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不絕綿延,百餘年救亡圖存,近70年艱苦奮鬥,40年快速發展……放眼曆史,改革開放以來的這40年,
無疑是中華民族曆史長卷中 最雄偉壯麗的篇章之一。這是一段輝煌傳奇,也是一段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
1979年,清華大學77級學生在上課。清華大學77級入學新生隻有800多人,1個月後又擴招了200多人,錄取共計
1053人。在新生中,職工和下鄉回鄉知識青年占70%以上。1977年,中斷10年的高考製度恢複。這一年,全國高
考報名考生共570萬人,錄取率僅為5%。2017年,全國高考報名考生共940萬人,錄取率達74.46%。知識改變了
一代青年的命運,而他們也改變了中國。顧德華 攝
1979年1月,北京內燃機總廠的工人在學習技術知識。“新的時期,新的使命,需要有嶄新麵貌的一代新人。……
我們必須千方百計去克服技術力量和資金不足、科學文化低等重重困難。這意味著我們邁的步子必須是很大、很大的。”(引自1978年《中國青年報》社論)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之後的一年半裏,北京市舉辦了936場科技知識講座。蔣鐸 攝
1979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生產隊農民嚴俊昌、嚴立學、嚴立坤站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1978年11月24日,
小崗生產隊18戶農民偷偷搞起了農業“大包幹”,“交足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沿著這個邏輯,
整個中國的命運發生了轉折。這些農民當時沒有意識到,他們貼著身家性命幹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
汪強 攝
1984年10月,山東省安丘縣,一支由黃牛組成的特殊宣傳隊。這些黃牛頭戴大紅花,馱著各類電器物品,
邁著矯健的步伐,穿行安丘縣城各條街道上,目的是告訴人們:計劃經濟時代結束了,所有物資將敞開供應。王平 攝
1986年2月,第一批中央講師團的成員劉建軍(左一)、呂利民(左二)在山西省呂梁地區離石縣坪頭村的學生劉誌英
家家訪。1985年6月,中央決定從機關抽調幹部,參加培訓中小學教師的工作。1985年到1988年,共派出近五萬人,
參與培訓中小學教師40萬,職業技術人員15萬,中學生15萬,各類長短培訓班1600餘個。1995年,
科教興國戰略被提出。劉宇 攝
1992年8月,深圳以發售認股抽簽表的方式發行5億元新股。一位小夥子排了兩天兩夜的隊,在發售股票抽簽表前半
小時被清理出列。新股認購表發售當天,不到半天就被一搶而空,數萬名沒有買到股票的人走上街頭,引發騷亂,
被稱作“深圳股潮”。透過鏡頭,我們能夠感受到改革早春的劇變和人心悸動。張新民 攝
1992年2月10日,陝西省誌丹縣杏河鄉楊家嶺村進行土地調整。土地調整是采用土地合並和轉讓、截彎取直和土
地交換等方法,以消除土地利用缺點的工作。1982年,楊家嶺村劃分了責任田。10年後,隨著人口增長以及村集體
用地的重新劃分,楊家嶺村再次進行土地調整。胡國慶 攝
1993年9月24日淩晨2時27分,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申辦奧運直播現場,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的結果驚呆了
現場所有人。北京以兩票之差輸給了澳大利亞的悉尼,無緣主辦2000年夏季奧運會。8年之後,還是由薩馬蘭奇宣布
北京市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劉占坤 攝
1996年6月,湖北秭歸縣泄灘鄉首批三峽移民搬遷。2002年4月,泄灘鄉海拔135米高程水位以下的居民全部搬出淹沒
區,成為全長660公裏的三峽水庫中第一個搬遷無人帶。故土難離。舉家遷移時除了帶著家具電器、衣物細軟,
泄灘鄉的人們還帶走了超過8000畝臍橙樹,種在淹沒線以上的新果園裏。胡偉鳴 攝
1997年,廣州番禺一家工廠生產線上,休息中的男女工人。在習慣由國家分配工作的年代,給“資本家”打工是件
新鮮事。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農民放下農具,走進城市。1998年,深圳常住人口64萬,打工者卻有120萬,其中70%是打工妹。李潔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