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懦弱無剛乃男人最大恥辱
八德:勤、儉、剛、明、忠、恕、謙、渾
勤=勤勞:勤以養生,勤以致富。
儉=節儉:儉以養廉,儉以保家。
剛=剛強:剛強立身,萬難不屈
明=明白:明白事理,有膽有識。
忠=忠誠:忠誠處事,取信於人。
恕=寬恕:待人寬恕,胸懷廣闊。
謙=謙虛:謙虛謹慎,穩妥辦事
渾=渾厚:做人厚道,做事厚實,為人含蓄,才不外露;是非了然於胸而一毫不露。
讀書四要:速,熟,通,用
曾國藩論交友:八交,九不交
八交=八種好友:
- 勝己者;
- 盛德者;《易·乾卦》曰:君子進德修業。德,德行;業,功業。在心為德,施之為行: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
- 直言者;(友直)
- 誌趣廣大者;(友多聞
- 體人者;(友諒)
- 趣味者;
- 肯吃虧者;
- 惠在當厄者;(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惠不在大”,布施恩惠給人不在於事情的大小,不一定需要很多財富。“在乎當厄”,在於他最困難、最需要的時候,厄是厄難、困苦。雪中送炭勝似錦上添花,因為能夠真正幫助人度過難關。
“怨不在多”,和人結怨不在於多少,也不在於大奸大惡,而是“在乎傷心”,觸動到對方的傷心之處。包括的範圍很廣:有意無意揭發別人的隱私、身處災難時的背叛、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等等
九不交=九種不可作為朋友的人:
1.誌不同者;
2.德薄者;
3.恩怨顛倒者;
4.好占便宜者;
5.全無性情者;
6.不孝不悌者;
7.愚人者;
8.落井下石者;
9.諛人者
孔子論友:《論語•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友直:代表真誠而正直,這是交朋友第一種。
真誠正直的朋友一般也稱為畏友,敬畏的朋友,他在場你就必須收斂,他的要求比較高,如果你做了一些事,讓他知道了,就會跑來告訴你,你再這麽做就不是我的朋友,要劃清界限,叫做友直。坦蕩要剛正不阿,好朋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
友諒:這個諒有兩個含義:守信用和體諒。能體諒、寬容的朋友。
寬容是一種美德,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和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寬容是一種做人的情懷,是一種悲憫。
友多聞:見聞廣博、見多識廣、博學多才。
朋友見麵能夠互相交換觀念,讓朋友所讀的書,那些間接經驗轉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經驗係統。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讓廣見博識的朋友為你做一個參考,幫助你做出選擇。所以結交一個多聞的朋友就像翻開一本辭典一樣,我們總能從他人的經驗裏麵得到自己的一個借鑒係統。
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友便辟:裝腔作勢,喜歡充老大,充門麵,在任何地方發號施令,不夠真誠。
友善柔:善柔就是刻意討好,你說什麽他都讚成,見麵後他就稱讚你。這種人是“兩麵派”,當麵不講,背後亂講。當麵和顏悅色,恭維、奉承你,背後卻傳播你的謠言、惡言誹謗你。這種人虛假偽善、陽奉陰違,與“諒”所指的誠心坦蕩正好相反。
友便佞: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說,佞,就是那種心懷鬼胎的,有心計的,不擇手段的去謀取個人利益的這種小人。他們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種心理陰暗的人,但是這種人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麵孔。由於他內心有所企圖所以他對人的熱情比那些沒有企圖的人可能要高好幾十倍,你一不小心被這種人利用的話,那麽你的一生你就給自己套上了枷鎖。
孔子曰:吾死之後,則商(子夏)也日益,賜(子貢)也日損。曾子曰:何謂也?孔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與不若己者處。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也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焉!”
孔子說:我死了以後,子夏會肯定一天比一天(品行)高尚,子貢會一天比一天減損(自己的品行)。曾子問:為什麽呢?孔子說:(因為)子夏喜歡和品行比自己好的人相處,子貢偏愛和品行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知孩子的品性可以觀察他的父親(的行為),不了解那個人的品格可以看他朋友(的德行),不知道那個國君的品德可以察視他所派出的使者,不了解那裏的地貌可以看那裏草木(的生長狀況)。所以說和品行高尚的人長久地在一起,就像是在滿室蘭香的住所,待久了就聞不到它的香味,(因為居住的人)本身就已遍染蘭香了。和品行低下的人相處,就像是在(一個充滿)鮑魚腥味的房間,時間一長就聞不到它的臭味,(也是因為那個人)本身已經熏染了腥臭了。藏丹的地方會變紅,藏漆的地方會變黑。因此作為一名君子一定要慎重交友。
天道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貳,天道忌盈
天道忌巧:天道厭惡投機取巧的行為。“以天下之至拙,應天下之至巧;以天下之至誠,應天下之至偽”“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分辛苦一分收獲,投機取巧的路是不會長的。魯迅先生說過 “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走了捷徑可能有效,但是有限製的,是行而不遠的,人生一定要下笨拙的功夫。凡是成就事業都是這樣,都是非常辛苦的,都是長期勞心、勞力的結果。天上不會掉餡餅,人間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相信什麽策劃,有一個主意就能上了天,就能一夜暴富,世界上沒有那樣的捷徑可走。人生就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什麽叫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就叫路,要踏踏實實地走自己的路。孟子講“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泉水滾滾湧出,日夜不停,注滿窪坑後繼續前進,最後流入大海。《論語》講“巧言令色,鮮矣仁”,投機取巧、當麵阿諛奉承的人很少有“仁”,一般都是小人。聖賢千言萬語就是叫人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情中明白大的道理,小中見大。“地勢坤,厚德載物”,立足大地上才能幹出一番事業。
天道忌貳:貳就是有二心,用心不專,不忠誠,無恒心。孔夫子提倡“君子不二過”。古人常講,人無二誌,心無二用。學貴有恒,謀事貴專。成就一番事業,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付出,才能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
天道忌盈:月盈則虧,十五月亮最圓,十六就開始虧。“日中則昃”,這是自然的現象,太陽到了中午的時候就要偏移。乾卦的上九說“亢龍有悔”“貴而無位,高而無民”,太高了就物極必反。《管子》說“鬥滿人概之,人滿天概之”,鬥滿的標準是鬥的表麵要平,如果太滿了,就用尺一樣的東西把多餘的部分刮下,這種用來刮鬥的東西就是概。鬥滿的時候,人會把它概平;而人滿的時候,上天會把他概平。《管子》又說“天不概人,假人之手概之”。“天道虧盈而益謙”,天的本性是要使盈者虧損而補償不滿者,盈就是滿,就像月盈則虧;“地道變盈而流謙”,地之本性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低凹的地方。《易經》裏謙卦,上麵是坤,下麵是艮,坤為地,艮為山。山都比地高,但是要謙虛到把山放到地的下麵,把自己放到最底處,這就是謙卦。人們都喜歡謙虛的人,“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人生是老實的學問,“忌巧、忌盈、忌貳”,這是人生的正道。
居官四敗:昏庸懶惰,放任下屬;傲慢狂妄,膽大妄為;貪婪刻薄,見利忘義;反複無常,言而無信。
居家四敗:驕奢淫蕩,放縱子弟,兄弟不和,侮師慢客。
巧招殺,忮招殺,吝招殺;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忮忌zhiji嫉妒)
虛偽、嫉恨、吝嗇,招致敗亡;孝悌、勤儉、敬恕帶來祥和。
這幅對聯非常鮮明地對比了沒有愛意的家庭和有愛意的家庭的兩種結果。沒有愛意,走向敗亡,愛意融融,興旺發達。
愛,不等於姑息,而應“愛之以德”。曾國藩說:至於兄弟之際,吾亦惟愛之以德,不欲愛之以姑息。教之以勤儉,勸之以習勞守樸,愛兄弟以德也。豐衣美食,俯仰如意,愛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愛,使兄弟惰肢體,長驕氣,將來喪德虧行,是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道光29年3月21日寄弟書)
左宗棠:
身無半文,心憂天下;破書萬卷,神交故人。
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
奇書已聚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李嘉誠最喜歡的對聯)
發上等願:就是誌存高遠,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
結中等緣:就是恪守中庸之道,追求圓滿而不是完美;
享下等福:就是享受生命的福,體味人生的樂趣。
擇高處立:才能高瞻遠矚;
就平處坐:才能消災遠禍;
向寬處行:順大勢,順民心,走大道,才能暢行無阻。
曾國藩論富貴之相
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端莊厚重是貴相:端莊是端正整肅的意思,老百姓訓斥孩子,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即是此理。一個言行舉止端莊厚重之人必然說話謹慎,守得住口;處事沉穩,能托重任;且思慮深遠,不會草率衝動。端莊厚重的人,表明他懂得敬畏,一個有敬畏的人就不至於放肆無忌,思慮就會深遠,處事不至於魯莽,說話謹慎,交際不至於隨便。自己有敬畏感的人,往往別人也會敬畏他。得罪的人越少,自然也就遠離禍端。端莊厚重不是裝出來的,是修身修煉出來的工夫。因此,曾國藩多次申斥兒子力戒輕佻,多多修煉些舉止。
謙卑含容是貴相:主要指品行道德方麵,為人謙遜、低調、渾含、包容。心性成熟,榮辱不驚。外寬內剛,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定力。做人做事腳踏實地,不輕薄、不浮躁、不張狂。謙虛能容,謹慎、大度,能容納他人的優點和缺點,不會隨便指摘他人。含卑就是低調作人、低調處世,放低自己的身價、姿態,不張揚,不張狂。處卑而望高,登高必自卑,這樣的人自然懂得腳踏實地的道理。
事有歸著是富相:做事有始有終,有頭有尾,有章有節,沉穩大氣,重信守諾,讓人托之絕對放心。既能克勤小物,又能持之以恒。白話就是這事拜托給某某了,必然妥當。做事有此種心性之人,必主大富。老板若找著此類人,也主公司企業鴻圖大發。
心存濟物是富相:懂得關心“外物”,包括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天下。兼具悲天憫人之心,富有強烈、自覺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懂得幫助他人其實就是幫助自己,這樣的人即便物質上不富有,精神上也是大富大貴者。有施有舍,不表明這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富礦嗎?
曾國藩識人口訣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
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第一句是“邪正看眼鼻”。主要指心術,是奸佞小人,還是正派君子;忠、奸是中國人看人當中最主要的兩個方麵,如果連好人和壞人都不能識別,那何談用人。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話講的眼斜鼻歪,在曾國藩看來這個人肯定心術不正。相術上講,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之頭,一尺之頭不如一寸之睛。看一個人,除整體外,第一就要看鼻和眼是不是長得正。
《人倫大統賦》說,“欲察神奇,先睹目睛”。眼睛掌賢愚、貴賤、巧拙、勇怯、邪正之宮。孟子說:“胸中正則眸子眊矣。”眼睛以長、深為貴,其次是尾部稍微翹起,再次是藏神。因此有“兩眼藏神,富貴高名,魚尾插額,位至相國”。而三角眼通常為人狡詐。再如,瞳仁要如點漆,黑白分明。象眼屬於思考理智型,黃眼仁屬於長壽型,突目屬於性格暴躁,渾濁屬於早逝型等。從眼睛觀察人的類型,曾國藩記載的例證最多,如“平視無顧”為最佳,“遊目為賊眼”,於他人不利,而“癡視傷己”。
第二句話是“真假看嘴唇”。真假主要指人的品性與表現。在大事、大節、大體上是真誠的,這個人便可以視為真,反之則為假。口為出納官,不嫌大。口德、口賊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兩極。口以方、廣、厚為貴。又有“開欲大而合欲小”。嘴唇:兩唇相副好文章,如果上唇蓋不住下唇,男必多詐,女必克夫。口像鳥嘴最難交,範蠡輔佐越王勾踐成功後決計和他分手,就是看出他長頸鳥嘴,不可共享安樂。史書上記載,漢代老婦人許負,就是憑周亞夫的口,相出他必將餓死的:相法說,有橫紋深入口內,必然餓死。
第三句是“功名看氣概”。一個人有沒有功名,曾國藩說要看人的氣概。有的人一出場把所有的人都帶動起來,被他的一種氣質所懾服,有一種讓人追隨的感覺。鹹豐十年五月胡林翼給曾國藩寫信說,少荃(李鴻章)如論骨法必大闊,才力又宏遠,擇福將而使之,亦大勳之助也。曾、胡兩個人給李相麵,都說李鴻章是屬大富大貴之相,是一個福將。
第四句是“富貴看精神”。這裏的“精神”是精氣神的意思。曾國藩私下跟趙烈文談話時非常惋惜地說,胡林翼是湘軍第一苦命人。薛福成也相出胡林翼是苦瓜臉,雖有非凡的英雄氣概,卻是一種苦相,即精氣神不足,所以不能夠長久。我們通常講人活一口氣,壽命長的氣長,壽命短的氣短。這個氣就是精氣神。精由腎出,一個人腎衰竭了,精沒有了,氣和神隨之而散。康熙晚年有一句名言,他說自己為大清帝國殫精竭慮,“心為天下耗其血,神為天下散其形”,是最好的一種表述。所以曾國藩說富貴看精神。
第五句話叫“主意看指爪”。人有沒有主意,他說主要看指爪。實際是相手。手以厚、軟為貴。手指纖長,其人聰穎,有主意,短而粗者愚魯。曾國藩說,“手心、手掌心當中紋絡清晰而淺者,心定”。這個心定就是主意定,臨事不慌亂。“手掌紋絡淺而亂者,人心亂、心浮”。
第六句是“風波看腳筋”。足是千裏馬,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足者,上載一身,下運百體。足代表良馬,代表地。足以平、厚、正、長為貴。清朝時每有大的戰爭發生,要選好馬匹,大多會從蒙古、西北這兩個地方選。鑒別馬匹好和壞的一個標準就是在一個特定時間中,先到達這個地方的就是好馬,而沒有到達的這些就被淘汰。人衰老的時候也是從足開始,所以他說“風波看腳筋”。有的人就是無風無浪、無災無難到三公,位置升得很高;而有的人則是一生坎坎坷坷,才最終有成就。這就屬於有風波的那種人。
最後兩句是“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這兩句不是相人,而是觀察人。曾國藩特別重視有條理,並把它作為用人最重要的四個方麵之一。他說有無條理,通過語言能夠看出來,而語言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是書麵語言,包括各種匯報、報告等。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可能最離不開的就是我們的文字。文字有很多是屬於報告之類,報告有沒有條理就顯得非常重要。說話有兩個要點,一是中事理,要說到道理上;二是但斤兩,說話要有分量。一個人說話,能不能切中要害,條理清晰,把對方抓住,就能顯示出有沒有條理。
有一個很好的例證。張學良因為西安事變,被蔣介石囚禁,到了蔣經國時期,仍然沒有獲得完全自由。當時參與西安事變的主要人物太多去世,隻有他能夠說出真相,但他多年來一直對此保持沉默。所有的來訪者均被拒之門外,但是美國著名的曆史學家唐德剛用一句話就讓張學良說出藏在心靈深處的秘密。唐德剛對張學良說:如果沒有西安事變,你在中國曆史上的地位,甚至連你的父親都不如,你的父親是東北王,他不向日本人屈服。你雖因西安事變坐了三十年的牢,但卻改變了中國,你所做的付出,值得!這句話讓張學良當即答應唐德剛的采訪。後來張學良所有的回憶錄都保留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這應該歸功於唐德剛。一個人說話是否有條理,是否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打動對方,是曾國藩相人的秘籍之一。
十二字相人法:六美:長、黃、昂、緊、穩、稱;六惡:村、昏、屯、動、忿、遯。
六美:長、黃、昂、緊、穩、稱;
長,指身材高大;
黃,一指膚色,二是指眼珠子,曾國藩認為黃眼珠比較好;
昂,昂揚挺拔,器宇軒昂,振奮的樣子;
緊,精神專注、神情緊致;也說衣著收束緊致、整齊;
穩,舉止穩重、穩當、平穩、妥貼、把握;這是辦大事必需的素質;
稱,身材勻稱、協調。
六惡:村、昏、屯、動、忿、遯。
村,村野鄙夫,粗俗、鄙陋、粗野;
昏,糊塗,愚昧,昏聵,不明事理;
屯,困苦艱難,看麵相就是不開朗、不樂觀、不陽光;
動,躁動,浮躁,不安靜;靜和穩的反意;
忿,容易生怒,沉不住氣,脾氣不好;
遯(dun遁),逃避,躲藏,不敢任事,沒有擔當,無迎難而上之誌。
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在這12個字中除了長、黃、稱,其餘都是講的精神、氣概。
修敬四德:敬天、敬刑、敬民、敬位。四敬是《尚書》的思想
敬天,曾國藩說,凡辦大事,七分天意,三分人力。順應天下大勢、自然規律。
敬刑,遵守法律,對刑罰的敬畏,這是做人的底線,胡作非為必受刑罰懲戒。
敬民,對百姓的敬畏,民乃水,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敬位,是指做官的要對自己的位置有所敬畏,對自己的權力有所敬畏。
敬,德之聚也。敬義立而德不孤。孔子說:出門如見大賓(敬人),使民如承大祭(敬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道);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為人四知:知命、知禮、知言、知仁。
知命,懂得天命、命運,識時務,麵對現實,了解與順應客觀事物發展規律而不應與之違背,努力去求取更好但又不固執;凡辦大事,七分天意,三分人力。
知禮,禮尚往來,才能立足於社會;培養並保護自己的信譽信用,看清對方的信譽信用。
知言,如果不懂得分析辨別別人的言論,就無法認識了解他人;
知仁,仁者,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雲“己所不欲,勿施諸人”,孟子雲“取人為善,與人為善”皆恕也、仁也。知此,則識大量大;不知此,則識小量小。
做人厚實,自正其心:
厚者,仁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厚德、厚行。
實者,做實事,用苦功;不說大話,不好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
讀書之法四字:看、讀、寫、作。四者缺一不可。
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閱則太陋;
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
一曰習字宜有恒,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
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跛不能行。
五勤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身到者,如吏則親驗命盜案,親查鄉裏;治軍則親巡營壘,親冒矢石是也。
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條理,小條理,始條理,終條理,先要擘得開,後要括得攏。
眼到者,著意看人,認真看公牘是也。
手到者,於人之短長,事之關鍵,隨筆寫記,以備遺忘是也。
口到者,於使人之事,警眾之辭,既有公文,又不憚再三苦口叮嚀是也。
勤則難朽,逸則易壞,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嚐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接一文,必反複審閱。三曰手勤。易棄之物,隨手收拾;易誌之事,隨筆記載。四曰口勤。待同僚,則互相規勸;待下屬,則再三訓導。五曰心勤。精誠所至,金石亦開;苦思所積,鬼神亦通。五者皆到,無不盡之職。
曾國藩名言,道盡人間大智慧!
