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近50年來美國出現了兩次大砍科研經費的事,第一次是在登月成功之後,航天計劃的經費被砍了70%,據說當
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近50年來美國出現了兩次大砍科研經費的事,第一次是在登月成功之後,航天計劃的經費被砍了70%,據說當時到處都是找工作的火箭工程師,第二次是八十年代末,美國拒絕為超級粒子碰撞機買單,結果超級粒子碰撞機花落瑞士。這兩件事在當時的科技人員中都是痛心疾首的事。但是現在痛定思痛,回首這兩次事件,美國似乎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美國砍了70%的航天計劃的經費,而前蘇聯卻持續不斷的在航天計劃上投以巨資,結果在經濟上輸給了美國。而如果當年美國接手了超級粒子碰撞機,可能就沒有後來發生在美國的蓬勃的IT革命了,而那在座位於瑞士的超級粒子碰撞機,現在變成了雞肋,雇了據說成百上千的物理博士,除了產生了幾個諾貝爾獎之外,基本上沒有仍何實際用處,對瑞士,乃至於整個歐洲的經濟沒有任何帶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