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會有期,朋友們!祝節日快樂!

來源: 2025-10-04 18:29:3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徐誌摩寫過的詩《翡冷翠的一夜》我不是特別喜歡,但他的散文《翡冷翠山居閑話》多年前讀過兩次感覺還是好的。今天又仔細地讀了一遍還是好。他的散文與其說是散文不如說是散文詩。這裏麵可以看出他浪漫主義詩人所散發出的風采也可以感受到他自然主義者的精神氣息。他愛書本也愛大自然,就像蝴蝶撲閃似的“性靈”特質在散文中生動活潑展現。他這樣寫到:

“並且這書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爾帕斯與五老峰,雪西裏與普陀山,來因河與揚子江,梨夢湖與西子湖,建蘭與瓊花,杭州西溪的蘆雪與威尼市夕照的紅潮,百靈與夜鶯,更不提一般黃的黃麥,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長,同在和風中波動——他們應用的符號是永遠一致的,他們的意義是永遠明顯的,隻要你自己心靈上不長瘡瘢,眼不盲,耳不塞,這無形跡的最高等教育便永遠是你的名分,這不取費的最珍貴的補劑便永遠供你的受用;隻要你認識了這一部書,你在這世界上寂寞時便不寂寞,窮困時不窮困,苦惱時有安慰,挫折時有鼓勵,軟弱時有督責,迷失時有南針”

到底文藝能帶給人什麽?是新鮮的生命體驗嗎?想想一些藝術家晚年在安詳中還能深愛地在自己至愛的藝術中創作那不是一種自然的回應嗎?那麽我們普通人呢?我們愛藝術不也是嗬護如實地嗬護自己內心生命流動的自然嗎?

隻要他們的靈魂是清澈的,隻要他們的心靈是年輕的。

昨晚看威尼斯派畫家喬爾喬內的名作《暴風雨》,非常喜歡。對於裏麵的人物,我看了一些點評,有人解釋是突出風景,有人覺得耐人尋味,不知如何表達。我認真地看了那個嬰兒在母親懷中的形象,非常自然。突然感到或許那嬰兒是畫家表達自己嬰兒時代在母親懷抱中的樣子而那一旁站立的士兵是自己青年的形象。藝術創作總會伴隨著作者的思考與情感。聽說現在科學儀器在探測畫作時發現士兵原先是一名女子的形象,後來他改變了。而喬爾喬內的自畫像是多麽的與眾不同,很感慨一些天才總是超前的,總是早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