-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 吾輩讀書隻有兩事,一者進德,二者修業。
- 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 士人第一要有誌,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誌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 有恒斷無不成之事,一為堅持,二為專注,三為漸進。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
- 做人要做第一等人。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若能立誌,聖賢豪傑,無事不可為。
-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 人以能立能達為本。立者,發奮圖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 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 好人半自苦中來,莫圖便益;世事多因忙裏錯,且更從容。
-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
辦事無聲無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 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人的信念都要像春天一樣朝氣蓬勃,保持旺盛的生機。
不管身處何種境況,脊梁骨必須撐得起,挺起腰杆,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鬥中求挺直。
- 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 觀人四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
- 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去;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去。
- 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 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 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
- 人見其近,吾見其遠,曰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曰精明。
- 處人、處事,所以不當者,以其知之不明也。若巨細周知,表裏洞澈,則處之從容矣。
- 勿過多憐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 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意(天下大勢、客觀規律)。古來大戰爭、大事業之所以能夠成功,人謀占十分之三,天意要占十分之七。
- 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 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誌,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餒。
- 人有求於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唇舌。
- 好便宜者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 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曾國藩之:重
- 君子不重,則不威。
- 重為清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
- 穩當從容,可當大事。
- 曾國藩“行步極厚重,言語遲緩”。
- 曾國藩曾經仔細觀察祖父的儀表絕人,全在一“重”字。曾國藩走路舉止也很厚重,這是取法於祖父。
- 兒子的舉止太輕,語言太快,是一大弊病,以後要日日留心,專從“厚重”二字上用勁。無論行坐,都需要重、厚。堅持用“遲、重”二字來補救。
曾國藩的用人之道(唐浩明)
在140年前的一個晴朗的冬日,安徽省的安慶兩江總衙門裏,一個來客拜訪主人的活動在進行中。當時兩江總督這樣的活動幾乎每天都有過。所以衙門裏的上下人員也並沒有當成很大的一回事。但是曆史卻記住了這一天,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兩個特殊人物的首次會晤,這次會晤對於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的進程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給後世以重大影響的洋務運動就此在這一刻揭開了序幕。這兩個特殊的人,一個就是當時的湘軍統帥、兩江總督曾國藩,一個便是我們珠海的驕傲——中國第一個在美國獲得學位的香山容閎。主人曾國藩雖然身居高位,卻禮賢下士,客人容閎雖然年紀不大卻經曆豐富。主客之間的會晤讓彼此都很歡樂。
如果說對於曾國藩的政治評價,在100多年以來一直有比較大的分歧(的話),那麽有一點卻無論是他生前還是生後,無論是稱讚他的人還是反對他的人,都有著幾乎沒有分歧的看法。那麽這一點容閎晚年所寫的他的名著《西學東鑒記》有很好的記述。當年容閎在這個名著裏麵,記錄了他們的首次會晤。他對他當時拜見的主人曾國藩有很高的評價。這種評價可以說是全方位的,他認為曾國藩是完全的真君子,是清代的第一流人物,也是舊教育中的特產的人物。
而其中最令我們稱道的是,容閎在這裏麵記載了他對曾國藩在識人、用人這一點上的稱讚。他在《西學東鑒記》這部名著裏用了整整一段講述了當時曾國藩身邊人才的之多。他說,當時各處的軍官寄於曾文正之大名者不下200人,大半都是懷著一種目的而來的,而種種幕府中有一百多人,幕府外更有候補之官員,有懷才之誌士。凡是法律、算學(數學)、天文、機器等等專家們無不聚集,全國人才的精華都匯集到這裏來了。正是因為曾國藩的身邊匯集了全國人才的精華。所以當時有這樣的說法,曾國藩的身邊是中國的第二朝廷,第一朝廷在北京,第二朝廷就在曾國藩的身邊。當時湘軍的主要將領,比如說江忠源、羅澤南、胡林翼、左宗棠,楊載福,彭玉林、李樹斌,曾國荃等人,幾乎全都處於曾國藩的門下。或者是他極力地推薦,或者是他的提拔,或者是他的征用,都因為有了曾國藩,他們才成為了軍事大臣。這些人後來又大部分因為軍功而進入政界,成為國家的高級的行政官員。
比如說左宗棠封大學士、軍機大臣,彭玉林封兵部尚書,也就是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防部長。楊載福、曾國荃都做過總督。曾國荃還有資料留在廣東,因為曾國荃也做過兩廣總督。江忠源、胡林翼、李書寧(音同)、劉容(音同)等人都做過巡撫,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省委書記。但是大批的文化人,因為曾國藩的栽培後來都成為了文化名流。比如說喻渠仁(音同)、張玉昭(音同)、黎蘇昌,薛富成(音同)、吳玉仁(音同)等等。
還有一批科技人才。尤其可貴的是,當時冒出的一批科技人才也因為曾國藩的重用而成為海內的一流科學家、工程師。比如說,李善南(音同)、華恒安(音同)、徐壽等人。曾國藩所識用的人才不僅幫助了他本人成就了一番巨大的事功,同時也在他的身後為晚清的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裏邊著名的人物有李鴻章、郭嵩燾、容閎等等這些人。一個並未掌管著全國的政權的政治人物,我們說曾國藩並沒有做皇帝,他沒有掌管全國的政治大權,(卻)能夠識別、培養、造就如此大批的人才,在中國的曆史上並不多見。怪不得大家在這一點上都對他很佩服,就連討厭他的人在這一點上也不能不服氣。
那麽,他的身邊這樣一個宏大的人才的局麵,是怎麽形成的呢?
第一點,曾國藩的身上有個很可貴的人格的特征:愛才。我認為人才的問題其實不是一個理論上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行上的問題,也就是說在理論上沒有一個人會說人才不重要,或者說我辦事不需要人才,它是在一種實際上你對人才重視不重視,是體現這一點。你是不是苛求人才的共識,我認為造成這樣的差別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個人是在情感上對人才的喜愛程度。造成這種區別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你在情感上對人才是不是喜愛?有的人是真心實意喜歡人才,有的人就不一定是這樣,隻是嘴巴上說一說而已。
我認為曾國藩是屬於真心實意喜愛人才的這類人物。這很大的原因也有他性格上的原因。他的性格我認為有兩點使得他對人才是真正喜愛。
第一就是他這個人很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人恰好是相反的,他是善於看到別人的缺點。看到別人的短處。這個東西是一個人的性格所決定,你說這個性格也不是不好的性格,我們很多工作就需要這樣的人,需要這樣的人能一眼看到別人的短處和缺點。所以性格並不是說(有什麽好壞)沒有什麽絕對的好壞,隻是說你在做什麽工作,你的性格適宜做什麽。曾國藩做這個工作,他就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與別人就很合拍。就我對他的研究,我感覺這個是他性格的原因。剛才主持人講我曾經花了十年的時間編輯《曾國藩全集》1500萬字,很多曆史研究者、小說家是不會下這個死工夫的,我也不是說就願意吃這個苦,因為我是編輯。編輯就不同,我編這個書,我每個字都要讀。
我看到他寫的文字在提到人的時候,90%以上的幾率他都是稱讚這個人,說這個人有哪些長處,甚至經常說自己在哪些方麵不足。有人說這是客氣,或者說是處事的一種圓滑。他的奏折和公開的一些文字可能會是這樣子,他也有圓滑的一麵。那麽我們看他的私密性的文字,比如說他的日記,比如說他給他的家人寫的那些書信,那些都是私密性很大的東西。那裏麵也是這樣子,也表現著他對於人的長處是發自內心的欣賞。他常常不惜用這樣的話:此人是美才,此人是奇才,此人有哪些哪些地方,用我們今天的話就是說值得學習的。溢美的詞到處可見。而鄙薄的、刻意地譏嘲的文字幾乎看不到。我們可以這樣說,他這樣的東西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
第二,他性格上的特點,他樂於廣交良友。樂不樂意廣泛地結交朋友,這個也是性格使然。有不少人他就不喜歡結交朋友,他們或者是內向、拘謹,或者是清高、孤傲,不願意把時間與精力花在交朋結友上。
我們從流傳的史料和曾國藩存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曾國藩是一個喜歡結交朋友的人。我曾經仔細剖析過他的朋友的圈子。他在京師的時候,地位還不是很高。曾國藩是30歲到北京開始做京官,是一個翰林,在翰林院做一個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用我們今天的語言來表述,就是說曾國藩當年是30歲的時候,以一個博士後的身份進入中央的文化部門,從一個副處級做起,從七品就是我們今天的副處級,這就是曾國藩進官場的起步點。
他在北京有十多年的時間,官位很長時間裏也不是很高。就是在這個不高的官位上,我發覺很明顯的他有三個比較大的朋友圈,一個就是以翰林院詹事府為中心的,京師的那批在文化部門擔任官職的一批朋友,比如說唐鑒、倭仁、何紹基、吳廷棟、袁甲三(袁世凱的叔祖父,他跟曾國藩同年,在翰林院工作),就是以這批文化官員為主體,他們有過很廣泛的這種聯誼。
還有一個朋友圈就是湖南籍的,在外省擔任大員的朋友圈。他們是湖南人,但不是在北京工作,而是在外省做巡撫,相當於我們今天省委書記,比如說賀長齡、李星沅這批人。曾國藩無論是從年齡、從資曆還是從職務來說,跟他們都差了一大截,但是他跟他們有很明確的書信聯係。還有一個朋友圈就是湖南當時一批出頭露臉的名士,他一直跟他們保持著很廣泛的聯係,比如說江忠源、劉長佑、羅澤南、郭嵩燾、劉容這批人,後來這批人都是他湘軍的早期骨幹。可見他是一個非常樂於、而且很善於結交朋友的人,性格上的這兩個特點我認為是他識人、用人的基礎。
性格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說不是你隨意可以改變的。但是你要自己看到,自己屬於什麽方麵的性格,你在從事什麽方麵的工作,這方麵的工作需要你以這種性格出現的時候,你應該做一些調整。我就曾經拿曾國藩的這兩點來檢驗自己,我就覺得我不是一個做官,更不是做領袖的人的性格。我雖然不大善於看到別人的缺點,我也會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但是我這個人不喜歡交朋友,比較拘謹,比較內向,那我在做政治領袖這方麵就有很明顯的不足。假設我要來做這個工作,我就必須看到自己天生在這方麵的缺陷,我就要有意識地把它改掉。我講這點意思也是這樣,如果我們現在在做這種用人、選拔人的工作的話,如果我們的性格方麵有什麽缺陷的話,我們要加以彌補,要有意識地做一些調整。
第二點,我覺得曾國藩他始終清晰地認識到,人才是決定的因素。考察曾國藩的史料,我發現他這一點非常突出,就是他什麽時候腦子裏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就是人才才是一個決定的因素。這一點我們很多朋友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會覺得從理論上講都應該是這樣的。世界上的事都是人辦的,人才是唯一決定的因素。但是可能具體到了某一件事的時候,或者我們在做某一個工作的時候,往往有時候又會模糊這樣的觀念。
曾國藩這一點他非常清晰,他從來不模糊。不止在他後來帶兵時,他早期在部院做大臣的時候,他就在為人才的缺乏而擔憂了。曾國藩的官做得比較順利,他30歲到北京做官,隻用了7年就做到了二品大員,也就是部院大臣,就是我們今天國家的高級領導幹部。然後他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麵,中央的六個部裏,他做過五個部的侍郎,也就是五個部的副部長,除戶部,財政部沒有做過侍郎以外,他在其他的五個部都做過侍郎。可以說明當時的曾國藩是一個被朝廷,最高決策集團所非常看好的一個官員。
就在那個時候,曾國藩認識到自己身上擔負著國家很重的擔子,應該對國家的行政隨時提出自己的建議。在道光三十年,就是道光皇帝剛剛去世,他年輕的兒子20歲的鹹豐皇帝剛剛登位的時候,這個鹹豐皇帝就是慈禧的丈夫。他20歲的時候繼承他父親的位子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就在這個時候,曾國藩給皇帝上了一個奏折,他對20歲年輕的皇帝說了一句這樣的話,他說:今日所當講求者,唯在用人一端耳。就是說,你現在做了皇帝,千頭萬緒,很多工作,這些東西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隻有一件事情,就是用人。
接下來曾國藩很明確地告訴皇帝,當今的官場是一個沒有人才的官場。他曾經用八個字形容當時的官場,他說北京城的京官是“退縮、瑣屑”,官場是一片退縮,大家都不負責任,遇事往後退,“瑣屑”,都不務大事,不想大局;外官就是地方官員,是“敷衍,顢頇”。“敷衍”就是應付,“顢頇”就是糊塗,今天的官場就這八個字。我們知道在當時的那種社會,所謂人才主要是在官場上出現,不像我們今天的人才,各行各業都可以是人才。那個時候考察人才的眼光主要就是官場上。所以他接下來給鹹豐皇帝很尖銳地指出“將來一有艱巨,國家必有乏才之患”。他說今後國家一旦遇到有什麽艱難的事情的話,你立刻就會感到沒有人可用。九個月以後,太平天國起義了,國家從中央到地方,從軍隊到政府,幾乎沒有一個人可以對付這場突發性的事件。曆史很不幸地驗證了曾國藩這一句話。
直到曾國藩奉命出山以後,從體製以外把當時的人才集聚起來,經過千辛萬苦才很勉強地保住了朝廷。他在麵對太平軍起義,初創大團練的時候,當時已是困難重重。他所辦的這個事情是朝廷沒有想到,沒有一個預先安排的事情,而且他所建立的軍隊也是一支體製外的軍隊。沒有政府的保障,它沒有名字,沒有糧食,沒有幹部隊伍,也沒有體製上的一種認可。所有這些東西都要他白手起家籌辦起來。
他當時麵對這樣的困難的時候,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他說“無兵不足深憂”,他說無兵我們也永不著很大的擔憂;“無餉不足痛哭”,沒有銀子我們也不必要痛哭流涕;他說現在最缺乏的是沒有人才,這個才是現在最大的困難。
他的弟弟要來帶兵了,他跟他弟弟也說過,他說現在你來帶兵,帶兵第一條就是要體察人才,以體察人才為第一。他說這些年來,我為了去求人才,是作夢也在想這件事情。每天早上給祖宗進香禱告的也是這件事情,沒有一刻不想起這件事情。
