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某某表達意見”您好,
⍟⍟⍟⍟⍟⍟⍟⍟⍟⍟視頻分析[始於0分0秒長10分]及中文譯文:⍟⍟⍟⍟⍟⍟⍟⍟⍟⍟
這段長達150幀的視頻,捕捉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士丁仲禮在一檔名為《麵對麵》的節目中,就全球碳排放和氣候變化問題與一位女主播展開的激烈辯論。
整個敘事圍繞著一個核心議題展開:“什麽是公平的減排方案?”
在訪談伊始,丁院士便開宗明義地指出,碳排放的限製並非簡單的科學問題,它與一個國家的能源使用、經濟發展,乃至其公民未來的發展權利息息相關。他強調,這決定了“我還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我還能使用多少能源”,進而影響到“國家的發展進一步地增加,也意味著你有沒有工作”。對他而言,這是一個嚴肅的科學結論,關乎民生與國運。
隨後,丁院士對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全球升溫不超過兩度”的目標提出了質疑。他認為這個目標並非純粹基於科學,而更像是一種“價值判斷”。他挑戰道,如果這個結論是基於計算機模型模擬出的“降溫時候的那些變化”以及可能導致的“多少物種的滅絕”,那麽這些模型的“可信”程度又如何衡量?他反問,難道“主流”科學家的共識,是“人多人少來定的嗎”?
丁院士接著以具體的排放數據來揭示現有方案的不公平。他指出,目前中國人均排放1.4噸碳,而按照某些國際標準,一下子就要被迫降到0.8噸,這意味著巨大的發展限製。他解釋了二氧化碳與碳之間的3.67倍換算係數,並強調了這一“掉下來”的幅度對國家發展的影響。
在討論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方案時,丁院士直言不諱地指出,雖然該方案沒有直接對發展中國家設定絕對的減排量,但在總體“8000億噸的蛋糕”分配上,發達國家卻占據了巨大的優勢。他用嘲諷的語氣說:“IPCC對發達國家...這就明白了吧,IPCC不是很黑?”他進一步指出,發達國家的人均排放權是發展中國家的2.3倍,若追溯曆史,從1900年到2005年,發達國家的人均排放更是發展中國家的7.54倍。這種曆史累積的不公,使得發展中國家在當下被要求承擔更多責任顯得極不合理。
麵對女主播提出的“隻算當下,減了80%還不行嗎?”以及“我給我自己定指標還不行嗎?”的疑問,丁院士情緒激動,他反問道:“你要切一塊更大的蛋糕,這我不過分吧?我曆史上比你少排很多吧!”他強調,如果未來二氧化碳排放權成為“非常非常稀缺的商品”,那麽現行的分配方案無疑是對發展中國家的不公。他舉例說明,27個發達國家“取走的是44%”的排放份額,而擁有“11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暗指印度等大國)卻隻能分到剩下的“56%的蛋糕”,這難道公平嗎?他甚至表示,這樣的問題應該去問“默克爾本人”或其他“發達國家的領導人本人”。
在訪談的最後,丁院士重申了他的立場。盡管IPCC的方案可能是目前“最好的”,但他認為“為什麽不能指責”其不公?他認為,麵對這種不公平,必須“用非常激烈的語言,引起別人的重視”。他預測,中國從2020年以後的發展將麵臨嚴峻挑戰,因此他必須站出來,為發展中國家爭取公平的碳排放權利,確保未來的發展空間。
整個視頻通過丁仲禮院士的視角,展現了一場關於氣候公平、發展權與曆史責任的深刻辯論,充滿了理性與激情,旨在挑戰現有國際氣候治理體係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
~~~~~~~~~~音頻信息~~~~~~~~~~~
這段音頻的主要內容是一位男性專家(可能是科學家或學者)針對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以及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提出的碳排放方案,發表了尖銳的批評意見。
核心觀點如下:
1. **碳排放權的本質與爭議**
專家指出,哥本哈根會議的核心爭議在於“未來各國還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而這一排放權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發展權、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改善以及就業機會。他強調,許多人將相關計算視為“科學結論”,但實際上這些更多是“計算”而非嚴格的實驗科學,並且很快演變成了“價值判斷”。
2. **對IPCC方案的質疑與“陷阱”**
專家批評IPCC的方案存在巨大“陷阱”。他以“8000億噸碳排放蛋糕”為比喻,指出盡管IPCC為發達國家設定了減排目標(中期減排25%-40%,2050年減排80%-90%),但發達國家的人均排放權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2.3倍。他認為,這種分配方式忽視了曆史排放的巨大差距(1900-2005年,發達國家人均排放量是發展中國家的7.54倍),僅關注當前和未來的排放,對發展中國家極不公平。
3. **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影響**
專家指出,IPCC方案雖未對發展中國家設定強製減排目標,但如果按人均排放量與發達國家持平計算,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排放總量將非常龐大。他質疑這種方案是否暗含“中國人不是人”的歧視,為何中國人就應享有更少的排放權。他強調,如果碳排放權成為稀缺資源,這種分配方式將涉及巨大的利益分配問題。
4. **激烈言辭的原因**
當被問及為何使用如此激烈的措辭時,專家表示,溫和地指出不公通常不會引起重視,他必須用“非常激烈的語言”才能讓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舉例說,如果中國每年需要花費萬億人民幣購買碳排放權,人們就能切身感受到這種不公平的嚴重性。
總體而言,這段音頻反映了專家對國際碳排放分配方案及其背後邏輯的深刻批判。他認為當前的方案限製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空間,並造成了經濟上的不公,因此以強烈的語氣呼籲人們關注這一問題。
您今天到現在為止參與《我愛我家》的業績
名次 | 項 目 | 數量 |
---|---|---|
#1 | 總貼數 | 32 |
#2 | 獲點讚 | 14 |
#2 | 被瀏覽 | 190 |
#5 | 起高樓 | 21 |
#5 | 字節數 | 1942 |
#10 | 主貼數 | 1 |
#14 | 被跟帖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