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上來
中文真是太神奇了。
“拿、上、來”單獨都能當動詞使用。我拿,我上,我來。
“上來”,這個“來”已經不是動詞,而是表明方向。
“拿上來”,這裏的“上來”都不再是動詞,隻是表明方向。
拿上來,拿上去,拿下來,拿下去。
就這幾個詞的準確用法,老外能懵圈很久。
拉丁文和古希臘語也能表現類似的細微差別,方法是使用不同詞綴。通俗地舉個例子,翻譯“裏麵”有好幾個詞,分別表示“在裏麵”、“從裏麵”、“到裏麵”、“經過裏麵”。
這顯然是不夠經濟適用的,所以現代語言都簡單多了。法語一個詞 sortir,涵蓋出去、出來、拿出去、拿出來,這樣的精簡倒是與中文文言文異曲同工,文言裏一個“出”字,也能涵蓋出去出來拿出去拿出來,如:
網管大人出,啟武庫,出鬼頭大刀。刀下亡魂無數,餘者皆憤然而出,不複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