他希望他的朋友,盡量給他多推薦各個方麵的人才。而他自己平時做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是去發現人才,去網羅人才。他聽說彭玉麟很賢能,但是因為他正在守母喪,不願意出山。他就三番五次地寫信給他,請求他出來跟他共襄大義。後來彭玉麟完全是為他這番情意所感而投奔他。他知道胡林翼帶領六百個貴州兵,前去援助武漢。走到湖北和湖南交界的地方時,武漢城已經陷落了,這支部隊前進失去了目標,後退又沒有盤纏,徘徊在湘鄂之間的時候,曾國藩給朝廷寫信,請求朝廷把胡林翼的這支子弟兵留在湖南,請求胡林翼與他共事。而且他在給朝廷寫的奏折中還說過這樣的話,他說“胡林翼之才,勝臣十倍”,就是胡林翼的才能在我十倍之上。
他要求朝廷留住胡林翼的心非常的誠懇,不止是對胡林翼這個人,對他手下很多其他的人,曾國藩在向朝廷推薦的時候,他也用這樣類似的語言,表示他的誠心。比如說他曾經向朝廷推薦兩個營官,一個叫做鄒壽璋,一個叫塔齊布。他在推薦他們兩個做營官的時候,最後也寫了這樣一句話,他說“如果這兩個人日後有臨陣退縮的話”,就是說我保奏這兩個人做營官,如果今後他們打仗有臨陣退縮的話,請將“微臣一並治罪”,“微臣”就是他,請朝廷把我跟他們一道治罪。這兩個人是我保薦的,如果他們不稱職要治罪,那麽連我一道治。這樣堅決、誠懇的態度,是他當時能得到人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不僅注意廣取天下的英才,曾國藩還特別的注意副手和接班人的培養。他將這件事情說成是要多選替手,“替”就是代替。他曾經對他的弟弟說過這樣的話,他說“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就是一個人要辦大事的話,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要多選替手。替手就是代替自己的人,部分的替代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副手,全麵替代就是接班人。曾國藩認為這是一個辦大事第一等要考慮的問題。他自己就在這方麵做得很好。無論是陸軍方麵代替自己的人,還是水軍方麵代替自己的人,他都選擇了很稱職的將領。比如說陸軍,他任用羅澤南、塔齊布、胡林翼、鮑超、李續賓、曾國荃;水師方麵,他提拔楊載福和彭玉麟這兩位水師統領。他們都部分代替了他,一部分指揮陸軍,一部分指揮水軍。在全麵替代他的接班人這件事情上,他也做得比別人好。他所培養的接班人是誰呢?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近代名人李鴻章。關於曾國藩怎麽樣提拔李鴻章,我下麵還要再詳細地說一下。
第三點,我跟大家講一講曾國藩是怎樣去識人的。很多領導都會這樣說,重視人才不難啊,難的是識別人才,什麽樣的人才算是人才呢?如何將人才從普通人中辨識出來這一點可能是最難的。領導所麵對的人可能個個都說自己是人才,人才這兩個字也不會寫在額頭上。怎麽樣把他從常人中識別出來?所有做領導工作的人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人們都說曾國藩在這一點上很有一套,他尤其會識別知識分子。俞樾就講過,曾國藩“尤善相士”。特別善於識別知識分子,現在我們具體來談一談曾國藩是如何來識人的。
曾國藩識人的第一條是以“德、識”為主,以“才、學”為輔,這是他識別人的一個總原則。
“德”是指道德、品行、操守;
“識”是指眼光、見解這樣的幾個方麵。
“才”是指才幹、能力、本事;
“學”是指學問、資曆;
人們常常會講“德”與“才”作為主。曾國藩很明確地說過,“德”和“才”之間,“德”是主的,“才”是次的。“德”好比水之源頭,“才”好比水之波浪。“德”是木之本,也就是一棵樹木的本,它的根本;“才”好比是枝葉。德才兼備是最好的,如果德才不能兼備,他寧願要“才”差一點的,但是“德”要好。這一點我們很多人可能在理論上他會覺得,德才之間“德”應該排在第一位,但是在具體做的時候,“才”又往往會成為我們選拔和重用幹部的第一選。
我最近看了蔣緯國的《口述》那本書,它就記載了蔣緯國和蔣介石在談人才時有一段對話。大家都知道蔣介石是崇拜曾國藩的,他在用人這一點上,他原來的觀點也是曾國藩的觀點:德才之間“德”是第一,“才”是第二。但是蔣緯國不同意這個觀點,他跟蔣介石講,他說你這個太迂腐了,我們選人還是以“才”為第一,“德”這個東西不好衡量,我們用人一定要他能把這個事情辦好,“才”是最主要的。這本書裏講了,蔣緯國說服了蔣介石。蔣介石後來選拔幹部時也是把“才”擺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所以我後來想,蔣介石為什麽會把中國這個天下丟掉?說不定可能就是敗在不該聽蔣緯國的這番異論上。尤其令我們感到非常惋惜的是,後來蔣經國繼承蔣介石的事業,蔣經國在台灣選接班人的時候,他選了李登輝,把台灣搞得一塌糊塗,給台獨勢力搞成這樣的殘局,就是人沒有選好。說不定蔣緯國的這番話對他的父親和哥哥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他還很自豪地說他的話說得有道理。這是“德”與“才”。
“學”與“識”。曾國藩在“學”與“識”這兩個方麵也有很明確的議論。他認為“辦大事者以識為主,以才為輔”。他明確地說,一個人辦大事“識”是主要的,“學”是為輔的。他還說過,他說“漢臣諸葛亮曰”,也就是諸葛亮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才須學,學須識”。才能是建立在學問的基礎上,學問要建立在見識的基礎上。由此看來,在曾國藩的眼裏,德、才、學、識、這四個方麵,排列的順序是德、識、學、才。“德”第一,“識”第二,“學”第三,“才”第四。
他之所以在太平軍初起的時候,便向朝廷推薦了當時隻是一個代理浙江秀水縣知縣的江忠源出來。當時太平天國起事的時候,曾國藩向朝廷推薦了五個人,其中有一個人就是江忠源。江忠源那個時候隻是一個縣裏麵的代理縣委書記這樣的職位,官階很低。曾國藩為什麽看重江忠源?他看重江忠源的是忠義耿耿,愛民如子。他在推薦信上說江忠源“忠義耿耿,愛民如子”,為官的品德好。關於這一點有一個更重要的一個事實,使得曾國藩確認這個認識。江忠源當時還沒有到秀水,他作為一個舉人時,幾次在北京城裏趕考時,他就認識了曾國藩。
他曾經做過兩次這樣的壯舉。什麽事呢?就是他兩次護送在北京城裏麵趕考的,因為貧病交加而死掉的朋友,把他們的棺木從北京運回湖南。大家想一想這是多難的事情。他兩個朋友,是兩次,還不是一次。先年有一個朋友,貧病交加死掉,湖南人。他給他買棺木,給他安葬。因為他朋友沒有錢,棺木還都他自己掏錢。然後他雇一個騾車,從北京把這個棺材裝著運回湖南。他每天就跟著騾車走,白天一起走,晚上一道睡在旅館裏。從北京到湖南多長時間啊?兩個月。兩個月的時間,他就這樣護送朋友的遺體從北京到了湖南,而且居然兩次這樣做。你看這有多麽高的品德。所以他向朝廷推薦江忠源。
他初辦團練的時候,從湘山調來一千個人,組成當時湘軍的雛形。湘軍就是由這一千人發展起來的。這一千人的頭兒是誰?就是羅澤南。羅澤南是湖南當時一個很有名的教授,他曾經在城南書院,也就是後來毛主席讀書的湖南一師教過書。戰爭爆發以後,教授下海,回到家鄉拉起了一支團練,他的弟子們就做中層幹部。最先的團練是羅澤南在湘鄉拉起的。曾國藩在長沙要辦湘軍,最初辦一千人湘軍的時候,就把羅澤南調到長沙來做這個事情。他主要的還不是看中羅澤南是最先在湘鄉辦起了團練,他是看中了羅澤南這個人很不尋常。哪個地方不尋常呢?是他的道德修養和胸襟見識不尋常。
羅澤南是一個讀書人,學問很好,但是科舉考試非常不順利,一直考了幾十次,到了40多歲出來辦團練的時候,他也隻不過是個秀才而已。在這樣的狀態下,連續十多年之間,他家裏麵死了11個親人,包括他的祖父母,包括他的三個兒子,包括他的兄弟姐妹。而且家裏麵經常是窮得揭不開鍋。他考試完了回到家裏,他要妻子給他做飯,妻子說米都沒有。要讀書,家裏沒有油,點不起燈,他就是在月亮下就著月光讀書。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不怨恨家裏麵這麽多的不幸,他是恨自己的學問沒有到達超凡入聖的程度。他不以不能為家裏賺錢養家糊口為恥辱,而是以自己沒有本事治理天下而羞恥。這幾句話是羅澤南死了以後,曾國藩給他寫的墓誌銘上的話。羅澤南當時有高於一般人的品性和見識,所以曾國藩覺得羅澤南可以大用。
曾國藩組建水師的時候,為什麽會任命一個潦倒的秀才——彭玉麟作為水師的統帥呢?他也不是看中彭玉麟真的就有帶海軍的本事,而是看中了彭玉麟這個人非常講信用。彭玉麟的科舉不順利,很潦倒,是個秀才。他曾經應一個朋友的邀請,到這個朋友的當鋪當夥計。不久之後,太平軍起義了,隊伍馬上就要打過來了。當鋪的老板,也就是他那個朋友說現在馬上要打仗了,我要帶著老婆和孩子去山裏躲一躲,這個當鋪就交給你了,你幫我看。老板一走,別人就跟彭玉麟講,你何必這麽死心眼給他守當鋪呢?他自己帶著老婆孩子逃命了,你也逃走算了,還可以把他的一些財產帶走啊。你卷走他一些東西,他也不知道。他如果回來你可以跟他是太平軍拿走了。兵荒馬亂的,誰知道這些事情啊。但是彭玉麟不聽,一直守著這個當鋪。當太平軍離開,城市又恢複平靜,老板回來的時候,他把當鋪原封不動地交給了老板。曾國藩得知了這個事情,他說這個人是很誠信的君子,我用這種人就放心。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懇請彭玉麟來跟他共事。
他重用容閎。我們黃部長是研究容閎的專家,這方麵有更深的研究。其實曾國藩跟容閎並沒有很多的交往。容閎是我們珠海南屏人士。他很小的時候就到澳門求學,18歲的時候到美國,在耶魯大學畢業。後來回國在香港,也在內地做一些翻譯和茶葉方麵的生意。這個人很愛國,他很希望國家能夠像美國一樣強盛起來。他先是把這個希望寄托在南京城裏的太平天國的領袖身上。但是他們那些人當時是忙於打仗,忙於爭權奪利,也無法去聽他關於辦學校、辦銀行這樣的一番苦心。後來因為他有朋友在曾國藩的手下做事,這個朋友一而再、再而三地請他到安慶去。他說曾國藩知道他,很想見一見他。在這樣的情況下,容閎才到了安慶,才有我一開始所講的那一幕,他跟曾國藩在兩江總督衙門裏麵會見。
這個會見沒有多久,曾國藩就委托他到美國去購買機器,給他六萬八千兩銀子,讓他帶著這筆錢到美國買機器。當時我的小說裏寫了這個情節,有很多讀者就講,曾國藩怎麽這樣輕信這樣一個人?容閎雖然是中國人,但是當時他已經入了美國籍了,是美籍華人。如果他把這六萬八千兩銀子帶走後不給你辦事,你又到哪兒去找他呢?而容閎沒有辜負曾國藩對他的期望。最後這些銀子全部用來購買機器,一年以後他把這批機器運到了上海。這批機器後來大部分就用在了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曾國藩為什麽跟容閎並沒有什麽交往,他就這麽相信容閎呢?他是看中了容閎這個人品德高尚、見識高明。他說容閎這麽一個中國人,長期在美國,他這麽愛國,一個這樣具有愛國之心的人絕對不會去貪汙這些銀子。而且他跟容閎在談到,今天我們要救中國的話,要做什麽事情是最先我們應該做的?容閎很明確地告訴他,要引進美國的科學技術,西方的科學技術。如果要辦機器廠的話,我們現在就要辦母機廠,也就是我們要引來一批機器母機,再由這個母機製造機器。這些話令曾國藩對他很欽佩。所以他在隻跟容閎短短幾天接觸後,就把這筆巨款交給了容閎。這是曾國藩看人、識人的第一點。
第二點,對將領、官吏、勇兵的不同的要求。曾國藩當年所選的人主要就是這幾個方麵。
一個就是將領。
他當時對將領提出這樣的幾個要求:第一要知人善用,第二,將領要善於知道敵情,第三,臨陣上的膽識,第四,營務的整齊。
他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對敵情很清楚。他說一個好的將領不但要知道自己的情況,尤其要知道對方的情況,而且要知道對方的人事之間的關係。他跟合作的人關係怎麽樣?他跟上司的關係怎麽樣?他說我們選擇,如果有這樣的將領,那就是最好的。而如果是名利心很急切的將領,盡管他有本事,我們也不能重用。當時很多來投軍的將領,就是懷著很強烈的名利心而來。所以曾國藩當時對他手下的人講,在這一點上要把握住。太看重名利的人我們不能用,因為他很難得到滿足。一旦沒有滿足他,他就拂袖而去,這樣對軍隊的建設是很不利的。
關於官吏,曾國藩主要看重的是這三個方麵,他認為一個官吏第一要操守好;第二個是要官氣少;第三個是要辦事有條理。
操守,就是這個人“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有一個準則,要有一些的底線,就是官員的操守要好。所謂官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衙門氣。曾國藩曾經講,官氣多的人好講資格,好擺樣子,就是好講排場,“辦事無驚世駭俗之象,語言無此妨彼得之弊”。就是辦事很圓滑,說話也很圓滑,那麽這種人懨懨無氣,這個人沒有生氣。遇事不願意吃苦,聽書辦的話,也就是我們今天說聽秘書的話,聽左右的話,他自己不願意去實地調查研究,那麽這種官不能要。寧願去用那些有鄉氣的人,就是農村裏的人。他說這些人可能有很多辦事的規劃不一定很講究,說話也不會做到麵麵俱到,關係也不一定會處理得很圓熟,但是他敢挑擔子、敢出主意、敢負責任、不怕吃苦,我寧願用這樣的人。再就是要有條理,這是對官吏的選擇。
對文人,也就是知識分子,他認為知識分子最不好的一點就是愛說大話。他就講凡是愛說大話的文人,我一律不用,壞事就壞在說大話上。什麽東西都覺得很容易,自認為很了不起,他說這些人都是沒有閱曆的表現。好說大話的文人他不用。
選士兵,他就要選世代務農的山裏麵的人做士兵,他說這個是最可靠的,最好的當兵的人。就是家裏麵祖父種田,父親也種田,你也種田。所以他當年看兵,要看手有沒有繭,手粗不粗糙。他說城裏麵的人來當兵,盡管他們很會說話,但是很油滑,不能用。尤其是從陸營逃出來的逃兵,散兵遊勇,湘軍也一概不接受。
還有一點就是不用俠客。像金庸老先生筆下的俠客,來無影去無蹤的那些人,曾國藩有個原則:一律不用。當年湘軍聲名很大的時候,有很多人來投奔他。也有很多人介紹說昆侖山的劍俠啦、少林寺的高僧啦、武當山的神拳啦……他說這些人我一律不用,他們這些人都是不受管束的人,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是無政府主義者,個人主義者,英雄主義者。他說“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亂我軍規,一概不用”。這是他識人的第二點。
他識人的第三點,就是他一些獨特的識人的眼光和標準。我分成兩方麵來講。
一個是從修為上識人。一個人的修為,可通過他內心的修煉來表現為外在的行為表現,從這一點上來識別人。這一點也是我們人所常用的一種識人的方式。曾國藩憑著自己的修養,再一點上有他自己看人的方法。
他的日記中有這樣幾句話,表現了他從修為上識人的判別標準就是四句話。
第一句話是“端莊厚重為貴相”。他認為這個人如果是很端莊、很厚重的話,這個人就會尊貴,在社會上有地位。過去講的尊貴就是做官了,我們現在的尊貴可以範圍寬廣了,就是在社會上贏得人們的尊重。“端莊、厚重”,他非常強調這一點。他給他兒子寫信,批評他的兒子不厚重,走路有點輕飄,就是走得太快,說話也太快了。所以他經常會講,你近來走路是不是慢一點啦?腳步是不是重了一點啦?說話說得緩了一點啦?他會關心去問他。他就希望他的兒子成為一個厚重的人。
他批評了恭親王。當時朝廷執掌實權的恭親王,是軍機處領班大臣,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國務院總理。他是鹹豐皇帝的弟弟。他說恭親王這個人很聰明,他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厚重。他是處在周公這個位置上,但是因為他不厚重,可能擔負不起這個重任。他認為一個人要尊貴的話,要端莊厚重,輕飄是不行的,輕佻更不好。
第二句話是“謙卑含容是貴相”。一個人要“謙卑、含容”。“謙卑”大家都知道,“含容”是什麽?“含”就是包含的“含”,“容”就是容貌的“容”。就是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不露在臉上,要包藏起來。如果有點事就在臉上顯出來,那麽這個人不能是做到很尊貴的地方,也不能做很大的官。
第三句話就是“心存濟物是富相”。心裏麵存在著“濟物”,“濟”就是救濟的“濟”,“物”就是外物,物理的“物”。我們中國所說的“物”通常就是置身以外的東西,用“物”來表述。你心裏麵不隻是說想到自己,你要去關心你之外的人,關心別人、關心社會、關心弱勢群體。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要有一顆愛心、一顆仁心,這樣你才可能發財。“富相”的“富”,就是有錢,有財富。
第四句話是“事有歸著是富相”。“歸”就是回歸,歸納的“歸”,“著”就是著落。就是做事情有一個著落,那麽這種人會發財。你如果做事情有頭無尾,虎頭蛇尾,或者做事情撒出去一張大網,最後沒辦法收攏,這種人都發不了財。這些東西不是人天生的,是可以靠自己的修煉來做到的,我們可以把它稱為從修為上識別人。
第二個就是從長相上來識別人。從長相來識別人這就是所謂的看相,看麵相與骨相。大家可能對這種事情比較有興趣。中國人還有外國人比如日本人,印度人,吉普賽人這些人都喜歡看相,不止是我們中國人。中國人是很喜歡看相,有很多外國人也喜歡看相。過去有麻衣相法,柳莊相法,都是很流行的相術。
前幾年市場上流行一本書叫做《冰鑒》,署名是曾國藩著,它就是一部看相的書。我告訴大家,其實《冰鑒》這部書不是曾國藩寫的,它是假托曾國藩的名字。在曾國藩還沒有出名的時候,道光初年,這部書已經流行了。是因為後來曾國藩出名了以後,為了使這個書銷得更好,擴大它的銷路,借名人的名字而已。現在坊間有幾十部都用唐浩明的名字寫的曆史人物,也是這一類,叫盜名。為什麽會用曾國藩的名字為《冰鑒》盜名呢?是因為曾國藩他也重視看相,也喜歡看相,也會看相,所以盜他的名。好比現在有人寫曆史人物,他用唐浩明的名,寫談情說愛的,當代的他都用唐浩明的名,也有點關係,是吧?
