐姐卻停課,於是姐姐隨著村裏其他幾個停課的小孩上山砍柴了。那天我放學回家,媽媽叫我去給姐姐接柴, 我聽話地去了。那時候我們村裏人可以到幾座不同的山頭砍柴,去不同的山有不同的路。我們絕大部分時候都是去經過林場的那座山,所以我就順著這條路去給姐姐接柴了。

我沿路走啊走,到了山腳下還沒有見到我姐姐下山。這時已是黃昏,通常這時砍柴人都已經下山了。由於繼續往山上走會走叉遇不到我姐姐,我決定在山腳下林場的附近坐下來等姐姐。山腳下不遠處有一座新堆的墳頭,一個老太太坐在墳頭哭得很淒慘,大概是傷心新亡的家人。後來太陽完全下山了,老太太的哭聲也不知什麽時候停止了。天漸漸黑了,我還是沒有等來姐姐。方圓很遠的範圍內,除了林場裏一棟大門緊閉的房子,沒有一個人影。那時村裏人老愛講鬼怪故事,受這些故事所累我從小對黑暗和墳地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在這漆黑的荒山野外,我懼怕得不敢動彈,時刻擔心身後會突然冒出一個麵目猙獰、呲牙咧嘴的怪物,伸出手來從後麵掐住我的脖子。

我一直在原地等著,滿心希望姐姐他們能盡快出現,然後我們一起回家。可是天完全黑了,姐姐還是沒有下山。在這一片漆黑中,我怕得要命,卻無法動彈。姐姐還沒有下山,我不能走;再說這一路上到處都是我害怕的墳地,我也不敢走。我眼巴巴的看著下山的路,總希望有一群小孩說笑著下山來出現在我麵前。說心裏話,此時的我希望見到姐姐和她的同伴,更多的是因為他們的出現能夠驅散我心中的恐懼。然而這群小孩始終沒有出現。

我有些不知所措了。我一直盯著下山的路,也時不時往回家的路看看。我不知道姐姐他們為什麽還不下來,更不知道如果我始終等不到姐姐他們,我該怎麽辦。突然我隱隱地看到從我來的方向,有一個人影在向我所在的位置移動。等到他再走近些,我能感覺到他上衣的扣子是解開的,因為可以看到衣襟在風中搖擺,顯然他走得很急。再近些,我覺得這人走路的姿勢有些熟悉。等他快到我跟前,我認出來,他是我爸!

見到我爸爸,我忍不住一個勁用手背揉眼睛,也不知道究竟是由於害怕、高興、還是擔心。我爸告訴我不用再等了,姐姐已經回家了。原來姐姐他們那天去了村裏人不常去的一座山上砍柴,走的是另一條路。等我姐姐回家,我媽發現我沒有和姐姐一起回家,立即意識到我一定是接叉了。那時候天已經快黑了,於是我媽趕緊叫我爸來接我回家。

漆黑的夜幕下,兩個人在兩邊滿是墳堆的小路上,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家趕......

後記:前年回老家看望父母,我特意到小時候砍柴的山下跑了一趟。那個破敗的林場依然存在,隻是已被徹底廢棄。由於現在已無人砍柴,上山的路也完全被植被覆蓋,無法通行了。下圖是我在家鄉另一座山上拍的遠景,紅色箭頭所指示的遠處那座隱約可見的山峰就是我們小時候常去砍柴的地方。 照片中看到的水麵來自一條叫永樂江的河流,該河流經郴江、湘江,最終匯入長江。

大家沒準讀過宋代秦觀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詩中提到的郴江就是我家鄉的永樂江所匯入的河流。其實郴江離我家也不遠,我初中畢業後就在秦觀詩中郴江和郴山所在的郴州市讀了三年師範學校。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將軍曾被短暫囚禁於郴山的蘇仙嶺。

下圖是我家鄉的一個水庫,叫大源水庫。這裏風景秀麗,附近鄉民經常到這裏放生生物,寄托佛心行善的願望。

如果你能夠耐心讀到末尾,我衷心感謝你!希望朋友不要被我的這個略帶灰暗色調的童年故事帶偏,現在我家鄉不僅風光秀麗、民風淳樸,還村村通公路,鄉親們的生活也比較富足安逸。相信從今往後,家壇兒童節的回憶短文中不再有類似我這樣的苦澀記憶。

(帖主照片PI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