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習近平對改革的改革不會成功?

來源: 2018-11-10 02:42:0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習近平的新時代思想,其實就是用實用主義的民粹,

對國家資本主義的精英政治糾偏,把鄧小平跛足改革積累下來

的社會問題解決,讓國家走上能長期持續發展的路。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有點野心,想青史留名,完全是正常的。

但是,他個人在政治思想的造詣不高,卻把一件有民眾支持的

事搞砸了,撕裂了中國社會,加劇了社會矛盾的對立。

1。錯誤認為毛澤東思想是對民粹主義的中國解釋,

其實毛在建國後的做法是無政府主義加上集權主義的自相矛盾

路線,除非你有毛澤東當年的個人威望,是不可能複製毛澤東那樣

的左右搖擺不定的治國方式,一會兒大躍進搞經濟工作,一會兒就

搞全民的階級路線鬥爭。

2。錯誤理解了鄧小平改革四十年改革的實質。那不是什麽簡單的

打開國門,發展經濟。而是停止毛澤東晚年的對社會管理的失敗路線,

那就政治正確,經濟失敗的人與人鬥爭,過度靠權力鬥爭來管理國家

的集權行為。

3,精英政治的失敗,是鄧小平不搞政治改革,拒絕民主的普世價值,

造成權貴資本坐大,侵蝕了國家機器的正常調控能力。

並非民進國退,而是化公為私,是假的市場經濟,是權貴階層的貴族民主

政治,是諸侯與君主的分權,是上議院的共和。

而讓普通百姓獲得利益,則需要推動整個社會的經濟繁榮,

所以打開國門,與世界自由市場的融入才是真正的強國富民之路。

4。集權解決不了中國的根本問題,隻會加劇對權力的爭奪,撕裂社會,

雖不致於導致革命發生,但國家號召力的減弱和經濟蕭條不可避免。

分權與社會契約建立,回歸中國傳統的仁義理信價值觀,借鑒西方的博愛自由平等和

多元包容文化,讓中西方在意識形態的摩擦降低,不成為任何政治人物挑動民意對立的借口。

 

5。個人崇拜解決不了國際貿易的爭端,最多維持現狀,苟延殘喘權力的控製。

個人權威的建立,不過是用簡單快速的執行方式,管理社會,企圖最短時間完成變革,

見到成效。但是,國際貿易的爭端,讓國家發展的外部環境改變,必須要靠國家民間

的自然強大文化生命力參與競爭,也就是說要靠中國人的勤勞聰明,群策群力,發揮

潛在的創造力和生產能力,民主自由才是解放生產力的正確打開模式。

 

6。軍國主義是走不通的民族複興之路。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觀念淡薄,不崇尚武力擴張。

平時喊打喊殺的愛國賊多,真要上戰場流血犧牲,沒有多少家庭能承受。

靠愛國主義的宣傳是不管用的,過了年輕的歲月,就會理信思考,接觸了外麵

的世界,就不會那麽偏激。靠熱血的宣傳是不能保證國家民族持久的競爭力。

相反,把國家利益和個人的生活改善掛鉤,才能喚醒民間持久的愛國。

愛國,先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