曾國藩的確是很重視這一套,他也很善於這一套。他現在留下的史料裏有很多東西可以證明這一點。一個是他留下的文字中,有很多關於人的相貌的記載、評述。他的日記裏麵有,還有其他他留下的隨手寫的小冊子裏也有。比如說有一部《同官錄》,就是他手下的一些官員的記錄。不長,就幾十頁,記載他手下的官員長相是怎麽樣的,這些東西現在都保存著。早期尤其是在組建湘軍的初期,他的日記有大量的關於他每天結見的那些人的記載:長得怎麽樣,五官如何,個子高矮,胖瘦勻不勻稱,講話快慢,性格如何……都有記載。所以我有時候跟一些搞人事工作的朋友們講,我說你們要把這個方麵做好,要好好鑽研曾國藩的關於這方麵的記錄。這就是當時的人事檔案。
還有一個有很明確的記載,就是他對江忠源的記載。我剛才講了,太平天國起義以後,曾國藩向朝廷推薦五個人,其中有一個人就是江忠源。除開他的品行,他說江忠源兩次護送亡友的靈柩回家鄉,的確非常了不起;他當官以後愛民;還有一點,曾國藩看了他的相。黎庶昌寫的《曾國藩年譜》裏麵記載了道光二十四年,江忠源在郭嵩燾的陪同下,第一次去見曾國藩的時候,曾國藩跟他談了兩個小時的話,眼睛盯著他,基本上沒有離開過。談完後送他出來,送到門外,用眼睛盯著他的背相,看著江忠源一步步走出胡同口。然後回過頭來就跟郭嵩燾講了這樣兩句話,他說此人京師現在找不到,就是北京城裏現在找不到江忠源這樣的人。隔了一會兒他又對郭嵩燾講,他說這個人今後“必立功名於天下,然當以節義死”。就是說這個人今後一定會建立很大的功名,但是他最後會慷慨死去,死得很節烈。後來果然完全應驗了他的話。太平天國戰爭爆發後,經過曾國藩的推薦,朝廷重用江忠源。不到三年的時間,江忠源由一個代理縣委書記正式做到江蘇省委書記。但是做省委書記沒有做多久,太平軍攻破他的城池,他投水自殺,他不願意投降,也不願意被太平軍抓住,不願意受那個恥辱,投水自殺了。完全應了曾國藩講過的話,“立功名於天下,然當以節義死”。他死的時候剛過40歲。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我一開始講的,我們珠海人的驕傲——容閎。他的名著《西學東漸記》。這本書是容閎晚年回憶他一生經曆所寫的。他講到他第一次見曾國藩的時候,曾國藩拿眼睛看了他幾分鍾之久,不發一句話,然後慢慢跟他說,說依我對你的看法,你是一個很好的將才,你是個帶兵的人,你願不願意在我手下做個將領?容閎並不是想要帶兵,他主要是想教育報國,所以他說我不想當將才。曾國藩也沒有勉強他。容閎的書裏講了,曾國藩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看了幾分鍾,看什麽?看相。但是這個方法我們現在不能學,你如果幾分鍾盯著人家看,不說一句話,這是很不禮貌的。但是因為曾國藩當時有很高的地位,別人也不去計較他。今天我們如果隨便仿效他這個方法,接見下級的時候盯著人家看幾分鍾,這個是不好的。但是這可以說明曾國藩在看相,是在仔細地看他的相。
還有曾國藩有一個部下,投靠了太平軍。當別人告訴他,說某某投靠了太平軍,曾國藩聽了之後,一點也沒有驚訝的表示。他對來人講,我早知道這個人靠不住,他的頭發是橫梗的,腦後有反骨。他頭發是長著橫梗的,跟我們一般人生頭發得不一樣,腦後有反骨。我們讀《三國演義》知道魏延腦後有反骨,我們通常也不知道“反骨”是怎麽樣的,但是曾國藩知道某人後麵有反骨,他看出來了。
具體怎樣看相,曾國藩也在他的文字中留下了很多這方麵的資料。曾國藩看人的訣竅有這麽幾點,他自己寫了這麽幾句。
一個是“邪正看鼻眼”。這個人是奸邪小人還是正人君子,看什麽呢?看他的鼻子和眼睛。怎麽看?看鼻子怎麽看?從他大量關於人的記載裏麵,他認為哪些鼻子是好的,就是正人君子的鼻子?
第一是鼻子要正,不能有歪斜,歪斜的鼻子不好。
第二鼻子要厚實、飽滿。鼻子太幹癟的人不可相信。最不好的就是“兩翼如削”,就是鼻子的兩翼像刀削去了一樣,沒有肉,鼻子緊貼著骨頭。我們看電影,看那些外國人的高鼻子,它是這樣的,鼻子緊貼著骨頭。而中國人的鼻梁要低一點,鼻子緊貼著骨頭的不是很多。所以如果大家發現有一個人,他的鼻子緊貼著骨頭,像外國人高鼻子那樣的話,那就要謹防這種人。
怎麽看眼睛?曾國藩看眼睛不是看眼睛的形狀、大眼、小眼還是長眼,不是看這個,是看眼神,看眼光。關於人的眼光,在曾國藩的記載裏,有這麽些眼光。他說眼光有的是黃光,有的是白光,有的是青光,有的是淡光。他說這幾種光都不好。
眼神呢,有些是遊動的眼神,有些是浮疑的眼神,有些是分散的眼神。遊動的,浮疑的,分散的眼神都不好。
什麽樣的眼光才是好的呢?他認為眼光是要金光,眼光是露出金光,那這眼光就好。
可能就是我們講的,小說裏寫的,目光炯炯,雙目如電…這可能就是他說的金光。我想最好的金光是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但他是在八卦爐裏麵煉了九九八十一天,這個通常人是做不到的。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的人眼光很晶亮,有的人眼光就比較分散。如果這個達不到,還有一種眼光比較好,就是正色。就是眼光的視線是正色的。雖然你不一定很光亮,很有神采,但是你是正色的,也是好的。
最好的眼神是什麽?他認為安定的眼神是最好的。他在接見屬員的時候,他會很注意觀察這人的眼睛。凡是神色安定的,他都會有好的評語。對於那些眼光遊疑、青白的,他都認為這個人不能賦於大任。這是“邪正看鼻眼”。
第二句是“真假看嘴唇”。這個人是一個真誠的人還是一個虛偽的人,兩麵三刀,說一套做一套,那麽就是假的。看什麽?看嘴唇。他認為好的嘴唇是厚實的嘴唇,中規中矩的嘴唇。嘴唇最怕歪。曾國藩在很多日記裏講這個人“嘴歪”,下麵就會講此人心術可能不正。你看他說“麵正而嘴歪,心地不甚正”。他說“某人鼻唇間有歪斜氣,人不平正”。
凡是提到嘴唇和鼻子不正的人他通常沒有好印象,要想得到他的重用很難。除了歪斜,還有太薄的嘴唇他也不喜歡。他說男人的嘴唇不能太薄,要厚。厚實的嘴唇比較可靠。然後嘴唇又有血色,他認為有血色的嘴唇的人,這個人就是血性萬裏、陽剛之氣萬裏。他說嘴唇很蒼白、很烏黑的人不要去用他。我不知他這有沒道理。如果血不好,就是身體不好,心髒供血能力比較差,那麽這種人也不堪寄予大任。嘴唇正、厚實、有血色,就是好的嘴唇,反之你都要注意一下。
第三句”主意看腳跟”。就是一個人有沒有主意,遇事能不能有主意,能不能拿定主意,看腳跟,就是腳後跟。好的腳後跟是很大、很厚、很粗,腳後跟的那根筋是直挺的,否則就不好。當時有很多讀者問我,這怎麽可以看呢?我告訴他說這不難,因為當時軍隊裏都穿草鞋,一看就知道了。如果你們現在有心想看的話,也不難,請他去洗腳,或者請他去海邊去遊泳。你要選部下,丈母娘要選女婿,都可以這樣看看。
第四句“功名看氣宇”。一個人功名怎麽樣看。當時的功名是兩個方麵,一個是考試,考秀才、舉人、進士、翰林,這是功名;還有做官,做知縣,做知府,做巡撫,能做多大的官,看氣宇。
“氣宇”是一個人外在的表現和內心的修養結合起來,給人的一個總體的體現。“氣宇”不是說這個人長得很英俊,很漂亮,不是這樣的。不是說一個人長得很高大、威猛,你的氣宇就好了,不見得。有很多高的人不一定氣宇就好。也有些矮的人,你別看他矮,但是他氣宇很好。王蒙先生前不久到珠海有一個講座,在《我的自傳》裏,我看他寫了一下他做過中央委員嘛,他見過很多共產黨的一些高層官員。他說他看到氣宇最好的是鄧小平,其他的一些中央委員也不怎麽樣。鄧小平你別看他很矮,氣很足,他始終是挺著腰板的,始終是邁著大步的。所以我們中國後來在滄海橫流時才有這麽一個偉人出來奠定乾坤。那個時候如果沒有鄧小平,別人大概是不可能能穩定中國的,也不可以把中國的這個船頭這樣的撥轉的,沒有一個人鎮得住。所以你別看鄧小平身高可能不足一米六,但是他那種萬夫莫的擋那種氣宇是別人沒有的。
第五句“事業看精神”。一個人做事能做多大的事,能辦一個跨國公司,還是隻能辦一個雜貨店,看的是精神狀況。我們如果選總經理,選項目經理,選部門負責人,精神很重要。好的是精力充沛,那種病懨懨的,精力不足的,你不能叫他辦事,他心有餘而力不足啊,最後就把事情辦砸了。
我們中國的政治家們其中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著名的精力彌滿的人,這人就是周恩來。大家有沒有看到過有這樣的一個記載。在西柏坡,共產黨奪取天下已經是誰都知道的事情了,很快就要去北京坐江山了。米高揚奉斯大林的命令來到西柏坡,跟毛澤東談。他說你現在要考慮籌建班子了,要組織中央人民政府了,你的人選考慮得怎麽樣了?毛澤東是一個很偉大的人,氣勢磅礴,不是一般的人。他說這個班子我不去考慮,我隻選一個人,選這個人做總理,然後這個班子由他來管。現在我們有一個很好的總理人選,這人就是周恩來,具體的班子由他來管。毛澤東是一個很有識人能力的人。周恩來精力旺盛,的確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總理就要這樣的人。毛澤東可以雲裏霧裏地談。跟尼克鬆說我們來談哲學,談《老子》、《莊子》,談得尼克鬆摸不著頭腦。具體事情要周恩來去談好了。他完全不把尼克鬆當作是一個檔次的人。談事情叫周恩來跟你談,我們倆談哲學。尼克鬆怎麽可以跟他談哲學呢?談具體的事情尼克鬆很在行,談哲學絕對是毛澤東的手下敗將。毛澤東在氣勢上就把美國佬壓下去了。
關於氣宇、精神,曾國藩常常在他的字眼裏,有個叫做“氣”,來表示他對這樣的看法。所以在他的文字裏麵經常會看到,他對某一個人的評價就用“氣”。比如他說這個人有“清剛之氣,有剛硬之氣,有倔強之氣,有輕氣,有靜氣,有善氣,有書卷氣,有士子氣,此人口氣飛揚”……這些方麵都是“氣”,這些都是比較好的字眼。如果這個人被他接見之後留下這樣的評語的話,他印象就比較好;反之,“此人氣象鄙瑣,庸俗氣味,庸暗之氣,浮華氣,俗氣,這是有濁氣”,這人氣不足,統統都不會得到重用。我揣摩他講的“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氣宇”,他自己前麵講的這個“氣宇”和精神這方麵的說辭。也就是一個人給對方的一種感覺,從外貌到精神,從形到神這兩方麵給人的感覺。
還有兩句話,“若要看條理,全在言語中”。就是看這個人思維有無條理,主要看他說話。曾國藩對於說話這方麵,他不喜歡說話多的人,不喜歡說話快的人。他也主張少說話,少言。他很欣賞湘軍的那個李續賓,他曾經就這麽說過李續賓,“在稠人廣坐之下,終日不發一言”。少說話,是中國文化中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元素。中國文化不主張人說話說得太多。孔夫子開始就是“敏於行而訥於言”。說話說得太多不是好事,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尤其我們做領導的,或有誌於做領袖的,話都不要太多。
我讀曆史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故事,一個是講郭沫若的。他1962年首次見毛澤東,在柳亞子的家裏,在廣州。那一天還有郭沫若在裏麵。毛澤東和郭沫若是第一次相見,對郭沫若做了很詳細的描述。說此人個子很高,麵色是黃的,臉很大,淡淡的眉毛,幾根胡須。看他觀察得多麽仔細。還有一點,就是他跟柳亞子誇誇其談,談了一個上午,毛很少講話,幾乎不發言。
還有一個故事是林彪的。林彪可以很多天不講一句話,眼睛盯在地上,默默無語。由此可見,做出大事的人都是言語比較少的人。言語太多可能不是好事,不一定說就是不好,就是在中國的這種文化裏,你講話太多不一定好。
曾國藩講,話不在多,話在哪個地方呢?他有六個字:“重事理”“擔斤兩”。說的這個話要說到點子上,話要有分量。
“擔斤兩”就是分量。你別看有些人誇誇其談,說了一上午,最後人家不知道他說了些什麽。我們有些領導幹部就是這樣,說幾個小時,嘴巴在不停地講,都是些閑話、官話、套話。既不“重事理”又不“擔斤兩”,這樣領導就不可能建立威望。話不在多,話在“重事理,擔斤兩”。大家學曾國藩,我就給你們透露一點訣竅:少說話。這是曾國藩的識人。
曾國藩的用人主要有這幾個方麵特色。
一個是“廣收、慎用”。
曾國藩那個時代是需才很多的時代,他采取“廣收”的政策。凡是有一技之長來投奔他,他都一定會收下來。但他很慎重地重用。他說我不輕易重用,進一個人就提拔一個人,為了我今後不輕易去罷免一個人,我不輕易去輕信一個人,不輕易疏遠一個人。我們中國是能升不能降,請神容易送神難。在中國的這個環境裏辦事,你就得慎重。提拔、重用都必須謹慎。
第二個叫做“因量器使”。這是曾國藩用的一個準則。
“因”是因為的“因”;“量”就是力量的“量”;“器”就是機器的“器”;“使”就是使用的“使”。什麽意思?“量”就是一個人的才。在哪個方麵才大才小就是“量”,就是有多大的“量”。“器使”就是你把這個人當作工具去使用,當作機器去使用。儒家的《論語》裏麵就說“君子不器”,曾國藩就說不是這樣的,真正的“不器”就是那些全才,領導全局的人。什麽都知道的人是很少很少,絕大部分人就是“器”。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工具,就是一個“器”。你要把他當作工具來使用。他是個錘子你就當作錘子使用,他是個鐮刀你就當作鐮刀使用,沒有什麽全才的人。
他有一句用人名言,要用在這個時候,用在這個地方,叫做“當其時,當其事”。如果“當其時,當其事”,庸才也能成神才。不當其時,不當其事,神才也可能變成庸才。他說,你如果得了感冒,這是小病,你就不能用人參燕窩。人參燕窩雖然很貴,但是不及幾分錢草藥有效。他具體的話就是“雖有良藥,苟不當於病,不逮下品;雖有賢才,苟不適於用,不逮庸流。千金之劍,以之析薪,則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墾田,則不如耜。當其時,當其事,則凡材亦奏神奇之效。故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適用也”。他說世界上什麽時候都有人才,關鍵是你的使用。你把這個人用到正是他所應該去的地方,那個時候,那麽這個人就是人才;你如果沒用好,本來是個人才也不是人才。
他手下有一個人,沒有別的什麽才能,這個人就是會寫字,寫那個小楷字,蠅頭小楷,一天可以寫一萬二千個字,而且還不要開夜班,晚上給他們打字牌。曾國藩說這是一個人才,把他招到帳下,發他三十兩銀子一個月。三十兩銀子是二等秘書的待遇,很高了。別人就說我們這裏寫文章的人也就三十兩銀子,他不就是個謄抄員而已。覺得給他三十兩銀子不公平。曾國藩說沒有什麽不公平的,我今天很需要這個人才。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打字機,每天有很多的公文,尤其是給朝廷發的奏折,就是要字寫得非常好的人來寫,而且要寫得快。我那麽多的公文,你當天就要給我辦好。那麽這個人有這個本事,在我這裏就是人才,他就值得發三十兩銀子,就是要跟你們起草那個報告、文書的人一樣的待遇。對一個人能真正看到他的才幹的地方,把他當作一個這方麵的工具來使用,這是曾國藩用人的一個特點。
曾國藩用人的第三個特點是愛惜異才。對那些不可多得的異才他特別的愛惜。那些不可多得的異才有的是連曾國藩都看不起的,自以為自己的本事很高,有的人是在關鍵的時候不跟他合作,這個對領導者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曾國藩就遇到過這樣的人。
