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校學生發表論文的排名,你需要理解這是訓練的一部分。
一般說來,念研究生跟PI做研究,你得是有個項目,拿錢得辦事,項目申請書寫得清清楚楚要幹什麽預期達到什麽目的。所以,學生在這個框架下自由度是有限的,你天馬行空搞到外麵了寫了也不算數沒法對項目交賬啊(這個麽。。。也不是沒有,就是本人。。這個後麵再說)。
學生所做的,是圍繞分給他的這部分工作,可能需要新的辦法,設備,構思,這些東西的組合,還要去做出結果來,這是他的貢獻,其中積累的經驗也是有價值的傳給後來的學生。
做東西是一部分,寫東西也是部分,包括寫完以後跟別人的交流。學生寫東西都是要被導師改很多遍的,特別是非英語的外國學生。寫完以後把學生做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讓他們去對付審稿,怎麽通過審稿的反饋去觸類旁通把文章寫得更好,都是必要的訓練。所以導師把學生推到前線來做這些事鍛煉。
導師對學生不隻是找個人幹活來充填做項目的需要。一個好的導師,是在幾年裏有意識的去開發一個學生的潛力,到後來會讓比較高年資的學生來掌握外來送審的稿件,主辦會議的會務,編輯會議記錄(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為學生培養人的圈子)。
好,故事講到這裏,再回到我當年瞎搞的事。我念到後來,自己看了些文章以後搞了一堆老板不懂的東西,構成了論文後麵最後一章,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章。臨畢業圍繞這章跟老板寫了篇文章,發表以後有很多引用。而論文前麵那些東西倒沒啥人引用。很好笑這個是不在任何人的任何項目下麵的。然後我就走了給別人幹活去了,這老板看了我寫的這些東西以後才進入這個領域,去申請項目養了一夥人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