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美國尤其加州這些年退步很大。TikTok看了一個1968年的記錄片視頻,人們的留言勾起了對美好時代一去不複返的感歎。

來源: 薩克斯風 2024-04-23 22:45:5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12 bytes)

@Oliver: My parents used to say the 60s and 70s in California was a really good time.


@Liberty243: Elegance that will never return, today's society has no idea of respect, elegance and education.


@user5947867087923: so clean,people took pride how they looked,classy people .

 

@frankgrimes24: Years of liberals rule destroyed California like it’s doing the rest of the world.

@TomOdell: I grew up with all that. And now looking at it and realizing what we had and what we lost is enough to make you cry.
 

所有跟帖: 

切,那時候還種族隔離時代呢,人家白人覺得好,有薩哥啥事啊,跟著瞎感慨個啥。 -Che.G- 給 Che.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3/2024 postreply 22:53:46

隔離您了? -薩克斯風- 給 薩克斯風 發送悄悄話 (33 bytes) () 04/23/2024 postreply 22:56:26

六七十年代是動蕩年代啊薩哥,說那時歲月靜好的肯定和你不是一個種的。 -Che.G- 給 Che.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3/2024 postreply 23:02:57

還是不要簡單地用階級鬥爭史觀來分析時代的變遷。我們雖然沒有參與那個時代,但是至少我們都看到了二十年來的變化。 -薩克斯風- 給 薩克斯風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3/2024 postreply 23:18:56

你還是歇菜吧。那個年代就像你這樣的大學畢業很多公司根本都不要你。現在有問題不代表那時沒問題。洗洗睡吧。 -Che.G- 給 Che.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3/2024 postreply 23:28:12

連登堂的侍者都不行。隻能後堂洗盤子炒菜。 -綠卡能- 給 綠卡能 發送悄悄話 綠卡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4/2024 postreply 05:29:01

亞裔也是有色人種, 也在被隔離的範疇的。 -就是勞碌命- 給 就是勞碌命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4/2024 postreply 05:54:10

60年代是大美的高光;收著歐洲和英法的還貸,出口便宜的工業產品 -胡雪鹽8- 給 胡雪鹽8 發送悄悄話 胡雪鹽8 的博客首頁 (27 bytes) () 04/23/2024 postreply 23:56:59

時間長了,政府部門,教育部門都開始腐敗。以後會更差,直到改朝換代,世界大戰,或者外星人入侵。 -靜安爺叔- 給 靜安爺叔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4/2024 postreply 03:24:05

太悲觀了吧? -heka- 給 heka 發送悄悄話 hek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4/2024 postreply 04:45:02

bureaucracy 來自於 法文 -Giantfan- 給 Giantfa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4/2024 postreply 05:06:09

白左推行的多元文化啊。德國媒體天天讚美的 -berlinsky- 給 berlinsk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4/2024 postreply 04:45: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