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所見所想

來源: 2025-05-22 20:22:00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旅途中,總有些意想不到的片段,成為回憶中最獨特的一筆。今天在冰島雷克雅未克轉機時,航班延誤了幾個小時。我坐在候機廳,百無聊賴地刷著手機,無意間又翻起了關於維京人和北歐三國的資料。索性把這一路走來的見聞與思緒寫下來,給這次北歐之旅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一直以來,我總以為“北歐”就是英文中的 North Europe,其實不然,正確的說法應是 Nordic Countries,包括五個國家:冰島、挪威、瑞典、芬蘭和丹麥。而其中的“核心北歐”,即曾經的維京三國-挪威、瑞典與丹麥,則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維京文明的發源地。

維京人,遠不止是“海盜”。公元793年到1066年,是維京時代,也是我們中國從中晚唐到宋朝初的時期。維京人以勇猛著稱,但他們遠不隻是“海盜”這麽簡單。“Viking”原意是“遠征者”或“海上襲擊者”,然而這個民族的曆史遠比“劫掠”更豐富。他們是探險家,是航海家,也是商人和殖民者。

我對維京人的著迷,部分也來自History Channel拍攝的電視劇《維京傳奇》。片中那種粗獷的英雄氣概,似乎讓我在異域風雪中也感到一股熱血澎湃。某種程度上,他們讓我想起蒙古鐵騎,同樣地處邊陲寒地,同樣憑借強大戰力改變世界格局。隻是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維京人則在海上無往不利。

挪威維京人向西征戰,征服英倫三島、法國北部諾曼底,甚至遠至西班牙和意大利。他們的後代建立了英格蘭王朝,今天的英國王室據說也有維京血統。瑞典的維京人向東,進入今天的烏克蘭和俄羅斯,建立了“基輔羅斯”,成為斯拉夫國家的雛形。而丹麥人則持續向英法沿岸向西進攻,占領格陵蘭島甚至早哥倫布五百年踏上北美的土地,對後世留下深遠影響。

維京時代結束後,三個國家逐步皈依基督教,放下戰斧,轉而發展工商業。或許正是那一艘艘維京長船的技藝傳承,使得今天的北歐依然以海洋工業著稱。

挪威的深海科技世界領先,是全球最頂尖的潛水打撈國家之一。俄羅斯最大核潛艇的沉船打撈,世界各地洞穴遇難事件,海上救援等等都會看到挪威專業潛水員的身影。瑞典則是重工業大國,擁有沃爾沃、薩博、ABB等全球知名企業,飛機軍艦樣樣精通。丹麥則是生物環保,綠色能源和精密製造領域的佼佼者,像馬士基航運和B&K聲學設備都享譽全球。我二十多年前去過的B&K公司至今讓我印象深刻——精密與嚴謹幾乎是這個民族的DNA。

我原本以為丹麥最富,畢竟哥本哈根總是高端洋氣。結果一查數據,大跌眼鏡:挪威竟然高居榜首,人均GDP超過十萬美元,丹麥約八萬,瑞典則稍低一些。三國都是高稅收高福利國家,雖然“從搖籃到墳墓”的製度名聲在外,但奧斯陸一位川菜館老板娘卻坦言:“現在沒那麽多好事了,上大學還得繳學費,成績不好交得更多,畢業找不到工作也不容易。”

無論走在斯德哥爾摩的新街區,還是漫步奧斯陸的居民小道,或是穿行在哥本哈根的老城區,總有一種安靜、整潔、現代又溫潤的氣質撲麵而來。紅瓦白牆的民居,整齊有序的田野鄉村,一切都透露著“我們不湊合”的生活態度。建築厚實、材料講究,哪怕是鄉下房子也不見偷工減料的痕跡。產品和建築設計上更是北歐風典範:極簡、實用、美觀。就像IKEA一樣,用一種輕鬆自然的方式,把生活過成了美學。

北歐三國,也是全球最廉潔和信任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聽說在丹麥,公務員收一瓶紅酒都算貪腐。前兩年丹麥女首相在國會笑談動物園買大象和駱駝的場景,讓人覺得這個國家的人民過得自然輕鬆。而今世界誠信國家排名中,美國已跌出前十,北歐三國依舊在前十榜上有名。

我唯一的不滿,就是這天兒太冷了!若非那刺骨的海風和始終低溫的初夏氣候,這裏幾乎可以稱作“理想國”。哪怕是5月中旬,海邊依舊風大發冷。想象一下漫長冬季的模樣,不禁打個寒戰。若說北歐有什麽讓我不適,那一定就是天氣了。

每一場旅程終會結束,無論途中有多精彩,最終的終點永遠是“回家”。在歸途的航班上,我望著窗外雲層下安靜的北歐大地,心中忽然覺得,這些曾經橫掃歐陸的“海盜”後裔,如今竟成了這個世界最溫和、最有秩序的居民之一。這就是文明的力量,也是時間的禮物。而我,也帶著這一點點思考與記憶,飛向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