第一個是左宗棠。左宗棠這個人是一個大才,古今中外難得有幾個像左宗棠這樣的人才。但是左宗棠這個人是一個非常驕傲,非常跋扈的人,目空一切。他本來就是一個沒有功名的人,他是舉人出身,沒有官位,但是因為他很有才能,所以當太平天國圍攻長沙的時候,當時的湖南省委書記就把他請來,做幕僚長,相當於我們今天的辦公廳主任。他實際上就是一個高級打工仔而已,但是這個打工仔居然可以驕傲、跋扈到這樣的地步,就是他以省委書記名義起草給中央的報告,寫完之後他不交給省委書記看,也不交省委書記簽字,他自己就發了。曆史記載,經常是這樣,衙門外放炮。因為當時給中央發奏折的時候要放炮,這是一種禮儀,表示對中央的尊敬。當省委書記駱秉章(他是廣州花縣人)說怎麽外麵放炮了?人家講這是左師爺在拜折。駱秉章說我看都沒有看呀,我也沒簽字呀,就拜折啦?拜了也就算了,他也沒去追究。左宗棠幸好是碰到駱秉章這樣大器量的人,古今中外少有左宗棠這樣跋扈的打工仔,也少有器量如此之大的像我們廣東的駱秉章。如果沒有駱秉章,我想今天換哪一個省委書記,大概都不能用他。
他的跋扈終於導致了他的倒黴。有一天一個永州鎮的總兵,也就是我們今天叫永州軍區司令員,叫樊燮的這個人到省城匯報工作。他也知道左宗棠討人嫌。那天他到省城匯報工作,恰好就碰到駱秉章跟左宗棠在一起聊天。他進來以後,他就有意不跟左宗棠打招呼,就隻跟駱秉章打招呼。在我們一般人來說,雖然心裏不大舒服也不會做聲了。但左宗棠這個人就這樣子,他就忍不住,說樊燮你跟駱秉章打招呼,為什麽不跟我打招呼?樊燮看到左宗棠居然這樣講了,也就說了聲左師爺好,但心裏很不舒服。匯報完之後,他更加有意不理左宗棠,跟書記講完後扭頭就走了。左宗棠看到這樣火冒三丈,站起來,說樊燮,你不要走!你來的時候不跟我打招呼,走的時候也不跟我打招呼,你心裏沒有我這個左師爺的地位。樊燮本來也是在氣頭上,他是軍區司令員啊,二品大員啊,品階很高的。他就說,我就是不跟你打招呼,你不過就是個打工仔而已。因為他沒有國家的正式任命,不是朝廷的命官。我為什麽一定要跟你打招呼?這下可激怒了左宗棠。左宗棠就罵他王八蛋。不但罵他還用腳踢他的屁股,叫他滾出去。這個樊燮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他是一個堂堂的二品副將、總兵啊。於是他就直接給鹹豐皇帝寫報告。鹹豐皇帝看了這個報告也很生氣,因為看不起朝廷的武官就是無視朝廷了。就用我們今天的話講你看不起中央了。所以鹹豐看了以後馬上就批注,他說湖南這個幕府現在被“劣幕”所把持,若查明屬實的話,就地正法。鹹豐這道聖旨下來了,對湖南的官場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事情。同時中央也派了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中紀委官員的幾個大員到湖南調查左宗棠。當時確實有很多人保左宗棠。保的人用很多方法,一個是賄賂中紀委的官員。至於怎樣賄賂,請看我的小說,今天就沒有時間講了。他們用計很高明,就把官員給收買了,使得那些官員是完全按照他們所講的去向中央匯報。另一個就是請有實力的人給他說話。其中有兩個人,為左宗棠說了很有分量的話。一個是由郭嵩燾出麵,去找了當時的一個名士派的頭領潘祖蔭,給左宗棠寫了一個保折,其中有兩句很有名的話,叫做“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我有時給一些青年人講講課,我們作家就是要鍛煉文筆啊,我說這幾句話,文筆之好是很難達到的。我們近世以來吹捧人是慣例了,我們今天也是經常遇到的事情。有很多吹捧的方式和語言,但大概也沒有幾個人能超得過。
除開潘祖蔭外,還有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曾國藩。曾國藩保折的文字雖然不如潘祖蔭的動聽,但他的話也說得很有分量。他說左宗棠“剛明耐苦,曉暢兵機”,不能殺,還可以授予他藩、臬之職,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常務副省長和副省委書記。曾國藩雖然文字沒有這麽好,但是他的位置很重要。他當時是湘軍統帥,中國保衛朝廷的鋼鐵長城的統帥。所以他這個話很起作用。
左宗棠當時正在曾國藩的軍營裏避難,因為朝廷派人來查這個事情了,左宗棠就想一走了之,沒地方去就到曾國藩的軍營裏住了三個月。曾國藩以上賓之禮招待他,同時又給他寫這樣重的保他的奏折。果然左宗棠的命就保住了。不但保住了,而且後來還讓他自己組建了一支軍隊。左宗棠就靠著這支軍隊,建功立業,晚年時成就了一番非凡的事業。
曾國藩對他應該說是很有恩的。左宗棠應該是感激曾國藩,感恩不盡的。但左宗棠不是這樣的人。他不感恩,他認為這一切都是自己本事大。所以後來他一帶兵打仗,就不把曾國藩放在眼裏。還老說曾國藩不會打仗。曾國藩本打仗來肯定也比不上左宗棠,不會用兵。而且左宗棠還罵曾國藩虛偽。因為他是個直來直去的人,是一個很跋扈的人,所以看到人家謙讓一點就說你這人很虛偽。這個也很自然。曾國藩知道也不怎麽去計較他。
但是有一件事情令曾國藩非常不愉快。曾國藩在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這一天打下了南京,但是有一個很大的遺憾,就是給右天王和李秀成從缺口逃走了。那時候洪秀全已經死了,天王就是他的兒子右天王。這個是打南京的一大敗筆。曾氏兄弟為這件事情非常的遺憾。他們當時還以為這件事情可以補救,認為在搜尋的時候如果抓到了就所以補救。所以他就給朝廷上折就說,“城破之時無一人逃走”,沒有一個人逃走,據說右天王自己自殺了。不久,左宗棠的部下就發現了右天王和李秀成帶著人馬已經逃離了南京。他就打了一個報告給中央,說曾國藩有欺君之罪,右天王和李秀成根本就沒有抓住,逃跑了。這個對曾氏兄弟來說,無疑像是往心窩裏捅了一刀。所以曾國藩和左宗棠從那個時候友誼就真正斷絕了。史書上講,直到曾國藩死,他是同治十一年死,八年之間不通音訊。就是兩個人之間沒有任何的私人信件往來、問候。
盡管這樣,在公事上曾國藩一點也不為難左宗棠。當後來西北戰事發生以後,曾國藩給朝廷推薦左宗棠,他說當今西北用兵,左宗棠是第一人,就是要朝廷用左宗棠去西北帶兵打仗。左宗棠的後半生,對民族立下的巨大的功勞就是他後來收複新疆一百六十萬平方公裏,就是他晚年在西北用兵的一個重要成果。曾國藩一是推薦他,二是糧餉源源不斷地去支持左宗棠。因為曾國藩坐鎮江南,江南是富庶的地方,糧餉都出自於江南。左宗棠在西北用兵,糧餉都是由曾國藩從江南運去的。而且把自己最精銳的部隊老湘營,劉錦堂、劉鬆山叔侄帶的這支部隊送給左宗棠,要左宗棠帶他們去打仗。後來平定西北的主要是劉氏叔侄的這支部隊。叔叔後來在甘肅金積堡戰死了,打新疆的主要是侄子,所以劉錦堂是新疆建省的第一任省長,可見他立了很大的功。而劉錦堂是曾國藩的部下。那麽這樣的事情就徹底感動了左宗棠。
左宗棠後來在曾國藩去世的時候,發自內心地寫了一幅很著名的挽聯: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如金,攻錯如石,相期無負平生”
我個人認為這幅挽聯是中國近世最好的一幅挽聯。他這個挽聯這樣講,他說“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他說在知人明這一點上,在謀國忠這一點上,我左宗棠自愧不如你。“元”是元旦的“元”,“輔”是輔助的“輔”,因為曾國藩那時候是英武殿大學士,漢人的大學士排第一,所以是“元輔”,是一個非常尊敬的稱呼。你想想左宗棠那樣的人,要他說出“我不如你”是多麽的困難!如果不是真心實意地感動了,他怎麽會在曾國藩死後說這樣的話出來。下聯叫做“同心如金,攻錯如石,相期無負平生”。他說我們倆就像金蘭結交的兄弟一樣一顆心,我們是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態度來互相對待,彼此勉勵,我們都要好好地努力,不要辜負了這顆心。就是平時的那些,你罵我,我罵你之類的話,是批評和自我批評而已,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我們才是真正的肝膽相照的好兄弟,你們不要時常說我左宗棠怎麽對曾國藩不好。並且要他的兒子在曾國藩的靈車路過他家鄉湘陰的時候,帶著400兩喪銀去祭奠。這是左宗棠平生送給別人最高的喪銀了。對於左宗棠這樣的人,如果不是曾國藩這樣人來容忍他,早八輩子倆人就鬧翻了臉。以曾國藩當時的地位,他要壓左宗棠也很容易。比如那一年就上個折子辦了他算了,那麽左宗棠也就成不了後來的左宗棠了。對於這樣的異才,“容”是多麽不容易。
還有一個沈葆楨的例子。他也是這樣的一個怪才。曾國藩對他也是非常有恩,但是沈葆楨也是不領曾國藩的情,但曾國藩也大度地寬容他。因為時間關係我不講了。
我再講他怎麽籠絡親信。曾國藩他也會籠絡親信。一般我們做事的都要有些親信,沒有親信就幹不了大事,通常對於親信是高官厚祿。曾國藩他也會用高官厚祿這一點,比如說他破格提拔、重用就是高官厚祿的一種。除開這一點,他還有兩點比較特別的地方,一個就是他用親筆信代替公函。曾國藩所用的人,無論是武將還是文士,絕大多數都不是官場中,也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不是體製內的人,他們對公函不習慣,感覺那是冷冰冰的公事公辦,而親筆信卻讓他們感到了溫情。曾國藩很知道他所用的人的這些心態。不但是在早期,就是到了後期,他位高權重的時候,他對他真正的親信從而不用公函,都是親自寫信,讓他們感到很溫暖。那麽大量的親筆信的確使他有了一批很鐵杆的親信。一些他的部下,朝廷的紅頭文件調不動,曾國藩拿張紙寫幾個字,他可以為旨千裏去使。很多老總聽了我這個話以後,有些老總講,我今後也不要電腦打字了,我對我的部下我要親筆寫信。這個親筆寫信跟電腦,跟公函就不一樣。
我最近看了一個材料,寫的是十年前上海有一個記者很冒昧去采訪王光美,想要了解一下劉少奇和毛澤東之間很私密的內部的,為什麽會發生鬥爭的一些內幕。王光美絕對是不願意跟人家談這樣的事情的,她說她有病,正在醫院住院,今天是回來拿東西而接到你的電話。記者聽了這個話之後,就覺得沒辦法見到她了。後來他就給王光美親筆寫了一封很長的信,隔了不久他又給王光美打了個電話。王光美講,我看了你的信,你是親筆寫的,你不是電腦打的,而且你在信裏對黨史很清楚,那麽我看在這兩點上,我願意接見你一次。就兩點打動了王光美,一個是親筆信。她說現在好多人都用電腦打,我看了不欣賞;再一個你對中國黨史很清楚,專業知識很好,那麽我們談一談吧。所以親筆信和電腦打的還有公函還是不同的。
第二個就是贈腰刀。曾國藩曾經給他弟弟說過一番話,他說我曾在軍營裏打了一批的腰刀,被我看重的人我會贈他腰刀。那些得到我腰刀的人都被看重,感情也就好了,你也可學這個。後來他弟弟也學這個辦法,贈送腰刀。大家聽了這個會想到什麽?蔣介石後來就完全學了這個辦法。他對在黃埔軍校中看重的學生,就贈他一把短劍,就是中正伐,完全是一模一樣的學曾國藩般籠絡親信,腰刀就是短劍。
曾國藩用人之道還有一個就是培育人。特別注意培養人、愛護人。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培養幹部,愛護幹部。在培養人方麵有一個很著名事件,是在中國教育史上一個很偉大的事件。但這個功勞首先要記在容閎的頭上。容閎的建議通過丁日昌傳給曾國藩,曾國藩接受了。他後來跟李鴻章一起給朝廷上了一個奏折,就是派留學生出國,就是選派聰明子弟出國留學,十年、十五年後回國。後來這個事情就付諸實踐了,一共120個留美學生。學成後回國,是中國第一批海歸派,對中國的教育史、近代化有非常深遠的意義。曾國藩為什麽會接受這個建議?是因為他重視對人才的培育的理念。他認為人才要培育,而且要早培養,長期地培養。因為他知道這個重要性,所以容閎一提這個建議他馬上就接受了。
第二個他很愛護幹部。他對一個人要以鼓勵為主,要多看到別人的好處。他有兩句話說得非常的好,他說對待底下的部屬要“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就是對你的部下好的方麵,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去表揚他;他若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你悄悄和他在一個個別的地方,去批評他、規勸他。
曾國藩講“人才是要靠培養而成,氣勢靠理念而就”。他曾經講過,我所看到的這些部下,真正很了不起的人很少,隻要他有上進心我就培養他,以美名來激勵他。所以他手下能有那麽多的人才層出不窮。這種培養、擢用的方式是很重要的。
關於曾國藩識人用人,我認為他最大的成果就是識別、培養、栽培了他的接班人李鴻章。曾國藩講要重視對人才、替手的培養。全麵的替手就是接班人,李鴻章有幸成為曾國藩選中的接班人。他怎麽選中,怎麽去培養?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法多講了,今後有空我會專門就這個話題,講一些曾國藩和李鴻章之間的關係。他們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對真正的師生,嚴格意義上的師生。曾國藩麵對許許多多的可以選擇的對象,他最後選定了李鴻章作為他的接班人。盡管李鴻章也有很多令曾國藩不滿意的地方,曾國藩對李鴻章不都是滿意的。但是大的方麵他覺得李鴻章還是不錯。而曆史也證明了,曾國藩選擇李鴻章作為他的接班人,確實是他這一生識人用人之道最成功的例子。這個我們可以從李鴻章對曾國藩事業和聲望、影響可以作一個驗證。
李鴻章在曾國藩的生前,為他的老師辦成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事是把撚軍徹底平定下來,撚軍在曾國藩的手裏沒有平定,無功而返,最後是李鴻章把撚軍平定下去。第二個是天津教案,曾國藩弄得心力交瘁,最後感覺到很難了結,李鴻章給他了結了。李鴻章辦妥了結了曾國藩的這個事。李鴻章不在乎人家罵他漢奸,不在乎人家罵他崇洋媚外,他就按照自己的方針大刀闊斧,堅定不移地進行處置。“天津教案”最後在李鴻章手裏了結了。
在曾國藩死後,李鴻章也為曾國藩未盡的事業辦了兩件大事。一個就是把曾國藩開創的洋務運動發揚光大,中國的洋務運動在李鴻章的手裏發揚光大。第二件事情,是很多的曆史學家們不去注意的,而我這個小說家非常看重的一點事。李鴻章在他的老師身後,極力維護著老師的聲望、名譽,在這一點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李鴻章在曾國藩死後,執掌大清王朝的政治、軍事、外交三十年,權傾天下、炙手可熱。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無論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都處處維護著老師的利益,抬高著老師的名望。他說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老師事業的繼續,我不過是做老師所開拓的事情而已。他說當今的中國沒有什麽大人物,唯一一個大人物就是我的老師——曾文正公,別的人我一掃而空之。我們想一想,曆史上有多少人在生的時候不可一世,在死的時候很快地就灰飛煙滅?甚至他一生的功勞都被詆毀、扭曲和變形了。而曾國藩在他死後,在一個很長的時間裏,他的聲望仍然很高,地位仍然很高,在人的心目中有著精神偶像的地位。大家不可忽視這一點,他有李鴻章這樣掌握三十年大權的學生在處處維護著他,這是一個學生對老師一個最大的貢獻,也是曾國藩識人用人最成功的一點。我現在講到這裏,謝謝大家!
