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是一種療愈

來源: 2025-10-08 18:01:31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曾經那麽愛探店、愛外食的我,突然對去飯店吃飯失去了興趣,轉而時不時下廚做點家常菜。

說起來不知算不算“凡爾賽”,我這一路走來,身邊總是有會做飯、愛做飯、霸著廚房不放的人,基本輪不到我。小時候爸爸做得一手好菜;爸爸老了我哥接過鍋鏟,廚藝也頗好。成年後的我一向喜歡“愛吃愛做、愛玩愛樂”生活型的人(嗯,這話說的,“韋神”那樣提著兩個饅頭的天才學霸也不會多看我這樣的混子一眼啊);且不說家人讓我有口福吃現成飯,哪怕是擦肩而過的少年戀人們,再見時也總會在家宴上讓我大吃一驚:“行啊,你”!生個兒子也無師自通成長為頂呱呱的“小廚神”。

當然,我也不是好吃懶做的人,也不能說連家常菜都不會做。年紀大了,更覺得“好好吃飯”是第一要務。而且,做飯讓人心靜、愉快。

我最近發過朋友圈,以“#做飯療愈煩惱”為主題標簽。我哥挺擔心,覺得我有點“頹”。我也不敢發了,就發這裏吧。

1. “爸爸的魚”。裏麵的豆腐比魚還好吃。我還喜歡放一把毛豆,這次家裏沒有了。我自己感覺有點我爸拿手的紅燒魚的感覺,故得此名。

2. 紅燒小肉圓。太小了,不敢稱為“獅子頭”。不想把墊底的青菜搞得粘噠噠的,不然澆個汁更好看。

3. 素餛飩。和朋友學的,買TJ的冷凍熟菠菜碎,加炒好的雞蛋還有粉絲,拌個清爽的素餡。煮好或蒸好後撈出來幹吃,當飯當點心均可。

4. 智利鱈魚,零失敗的快手菜。

5. 香煎野生三文魚。都說野生的比較柴,我覺得如果火候掌握好還可以。想換口味就加點照燒醬也可。

6. 還是智利鱈魚

7. 天冷了,雞湯是家裏常備的。這個湯缽好看嗎?背麵印著“西德,巴伐利亞”字樣,顯然是兩德統一前的老物件。我從哪兒弄來的?不用問,yard sale淘的呀~

8. 雞湯餛飩。這次包的是肉餛飩。

9. 沒有雞湯的時候做個素湯也是好的。這個砂鍋是日本產,很拙樸的樣子,喜歡。因此淘汰了原有的小口大肚傳統砂鍋。

10. 菜園最後一個黃西紅柿,做了我喜歡的Caprese沙拉。

11. 我喜歡一邊做飯一邊喝點小酒。擺拍一下。

12. 美酒加咖啡,一樣不能少啊。這個小餅其實非常小,$5.95還挺貴。一家主打西西裏甜品的店鋪,我常去,但記不住各種甜品名字,就是盲吃。這個小餅不怎麽甜,有杏仁的清香,裏麵還有小碎粒的蜜餞,挺特別的。

謝謝看帖。#做飯愉快!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