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故事】有一段往事有汗水,淚水和欣喜
版主號召大家講老照片的故事,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麽老照片沒貼過了。出來時沒帶出來幾張,現在回想起來,倒是在專業上的一路走來,也許是個勵誌的故事吧。我想說的是,中國人的發明能力不比任何人差,而且專業基礎紮實,隻要留心,往往書本裏的一句話就可能啟發出一係列發明。
上麵這張照片是Taber磨損測試儀。它的測試很簡單也很有說服力。就是把新材料放到沙輪下麵,兩個沙輪各壓上500克重量,按照規定的轉速摩擦。通常的耐磨測試工業標準是用CS-10級別的沙輪轉一千六百轉,如果一個1/4微米厚的薄膜沒被磨透的話,就達到了行業標準,可以提供life time warranty了。具備更強耐磨性的薄膜要使用CS-17級的沙輪,磨損強度要高四倍。我剛接到市場回饋有種薄膜會有很大前景的時候,就想到常規做法達不到。但材料學課本上有一句話,說納米和非晶體的結構,強度會提高六倍。就按這個思路,我用等離子體鍍膜技術做出了納米和非晶體材料兩種薄膜。非晶的通俗說法就是金屬玻璃。同樣是1/4微米厚的薄膜,用CS-10級別的沙輪要五千多轉才能磨透,如果把薄膜做到一微米厚的話,用CS-10沙輪兩萬轉都磨不透,沙輪磨禿了但鍍膜還在。這就是想看看新的納米和非晶體材料到底多耐磨,所以一定要把它磨透。換成CS-17級的沙輪,六千多轉才磨透了。當然,確定是納米和非晶材料的話,還要用X-射線衍射儀來確定已有的大容量設備可以批量生產,工藝參數的範圍多少,成本上可不可行。當然也要做其它性能測試。這樣在短短兩個月內從樣品到拿到生產廠去做大批量生產的話 ,流出的汗水自不必多說,承受的壓力那時候都很相當大,因為大家的期望在那,都知道潛在的市場很大,關鍵是能否大批量生產。這個做出來以後,算是證明自己能力的一個機會吧。接下來教科書裏還有另外一句話,讓我把鍍膜技術提高到新的高度,讓我們把生產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一。這在大批量工業生產上節約的成本就相當可觀,更不要說質量和性能的大幅提高。這一係列的發明,我拿到二十八個專利。汗水和淚水的交織,終於有所回報。
這是我做晶體結構分析用的X-射線衍射儀。就是這樣一台儀器,讓我找到了大容量設備的生產參數。
這是掃描電子顯微鏡。檢查鍍膜結構和性能測試的必須設備。
X-射線光電子譜儀,做表麵成份和化學價分析,從而認知化學反應的機理。
俄歇電子譜儀
二次離子質譜儀。都是做表麵分析的常用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