曾國藩家訓:三個地方看一個家庭的興敗
第一看:看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的時候才起來,那代表這個家族會慢慢懈怠下來;
第二看: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因為勤勞、勞動的習慣影響一個人一輩子;
第三看:看後代子孫有沒有在讀聖賢的經典,“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
暢遊史海,可以看到“盛不過三代”是大多數官宦之家很難逾越的魔咒。而曾氏家族卻代有英才層出不窮,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廣銓、曾昭掄、曾憲植等一代代傑出人物。探尋曾氏家族長盛不衰的奧秘,曾國藩家訓裏留給後代的“四條遺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曾國藩修身十二條戒律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一、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裏,應事時專一不雜。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譯】持神敬肅:衣冠外貌保持整齊,心思神情端正嚴肅,時時刻刻都要警惕、檢查自己是否出現了閑雜或不良的念頭。平日閑居無事時,要寧靜安泰,不要想身體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須做到專心致誌,不存雜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狀態,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機,就像早晨的太陽一樣。
【注】所謂“主敬”,是要求內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心中無我才能做到真正謙虛。《菜根譚》說:“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做到一時的恭敬並不難,而所謂“有禮”是指內心長久的恭敬,這隻有“無事時心(常)在腔子裏”的功夫才能做得到,處理日常事務時才能不被雜事兒所幹擾。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體念來複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譯】靜坐養性:每天不限任何時間,必須靜坐一小時以上,體驗聖人所教誨的仁心,使思慮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結,就像寶鼎一樣鎮定而不可動搖。
【注】“不拘何時”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謂“來複之仁心”,也就是《易經》的“一陽來複”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靜極生動)”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學》的“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之意。具體內容可以參考《三教覺迷錄》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粘戀。
【譯】起床要早。天色剛亮就趕緊起身,醒了以後一定不要有留戀安逸甚至淫邪的念頭。
【注】黎明就是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也是人身真陽生發的時候,極容易發生性交或手淫的情況。馬上起床,可以使無念的真精不會落於淫念的濁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濁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長日久,就能顯出效應。
四、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務外為人,每日以十頁為率。
【譯】讀書要專一:一本書還沒有讀完,一定不去看其他的書籍。東翻西閱地隨
意讀書,對自己的道德學問沒有一點益處,不過就是一個隻求知識而沒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須圈點十頁。 【注】常人做不到“無事時心在腔子裏”,而這個方法卻是訓練“應事時專一不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所謂的“開卷有益”則是在能夠做到“專心致誌”以後的事。
五、讀史:丙申年購《二十三史》,大人曰:“爾借錢買書,吾不憚極力為爾彌縫,爾能圈點一遍,則不負我矣。”嗣後每日圈點十頁,間斷不孝。
【譯】攻讀史書:我在丙申年購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對我訓誡道:“你為了買書而向別人借錢,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賠補還賬,你若是能夠仔仔細細地圈點閱讀一遍,才算不辜負我的一番苦心啊。”從此以後,我每天都仔細讀上十頁,如果稍有間斷,就是對父母不孝。 【注】讀中國曆史可以使人明白善惡事理,才能正確地為人處世,光宗耀祖,這是父母所希望的,為己為人,都是必要的。否則,必定成為不忠不孝之徒。
六、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譯】說話謹慎:對此要時時刻刻細心留意,這是為人處世的第一等功夫。
【注】為人處世的關鍵在於謹慎地說話,而謹言的基礎在於“三思”和“反省”。這也是能夠做到“不生氣”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譯】培養自己的真氣:能夠做到內外統一、光明正大之行,沒有奸詐計謀、行險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夠說得出口,隻有這樣,才能將真氣存蓄於丹田之中。
【注】處處心存他人,才能為人光明坦蕩;時時行險僥幸,必然處世奸詐虛偽。生活中常心存機謀算計,不論如何打坐修煉,必定不能“體念來複之仁心”。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諭:“節勞,節欲,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譯】保持身體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書上說:“(要)節製操勞,節製欲望,節製飲食。”所以,時時刻刻都像養病時一樣地保養自己的身體。
【注】“節勞,節欲,節飲食”可以說就是養生的咒語真言,其中“節欲”包括節製性欲和物欲。但人們都不能掌握節製的“度”。其實很簡單:隻要時時刻刻想象自己正處於療養時期不就可以了嗎?
九、日知所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有求深意是徇人。
【譯】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讀書,都要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不要刻意地從書中謀求深意,否則,就是曲從於他人。
【注】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2.11)。”每次溫習舊的知識時,都能有新的體會和新的發現,說明自己已經掌握了基本原則,並且能夠靈活分析和應用了。而刻意地從別人或聖人的書中去尋求深刻含義,就是書呆子,會使自己永遠沒有正確主張,做事的時候往往會屈從於他人。每天都能記錄心得體會,以免將靈感忘記,這樣既可以檢驗自己是否有所長進,又能做到“溫故而知新”。
十、月無亡所能:每月做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喪誌。
【譯】每月都能有機會複習已經學過的知識和本領:每個月必須做詩歌或短文數首,用來檢驗所學理論是多還是少,所培養真氣是否充盛。不可以一味地懶惰遲延,這樣最容易使自己的遠大誌向喪失殆盡。
【注】每月都能複習的主要指戒律。做詩的目的是用來表達誌向和情感,最能體現自己的修養和氣度。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亡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19.5)。”每月都能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做,就是“溫習”,倘若懈怠,就很容易墮落。凡是胸懷大誌的人,必須牢記這一基本點。否則,決不會有大的成就,事業也不會保持長久。
十一、作字:早飯後做字半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譯】習練書法:早飯後必須練習書法一小時。而且,所有文字方麵的應酬,都可以作為練習書法的機會。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許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積越多,就會越難以清理。
【注】經常做到早晨練習書法,可以使一天的情緒不浮躁。而且,將書信應酬也用來練習書法,可以稱之為“權變”。儒家通過練習“六藝”,就可以應酬社會的一切事務,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並且必須做到事不過夜,否則,以後就很難理出頭緒。如果通過學習已經發現了自己的壞習氣,卻不能及時改正,天長日久,就會積重難返。
十二、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譯】夜晚不出家門:出門應酬玩樂,會使人荒廢修養功夫,會使精氣耗損、神情疲憊。所以,這種不良習氣必須徹底戒除!
【注】夜間是天地、人體之氣收斂閉藏的時候,此時應該注意保養而不能耗散,這才是養生存性的自然之道。能夠抑製自己並駕馭自己的情誌,順應自然之道,
才可稱為聖人之徒。自然之道是凡人不能察覺的,倘若能夠嚴持聖人的戒律,日久必能洞悉天地!切記切戒!
曾國藩的後代
在科舉時代,這個人才群體中有秀才、監生、優廩生、優貢生、舉人、進士達20餘人。廢除科舉之後,這個人才群體中有160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不少人還留學歐美或日本等國,其中取得博士、碩士、學士和獲得院士、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職稱的多達百餘人。曾氏文化世家成員中,除曾國藩、曾國荃等因軍功受到清政府封賞外,有一大批傑出人才在許多領域為社會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外交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麵:曾國藩之子曾紀澤以駐英、法大臣兼駐俄大臣的身份,於1879年赴俄談判,據理力爭,收回伊犁南境地區五萬平方公裏的領土。曾紀澤的兒子曾廣銓,精通英語、法語、德語和滿文,曾擔任清政府駐韓國和德國大使,後擔任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總辦,是著名的翻譯家。在湘鄉曾氏文化世家成員中,還有曾約農、曾寶葹、曾憲森等翻譯家,都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在數學方麵:曾國藩次子曾紀鴻是當時著名的數學家,有《對數詳解》、《圓率考真圖解》、《粟布演草》等著作行世。曾紀鴻的後裔曾廣鈞、曾昭權、曾昭桓、曾憲源、曾憲琪,以及曾國潢的玄孫曾憲澄(美國史蒂芬斯學院數學係碩士),第六代孫曾衛(南京大學數學係學士、上海財經大學管理學碩士、現任南京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保險係主任)等都精通數學,他們或以數學為專業,或供職於與數學相關的公路、鐵路、電機、采礦、計算技術等行業。
在化學化工方麵:曾國華之孫曾廣植(又名廣錡),先後畢業於美國馬裏蘭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化學碩士學位,1957年回國後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是我國味道化學理論的創始人。曾廣植兩兒一女,分別以化學氣體元素命名。長子曾昭氚,留美化學碩士和工商碩士;次子曾昭氙,留美化學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女兒曾昭氕,美國俄亥俄州玄大學化學博士。此外,曾廣植的次媳容勤奮也是留美化學博士、芝加哥大學Loyala大學博士後;女婿孫永奎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化工博士。可以說,曾廣植這個家庭已成為湘鄉曾氏文化世家中新興的化學世家。曾國潢之曾孫曾昭掄,1926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博士,建國後先後擔任北京大學化學係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化學研究所所長,教育部副部長,是我國新型化學的奠基人之一。
在文化藝術方麵:曾國藩的曾孫曾昭杭,上海美術專門學校畢業,從事美術教育,1949年前曾任長沙華中美術學校校長。曾國潢的曾孫女曾昭燏是著名的文博專家,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長;曾孫曾紹傑是著名篆刻書法家,台灣文化大學教授;玄孫曾憲滌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曾在《法西斯細菌》劇中飾演主角,後導演多部電影。曾國荃的玄孫曾憲傑是著名畫家,曾聘為澳門華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聯合國文教委員;玄孫女曾憲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長;玄孫曾憲棨,美國奧克蘭加州大學大眾傳媒學碩士,台灣“國防電視製作中心”主任。此外,湘鄉曾氏文化世家成員在書法藝術上大都造詣頗深,如曾國藩、曾國荃、曾國潢、曾國華、曾紀澤、曾紀鴻、曾紀芬、曾廣鈞、曾寶蓀、曾約農、曾昭燏等,其中曾國藩、曾國荃、曾紀澤、曾昭燏的書法藝術成就尤高,後人以書法家視之。
在軍政與實業方麵:曾國葆後裔中有十餘人進入軍界,其中五人是黃埔軍校的畢業生,曾廣泰和曾廣钅榮在國民黨軍中先後授予少將軍銜。曾國潢的曾孫曾昭承,哈佛大學經濟科碩士,曾任台灣工礦公司總經理;曾孫曾紹傑,既是書法家,又曾擔任台灣電力公司董監。
在醫學方麵有曾寶菡,她是曾國藩之曾孫女,廣濟醫學院畢業,獲博士學位,曾任廣濟醫學院兒童骨科部主任。曾憲森是曾國藩的玄孫,曾在湘雅醫學院任教,其女兒沈一(隨母姓),北京海澱醫院護士長。曾憲文是曾憲森的弟弟,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洛陽第三人民醫院主治醫師,他的女兒曾利,河南醫學院畢業,副主任醫師。曾憲文的孫女曾子淩,河南新鄉醫學院畢業,醫師。曾憲衡亦曾國藩玄孫,湖南醫學院教授……曾國藩直係六代,從事醫務工作者多達18人。曾昭懿是曾國潢的曾孫女,她是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曾任北京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北京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國葆玄孫曾憲訂,是第四軍醫大學畢業,曾任武漢市第五人民醫院一分院院長。湘鄉曾氏文化世家,從事醫務工作者近30人。人稱“杏林世家”。
此外,在農業科技方麵有曾憲樸,他是曾國荃之玄孫,英國倫敦大學理科碩士、澳大利亞大學終身教授,建國後任四川農學院教授,是我國園藝學會第一任理事長,曾任農業部經濟作物總局副局長;在鐵道交通方麵,有曾昭桓和曾昭億,都是曾國藩之曾孫。曾昭桓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鐵路土木工程係,歸國後先後任複旦大學、廣西大學、交通大學教授;曾昭億畢業於南洋大學鐵路管理科,先後聘為湖南大學教授、長春商專教授。在電機學方麵有曾昭權,他是曾國藩之曾孫,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畢業,建國前後任湖南大學教授、電機係主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湘鄉曾氏文化世家的大人才群體中,有一批傑出的女性人才。除前文中已提及到的曾昭燏、曾昭氕、曾寶菡、曾昭懿、曾憲楷外,曾國荃的玄孫女曾憲植,1927年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192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同葉劍英結婚,1946年曾任鄧穎超的秘書,建國後曾任全國婦聯副主席。曾國華之孫女曾廣鏞,創辦長沙淑慎女校;曾國藩之曾孫曾寶蓀,創辦長沙藝芳女校;曾寶荀,主持長沙藝芳小學。此外,在曾氏文化世家的女性人才群體中,還有三位才女媳婦。一位是郭筠,曾國藩的兒媳,曾紀鴻的夫人,其父郭沛霖與曾國藩為同科進士;二位是劉鑒,她是曾國荃的兒媳婦,曾紀官的夫人,她的祖父是清嘉慶朝大學士劉權之;三位是陳光璐,曾國潢的兒媳婦,曾紀梁的夫人,她的祖父陳岱雲與曾國藩為同科進士。這三位才女媳婦對曾氏文化世家的形成和發展所取的促進作用較大。另外,曾氏家族女兒所生之子,也有不少傑出人物。如:聶其傑,是曾國藩之女曾紀芬與丈夫聶緝椝之子,建國前曾為上海總商會會長;俞大維,是曾國藩孫女曾廣珊與丈夫俞明頤之子,1946年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1949年去台灣後曾任“國防部部長”;張庚,是曾國藩曾孫女曾寶菱與丈夫姚源倫之子,建國後曾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這些傑出人才,可以視為湘鄉文化世家人才群體的外延。
曾氏文化起源於曾國藩的祖父曾星岡,形成於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曆經八代,至今已有160餘年。在此160餘年間,中國社會經曆了清代後期短暫的“中興”、帝製的終結、民國的動蕩、建國後三十年的折騰和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年的發展。這個以耕讀傳世、軍功起家的文化家族在此社會巨變之際,也飽經風霜,深深地烙下時代的印記。這個文化大家族中,有因同情戊戌六君子而服毒自殺的曾廣和;有在抗戰中血灑疆場的曾昭正;有出於民族義憤投筆從戎的曾昭鏻;有192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革命家曾憲植。也有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曾昭懿和曾憲洛等。對湘鄉曾氏文化世家來說,160餘年的風風雨雨,不僅沒有被摧毀,而且正以一種蓬勃之勢向前發展,這不能不說是一奇跡。
曾氏文化世家將耕讀孝友作為治家理念,實際上向其子孫後代指明了社會發展的三個基本法則。
第一個法則是:做事與做人同等重要。“耕讀”可以代表做事,做事要有做事的態度。曾星岡、曾麟書以及曾國藩兄弟等對如何做事均有論述,歸結到一個字就是“勤”,或者“早”。這個興旺的家族,必定是個勤勞家族。“孝友”可以代表做人,做人更有做人的藝術。曾星岡、曾麟書以及曾國藩兄弟對如何孝敬父母長輩、如何恭敬師長同僚、如何關心部屬幕賓、如何友愛兄弟子侄、如何睦誼鄉黨鄰裏,也都有大量的論述。勤、早、孝、友是曾氏家族傳家的法寶。
第二個法則是:發展要以繼承為基礎。“耕讀”二字來說,“耕”是基礎,是謀生存;“讀”是提高,是謀發展。“孝友”二字來說,“孝”是對前輩的繼承,“友”是對自身的發展。打好基礎,努力提高,重視繼承,講究發展,這應該是這個家族發展為文化世家的著力點。
第三個法則是:家族的發展必須融入社會發展的主流。從耕讀孝友的本義來說,是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的。耕的本義是耕田,它的社會意義是指某種勞動,教書的稱作“舌耕”,寫作的稱作“筆耕”,即使是思想家的思考,也是一種耕耘,所以漢代楊雄《法言》說:“耕道而得道”。社會發展了,耕的手段和對象都要隨時代進步。耕、讀、孝、友,同樣必須跟上社會的進步,甚至走在時代的前列,家族的文化才能發展。
張瑞敏:人不成熟的五個特征
人成熟與不成熟跟年齡沒有關係,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能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就是能不能把我的世界變成你的世界。這個社會有很多的成年人,還沒有脫離幼稚的行為。
一、人不成熟的第一個特征——立即要回報
他不懂得隻有春天播種,秋天才會收獲。很多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剛剛付出一點點,馬上就要得到回報。(學鋼琴,學英語等等,剛開始就覺得難,發現不行,立即就要放棄。)
很多人做生意,開始沒有什麽成績,就想著要放棄。有的人一個月放棄,有的人三個月放棄,有的人半年放棄,有的人一年放棄。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麽輕易放棄這個趨勢的生意,但是我知道,放棄是一種習慣,一種典型失敗者的習慣。所以說你要有眼光,要看得更遠一些,眼光是用來看未來的!
對生活中習慣放棄的人,有一句話一定要送給你:“成功者永不放棄,放棄者永不成功。”那為什麽很多的人做事容易放棄呢?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過:
窮人有兩個非常典型的心態:
1、永遠對機會說“不”。
2、總想“一夜暴富”。
今天你把什麽機會都放到他的麵前,他都會說“不”。今天你開飯店很成功,你把你開飯店的成功經驗,發自內心的告訴你的親朋好友,讓他們也去開飯店,你能保證他們每個人都那開飯店嗎?是不是照樣有人不幹?所以這是窮人一個非常典型的心態,他會說:“你行,我可不行!”
一夜暴富的表現在於,你跟他說任何的生意,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掙不掙錢”,你說“掙錢”,他馬上就問第二個問題“容易不容易”,你說“容易”,這時他跟著就問第三個問題“快不快”,你說“快”!這時他就說“好,我做!”嗬嗬,你看,他就這麽的幼稚!
大家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種“又掙錢,又容易,又快的”,沒有的,即使有也輪不到我們啊。所以說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懂得付出。那為什麽你要付出呢?因為你是為了追求你的夢想而付出的,人就是為了希望和夢想活著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沒有追求的話,那一輩子也就沒有什麽意義了!
在生活中你想獲得什麽,你就得先付出什麽。你想獲得時間,你就得先付出時間,你想獲得金錢,你得先付出金錢。你想得到愛好,你得先犧牲愛好。你想和家人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你先得和家人少在一起。
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你在這個項目中的付出,將會得到加倍的回報。就像一粒種子,你把它種下去以後,然後澆水,施肥,鋤草,殺蟲,最後你收獲的是不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回報。我們這個項目也是一樣的!
一定要懂得先付出!不管在這個項目當中,還是在生活中,你一定要懂得付出。你不要那麽急功近利,馬上想得到回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你輕輕鬆鬆是不可能成功的。
二、人不成熟的第二個特征——不自律
不自律的主要表現在哪裏呢?不願改變自己。
你要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你要改變你的壞習慣。其實,人與人之間能力是沒有多大區別,區別在於思考方式的不同。一件事情的發生,你去問成功者和失敗者,他們的回答是不一樣的,甚至是相違背的。我們今天的不成功是因為我們的思考方式不成功。
願意背後議論別人:如果在生活中,你喜歡議論別人的話,有一天一定會傳回去,中國有一句古話,論人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消極,抱怨:你在生活中喜歡那些人呢?是那些整天愁眉苦臉,整天抱怨這個抱怨哪個的人,還是喜歡那些整天開開心心的很大肚的人?如果你在生活中是那些抱怨的,消極的人的話,你一定要改變你性格中的缺陷。如果你不改變的話,你是很難適應這個社會的,你也是很難和別人合作的。
生活當中你要知道,你怎樣對待生活,生活也會怎樣對待你,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所以你不要消極,抱怨,你要積極,永遠的積極下去,就是那句話:成功者永不抱怨,抱怨者永不成功。
三、人不成熟的第三個特征——經常被情緒所左右
一個人成功與否,取決於五個因素:
1、學會控製情緒
2、健康的身體
3、良好的人際關係
4、時間管理
5、財務管理
如果你想成功,一定要學會管理好這五個因素,為什麽把情緒放在第一位呢?把健康放在第二位呢?是因為如果你再強的身體,如果你情緒不好,就會影響到你的身體。現在一個人要成功20%靠的是智商,80%靠的是情商,所以你要控製好你的情緒,情緒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人與人之間,不要為了一點點小事情,就暴跳如雷,這樣是不好的。
所以在生活中,你要養成什麽樣的心態呢?你要養成“三不”、“三多”(不批評、不抱怨、不指責;多鼓勵、多表揚、多讚美)。你就會成為一個受社會大眾歡迎的人。
如果你想讓你的夥伴更加的優秀,很簡單,永遠的激勵和讚美他們。即使他們的確有毛病,那應該怎麽辦呢?這時是不是應該給他們建議?在生活中你會發現有這樣一個現象:有人給別人建議的時候,別人能夠接受,但是有人給別人建議的時候,別人就會生氣。其實建議的方式是最重要的,就是“三明治”:讚美、建議、再讚美!
讚美和吹捧是有區別的,讚美有四個特點:
1、是真誠的
2、是發自內心的
3、被大眾所接受的
4、無私的
如果你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去讚美,那就是拍馬屁。當你讚美別人時候,你要大聲的說出來,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咬住你的舌頭!
四、人不成熟的第四個特征——不願學習,自以為是,沒有歸零心態
我們向誰去學習呢?向成功人士學習!
你要永遠學習積極正麵的東西,不看,不聽那些消極,負麵的東西。一旦你吸收了那些有毒的思想,它會腐蝕你的心靈和人生的。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裏,學習是你通向未來的唯一護照。在這樣一個速度、變化、危機的時代,你隻有不斷的學習,你才不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一定要有學習、歸零的心態。去看每一個人的優點,“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五、人不成熟的第五個特征——做事情靠直覺,不以事實為根據
很多人還沒有開始做,就說這個業務太難了,不好做。有的人做了,有幾個人沒有做,就說我們這個地方太窮了,這個加入的費用人們接受不了,有的人說網上的虛擬的東西人們根本不接受,或者說如果按我的方法一定行得通等等。
這些都是他的個人直覺,但是他不是以事實為依據,不喜歡成功人士教給他的經驗。
六、人不成熟的第六個特征——做事情不靠信念,靠人言
很多人做事不靠信念,喜歡聽別人怎麽說。對自己所做的事業,沒有100%的信心,相信和信念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相信是看得見的,信念是看不見的。
就像共產主義,現在有誰看到共產主義實現了,是不是沒有人看到?但是就是有人為了共產主義事業,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因為他們相信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其實他也沒有看到共產主義的實現,但是他就是相信,他對沒有看到的東西還相信,這就是一種信念!
信念是人類的一種態度,但是很多的人他們做事,不靠信念的,而是要聽別人怎麽說。
這裏不是說別人的建議不要去聽,你可以去參考,但是你要記住,你來做這個生意是為了實現你的夢想,實現你自己的價值。其他的人是不會關心你的夢想的,隻有你自己關心你自己的夢想,隻有你自己關心你自己能否真正的成功。這才是最重要的!隻要你的選擇是正確的,永遠不要在乎別人怎麽說。
人不成熟的六個特征,你們自己去對照,哪一個特征是你有的,你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裏改正。隻要你相信你自己能夠戰勝自己的不成熟,你就會逐漸的成長、成熟起來,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那種生活,你就會實現你時間自由、財務自由、精神自由的人生夢想!
任正非十論幹部選拔:猛將必發於卒伍,宰相必取於州郡
1、堅持從有成功實踐經驗的人中選拔幹部
幹部選拔的最高標準是實踐。
我們強調要從有成功經驗的人中選拔、培養,反對紙上空談。當然有些成功經驗是很小的,但也是成功的。有成功經驗,就表明管理者有一定的方法論,以及領導能力,他們經過培養,容易吸收公司的管理方法。
為什麽要選拔成功經驗的人呢?不管大項目成功、小項目成功,他們總有一個適用的方法論,他們已不是僅僅擁有知識,而是知識已經轉換成為能力。這些人再被培養後,又善於總結與自我批評,那麽他們就會再有一點進步,貢獻就會再大一分。
我們要堅持從成功的實踐中選拔幹部,堅持“猛將必發於卒伍,宰相必取於州郡”的理念,引導優秀兒女不畏艱險、不謀私利,走上最需要的地方。
在幹部選拔中,一定要強調責任結果導向,在責任結果導向的基礎上,再按能力來選拔幹部。第二,強調要有基層實踐經驗,沒有基層實踐經驗的機關人員,不能直接選拔為管理幹部。如果要當行政幹部,必須補好基層實踐經驗這堂課,否則隻能是參謀。
2、機關幹部必須到海外去鍛煉
機關幹部必須到海外去鍛煉,要長期身先士卒待在國外,完成全項目的工作。
我們一定要在監控有效的條件下,盡力精簡機關。在同等條件下,機關幹部是越少越好,當然不能少得一個也沒有。堅定不移地要把一部分機關幹部派到直接產生增值的崗位上去。
不懂戰爭的人指揮戰爭,這一定是高成本。總部機關的幹部一定要對自己服務的業務有成功的實踐經驗,並具有快速準確、任勞任怨的服務精神與服務能力。機關的職員也一定要有服務業務的實踐經驗。
公司總部一定要從管控中心,轉變成服務中心、支持中心,機關要精簡副職及總編製,副職以下幹部要轉成職業經理人。擁有決策權的正職,必須來自一線,而且經常轉換。以後總部不再從機關副職中選拔正職。公司強調幹部的選拔,一定要有基層成功經驗。什麽叫指揮中心建在聽得見炮響的地方,就是在這個項目或戰役上的指揮調控權在前線,機關起服務作用,炮彈運不到就要處分機關的責任人,而不是推諉前方報表的問題。
3、賽馬文化,選拔幹部要重實績,競爭擇優
選拔人才要重實績,競爭擇優,做不好本職工作的,就做不好更重要的工作。
每個員工通過努力工作,以及在工作中增長的才幹,都可能獲得職務或任職資格的晉升。與此相對應,保留職務上的公平競爭機製,堅決推行能上能下的幹部製度。公司遵循人才成長規律,依據客觀公正的考評結果,建立對流程負責的責任體係,讓最有責任心的明白人擔負重要的責任。我們不拘泥於資曆與級別,按公司組織目標與事業機會的要求,依據製度性甄別程序,對有突出才幹和突出貢獻者實現破格晉升。但是,我們提倡循序漸進。
我們強調這一點,是千裏馬都拉出來賽,跑得最快的前25% 留下來交給有關部門去考察素質,去看看牙齒啊,看看蹄口啊,看看這些東西。你們選誰就選誰,但必須在跑得快的馬裏麵選。
華為的文化是一個賽馬文化,在地區部專業業務骨幹的選拔上,給“小馬”一些機會。當然包括代表處的存量維護的專家隊伍,也可以通過賽馬來產生。
4、優先從成功團隊中選拔幹部
我們強調在英勇善戰、不畏工作艱苦的員工中選拔後備幹部,但並不意味著上甘嶺會自然產生將軍,意味著我們排斥領導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人領導一個小團隊不能成功,如何領導一個大團隊。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是指整個大勢來說的,而對基層幹部,在本職範圍內,不能與團隊一起成功,我們是不能肯定的。
5、要培養起一大群敢於搶灘登陸的勇士
我們要培養起一大群敢於搶灘登陸的勇士,這些人會不斷激活我們的組織與幹部體製。盡管搶灘的隊伍不擔負縱深發展的任務。但幹部成長後,也會成為縱深發展的戰役家。
搶灘登陸就是勇士,但是勇士能不能縱深發展成為將軍,要對選拔出來的 25% 的勇士進行培訓,培訓後進行篩選,從 25% 中選三分之一,約 8% 左 右人員推薦到幹部後備隊,這個幹部後備隊,我們就要給他們機會去實踐。對那些經過素質訓練還達不到素質目標的人,也應該是我們的英雄,給予黃繼光的稱號,但英雄不一定是將軍。
6、大仗、惡仗、苦仗出幹部
我們強調在一些艱苦地區和國家工作的幹部,如果這個幹部在市場做了也稱職,就讓他上。我們要從那些願意幹的人中選拔。所以對不同地區工作的幹部要有不同的認識、選拔、甄別,要讓他們上崗,可以當代表、副代表,可以把工資漲起來,有需要就要有導向。
我們就是要在艱苦地區培養和選拔幹部,那是不是說發達地區就不能成長優秀幹部?不是的。發達地區培養出來的幹部更要注意職業化,你的對手及客戶比你水平高得多。他們如果願意到艱苦地區來工作,作新方法的種子,我們十分歡迎,他們像白求恩一樣放棄優裕的生活環境來艱苦地區工作,那就更好了。
在世界上並不是有文化的人,一定會成為將軍,否則這麽多名牌軍校的老師,應該都是司令。當然別人也不一定成得了教授。因此,知識要在實踐中成熟為經驗與能力。因此,我強調文化素質較高的員工,應到一線去,到艱苦的工作中去取得成功。同時,您能團結的團隊越大,您也會越成功。
大仗、惡仗、苦仗一定能出幹部。總部機關、產品體係都要派後備幹部到艱苦地區鍛煉,在艱苦環境中成長,公司要在上甘嶺培養和選拔幹部。
7、以全球化的視野選拔幹部
未來公司需要什麽樣的幹部,我認為未來公司需要的管理幹部是對市場有深刻體驗和寬文化背景的人,寬文化背景怎麽理解,大雜燴,什麽都懂一點。要成為高級幹部都要有寬文化背景,幹部要進行必要的循環,這是寬文化學習的好機會。我認為是很重要的,是非常有意義的,是對大家的培養和關懷。
我們的基本策略是通過引進少量高成本的明白人,帶起來一批低成本的聰明人。我們招進來的明白人,主要要利用其經驗和方法,把自己的隊伍帶起來。我們自己的年輕人其實悟性好,激情也高,就是沒經驗,沒方法,有個明白人帶一帶,他們就能做得好。
大膽、開放、積極地引入外籍 CFO、外籍專家,與華為的優秀青年組成混合團隊,建設財經“混凝土”組織。讓有為的員工走上合適的管理與專家崗位。過去我們的管理開放不夠,使一些優秀人才得不到充分發揮,歡迎他們回來,與我們一起奮鬥。
8、優先從影響公司長遠發展的關鍵事件中考察和選拔幹部
我們要選拔培養的是對公司忠誠、艱苦奮鬥、績效結果和在關鍵事件考核中突出的優秀骨幹。
在選拔後備幹部時,也要看其在關鍵事件、突發事件、組織利益與個人利益衝突時的立場與行為。
對公司忠誠主要體現在戰勝敵人、守住家業的關鍵事件表現上。公司重視員工在關鍵事件(如當公司經營出現危機時、當公司需要采取戰略性對策時、當公司實施重大業務和員工管理政策調整時、當公司業務發展需要員工一定程度上犧牲個人短期利益時等)上的態度和言行,公司核心員工必須在關鍵事件中表現出鮮明的立場、敢於為公司利益而堅持原則。核心員工選拔首先考察關鍵事件中表現出的忠誠。核心員工的忠誠必須經得起長時間的考驗。
公司核心員工是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尤其是當公司麵對危機或重大內外部事件時可以信賴和依靠的員工群體,是一群與公司同呼吸、共命運、在各層各級各類崗位上忠實履行職責、持續奮鬥的員工。
核心員工選拔要考察員工是否忠誠,但也要考察是否具備一定的業務能力。核心員工必須具備一定的業務能力,能在公司發展麵臨重大機遇或風險時,在不同層級的崗位上,發揮一定的業務骨幹作用。但要注意,業務能力強的員工公司都可以使用,但並不一定就可以進入核心員工範圍。核心員工的忠誠與否須經時間及關鍵事件的過程行為檢驗。
9、用人所長,不求全責備
如果我們通過任職資格審查選拔出來的幹部是一種非常完美的人,這種人叫聖人,或叫和尚,外國人叫教父。這不是我們所希望的,我們希望選出來的是一支軍隊,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軍隊。我們要用科學的評價體係,大幅度提升我們以前感情化的管理。但感情化管理也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特征,就是不求全責備,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為完美的人。
決策者不能求全責備,光挑了一點錯誤也沒有、幹不了事的人。在選拔幹部上有一個比較好的透明製度,幹部也不要有消極心理。在對幹部的選拔上一定要做到所有的幹部都能勇於承擔危機,承擔風險,要挺身而出為公司而獻出自己。
在幹部隊伍建設中,對幹部要多一點寬容。要理解我們有些員工,隻要他思想、道德沒有問題,我們要用寬容的精神對待他們。我從小到大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如果沒有這個世界的寬容對待我,我也沒有今天。
要看新幹部的優點,不要老看缺點,不要求全責備,這個世界上沒有完人。當然,道德品質上是一票否決。我們在原則問題上不退讓,黨委行使一票否決,但在原則範圍內,應該還是有很多好幹部的,要敢於培養幹部。江山代有人才出,要一代代去鞏固。
我在2012 實驗室講一下戰俘和完人的故事,我們不需要那麽多完人。麥凱恩競選美國總統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我在越南當過俘虜,我為國家出過力,所以我要競選總統”。美國英雄主義的價值觀,也促使美國強大。
10、不拘一格降人才
為什麽不敢破格使用?為什麽不學習美國軍隊?諾曼底登陸的時候,李奇微還是個少校,指揮 82 師的一個營;到朝鮮戰場的時候,已經成了“聯合國軍”總司令;後來他接替艾森豪威爾任北約組織武裝部隊最高司令。短短八年時間就能這麽大的提升。為什麽華為就不能這麽選幹部?我們還是要選一些戰略狂人上來,我們才能有占領戰略要地。發現誰是千裏馬,就把誰用起來。華為公司已經沒有秘密可保了,這個人靠得住、那個人靠不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就是誰品德好,誰有能力,誰上去。當然你能力好但品德不好,我也不用你。
對優秀幹部要敢於破格提拔。我們過去太強調公平了,我們現在已經有公平的基礎了,接下來就是要敢於破格。基層員工擺平了,我該給優秀的漲就漲了,有啥了不起的?本來世界就不公平,我們也不怕一般員工跑了。領袖型的人物你不抓緊時間提拔,等到上航空母艦的時候,他都勾腰駝背,指揮不動作戰了,人的青春也就這麽十幾年。人力資源委員會在破格提拔上還是要敢於決策,這樣才能留住人心,留住人,否則的話,像有的公司挖我們一個幹部過去,就把國際市場做起來了。
“不拘一格降人才”,創造條件使優秀幹部和專家快速成長,承擔更大的責任是在當前經營環境下激發組織活力,加快幹部與專家隊伍建設,保證公司持續有效增長的重要戰略性舉措。為此,公司已有的幹部任用和個人職級管理規則和程序的基礎上,建立針對優秀人員的破格升級製度。
華為離職副總裁徐家駿:年薪千萬的工作感悟!
轉眼工作十年了,在華為的十年,正是華為從名不出專業圈子到現在成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發展的十年,見證了公司多年的奮鬥曆程。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邊學邊遊泳,走到今天。以下幾點,是這些年深有體會的經驗和教訓,值得今後再發揚。
一、“從小事做起,學會吃虧,與他人合作”
這是研究生畢業前最後一堂課,電子電路的老師最後送給我們幾句話,至今銘記。在華為的工作實踐,越發感受到這簡單的幾條的道理深刻。
從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滿足於做小事,也不是誇誇其談好高騖遠。學會吃虧不是忍受吃虧,是不斤斤計較於一時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氣關鍵時候的放棄。
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我們很多的成功,來自於敢想,敢做。
就象我第一次接到問題單,根本不懂,但敢去試,敢去解決,還真的解決了;就像我們做SPES,即使沒人、沒技術、沒積累,還有CISCO等大公司也在做,我們也敢做,敢推行,不盲目崇拜或畏懼權威,也取得了成功。
當然,這不隻是盲目的膽大,心大還意味著積極地關注廣大的外部世界,開闊寬容的心胸接受種種新鮮事物。
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這句話用來形容對IT人的要求,最貼切不過了。真正的成功者和專家都是“最不怕學習”的人,啥東西不懂,拿過來學唄。我們IT現在有個技術大牛譚博,其實他不是天生大牛,也是從外行通過學習成為超級專家的,有一次他跟我說,當年做UNIX係統管理員時,看到#提示符大吃一驚,因為自己用過多年在UNIX下搞開發都是%提示符,從未有過管理員權限。
看看專家的當初就這水平!當年跟我做備份項目時,我讓他研究一下ORALCE數據庫時點回退的備份和恢複方法,他望文生義,以為數據庫的回退是象人倒退走路一樣的,這很有點幽默的味道了。
但他天天早上起來,上班前先看一小時書,多年積累下來,現在在係統、數據庫、開發等多個領域已成為沒人挑戰的超級專家了。但是,學習絕對不是光從書本學習,其實更重要的是從實踐工作中學習,向周邊學習。
比如說我在華為覺得學到最重要的一個理念是“要善於利用逆境”,華為在冬天的時候沒有天天強調困難,而是提出“利用冬天的機會扭轉全球競爭格局”並真的取得成功,如果沒有這個冬天,華為可能還要落後業界大腕更多年份;華為在被CISCO起訴時沒有慌亂,而是積極應對,利用了這次起訴達到了花幾億美金可能達不到的提高知名度的效果。把滅頂之災的境遇反而轉化為成功的有利條件,對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也對公司高層十分佩服。
四、勇於實踐,勇於犯錯,善於反思
很多事情知易行難,關鍵是要有行動,特別是管理類的一些理論、方法、觀念。空談、空規劃一點用處都沒有,不如實際把它做出來,做出來後不斷反思改進,實實在在最有說服力。沒有實踐中的反複演練和反思,即使是人人皆知的東西要做好都其實不容易。
五、要有方法、有套路,對問題係統思考、對解決方案有戰略性的設計
西方公司職業化的專家,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論、有套路,甚至於如何開一個會都有很多套路,後來我對這些套路的研究有了興趣,自己總結出了不少套路並給部門的骨幹培訓和討論。
在一個複雜的環境下,很多問題已經不能就事論事來研究和解決,非常需要係統性的方法和戰略性的眼光。
對於一個組織的運作來講,製度和流程的設計尤其需要這一點。愛因斯坦說過:
We can‘t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 same kind of thinking we used when we created them.
六、獨立思考,不人雲亦雲
公司大了,人多了,混日子也容易了。人很容易陷入隨波逐流、不深入業務的境地,而看不到問題和危險。專家有過一個研究,雪崩發生時,一般受害者都是一批一批的,很少有單個人的受害者,原因很簡單,單個人在雪崩多發地會相當小心和警覺。
但一個群體,群體越大,每個個體就會有一種虛幻的安全感和人雲亦雲的判斷,但現實是不管群體的力量有多大,雪崩都是不可抵抗的。因此我覺得在大的機構裏,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尤為重要。
七、少抱怨、少空談、積極主動,多幹實事
我曾經是個抱怨很多的憤青,經常容易陷入抱怨之中。但多年的工作使得我有所轉變,因為知道了抱怨是最無濟於事的。世界上永遠有不完美的事情,永遠有麻煩,唯一的解決之道是麵對它,解決它。做實實在在的事情,改變我們不滿的現狀,改變我們不滿的自己。
八、對職業負責、對目標負責,對自己負責,成功者往往自覺自律、信守承諾、心無旁騖
大企業肯定會有績效考核、會有論功行賞、會有KPI、會有領導指示、甚至會有一點企業政治,但如果我們片麵地追求考核成績、片麵追求KPI指標、片麵追求權錢利益,片麵地對上負責、對別人負責,而不對自己負責、不對自己的目標負責,失去工作的使命感、責任心、熱情和好奇心,必將不能達到自己的最佳境界。
一個企業如何能夠成功營造一個環境,讓每個個體盡量發揮到最佳境界,企業也會戰無不勝。
九、多點人文修養和審美情趣,看起來與工作不怎麽相關,其實太相關了
傑出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對美的境界的追求,最偉大的科學發現,往往蘊涵著秩序、簡潔和美。
缺乏一點審美的追求,什麽UGLY的事情都敢做、不擇手段、凡事湊合,一點都不“高雅”,必將不能長久。
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關注人,幫助人,真誠待人,厚道做人
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由於媒體的作用,過分渲染了人與人之間日益冷漠、詭詐的關係,但實際的社會、社區可能真的不是那麽回事,起碼我來華為之前,對一個大企業中工作的人事關係開始還有點未知的恐懼,但實際上在這個集體中的感覺幾乎人人都能開放、真誠相待,關係融洽和諧。
所以關鍵是我們自己要能夠真誠對待他人,在與他人互動中將心比心。當然,工作中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實際上衝突也是沒有必要去避免,甚至很多衝突對組織來講,是大有益處的。
隻要我們掌握兩大原則:1)對事不對人。2)與人為善。
肯定能把適度的衝突引導到對自己、對組織都有利的方向。
十一、開放和分享的態度
在一個高科技公司工作,如果抱著保守和封閉的心態,成長肯定會受阻。
十二、做好時間管理
在華為工作十年,3650天,工作日3000天左右,這些時間是不是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了?有效的、有產出的工作時間究竟有多少?
時間管理是我在華為工作當中最大的教訓之一,可能也是公司整體性的問題,工作缺乏計劃,經常是麵臨不斷的被打斷;或者是不斷去打斷同事下屬;或者是不斷的會議、討論,占去絕大部分的時間;或者是被自己的興趣所牽引,花大量時間搞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情;或者是花很多時間在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把很難很重要的事情一直拖到非解決不可的地步然後被迫倉促行事。
真正的聰明人
首先,具有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不代表聰明。比如一個下水道工人和一個挖掘機工人,各自都是各自職業領域的老手,哪個更聰明?這就不好說了。分辨的標準不應該是針對特定領域的,而應該是普適的。
看學曆,不靠譜。我們拋開蓋茨、喬布斯這些輟學的不談,一個本科生和一個博士生哪個聰明?也不好說,說不定本科生本科期間就做出了不錯的科研成果,但是本科畢業沒有繼續做科研而直接去工作了,那他一定比博士生笨或者聰明嗎?說不準的。
看出身,也不靠譜。因為個人經曆和交友圈的關係,我周圍的很多朋友都是名校出身,北清複交牛劍HYPS什麽的很多,很多聚會上名校學生的數量遠比非名校的多,那這種情況下出身本身就不具有太大的分辨性。雖然名校出來的普遍會讓人覺得聰明點,即使是同一個學校出來的人,也會有很容易被識別出來的聰明程度的差別。
通過什麽來辨別聰明人呢?有六個標準,兩兩一組分為基礎指標,現實指標,高層指標三個類別。基礎、現實、高層的分類不是想說明輕重和高低,隻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
第一個基礎指標是元認知(Metacognition)能力
元認知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對於自我的認知過程的思考。通常表現是學習能力很強,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認知和學習過程很了解,能夠在快速的自我思考和自省後產生出優化過的學習策略。
他們懂得利用自己的認知能力的優勢和已有知識框架來調節和評估新知識的攝入,這些人能夠很快的把新知識融入到已有的知識當中。用喬布斯的話說,就是把已經劃出的點連起來,而元認知能力高的人連得特別快。他們善於從一些細微蛛絲馬跡推斷出大趨勢大格局,他們善於用一些細小的事實搭積木般的拚出大宏圖。
第二個基礎指標是具有邏輯性的思維跳躍能力
一般的交談過程,通常就是先講A,再講B,再講C,再講D……
和一些比較聰明的人聊天,或者看其他的聰明人聊天的時候,通常不是一步一步走,而是跨著大步跳的,也就是先講A,再講D,再講F,再講J……這樣。這種ADFJ的交談方式,和前麵的ABCD的交談方式在邏輯上是一樣的,並不是隨機的思維跳躍,而是一些中間的邏輯步驟,因為交談的雙方都已經提前想到,並且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心照不宣了,所以不需要每一步都講一遍,直接說下一步就好了。
跟聰明程度相仿的人交談,跳躍的節奏是很舒適的,邏輯上也能很自然的過渡。但是如果兩個人節奏差別過大,一方要經常說完A後補充說B和C才能繼續說D,甚至中間還要加個B1、B2,那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第一個現實指標是好奇心
前麵提到的元認知和思維跳躍,都屬於聰明的下層建築,最能直觀體現一個人是否聰明的標準是好奇心。
一個聰明人,通常是對生活中各種事情充滿了廣泛的好奇的,也正是這種好奇,讓他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新的知識。
好奇心和聰明程度是個雞和蛋的情況。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再強,如果好奇心不夠,那他也不會去了解各種新東西;而如果一個人缺乏對事物的廣泛了解,他就很難看到那些自己不理解的東西,也就不容易產生較強的好奇心。
用蘇格拉底的話說,“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第二個現實指標,化繁為簡,用簡單的語言解釋複雜問題的能力。
我接觸到的一些很聰明的人,很多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深入的研究,而這些聰明人的共同特點是在解釋專業問題時會刻意避免使用別人可能聽不懂的大詞、黑話和專業用語。
刻意的選用簡單的語言,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說話的人懂得換位思考,能夠從對方角度分析和評價自己的表達,是對於知識的學習具有評估能力的體現;其次,很多專業用語和大詞其實是專家直接溝通的工具,當你麵對的聽眾不是專家的時候,你就不能用這些工具“偷懶”,這樣對於說話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對於知識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更高。知乎上的一些比較有名的心理學、統計學、健身等等專業領域的用戶,解答問題時通常都有這樣的特點。
第一個高層指標,是對於觀點的態度。
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麵,比如對於自己不了解的領域少發表觀點,這其實是上麵說到的懂得越多越有好奇心的一種側麵體現;還有就是能夠容納不同的觀點,甚至完全相反的觀點,這其實是上麵提到的換位思考能力的一種側麵體現;還有就是不迷信、不執迷不悟,當新的信息和證據證明自己原來的觀點是錯誤的時候,能夠改變自己的觀點。
這幾點說起來不難,其實大家都會說,但是自身做起來的時候真的蠻難的,因為這涉及到情商、麵子等社交屬性。
第二個高層指標,是對於別人的態度。
一個人是不是善良,是很重要的一個標準。我說的善良,其實是對於別人的態度,就是說他是否能夠通過分享、輔導、以身作則等方式幫助別人改善和提高,達成共贏的局麵。幫助別人提高,想想都是極難的,大概是要把前麵的五個標準都完成的差不多才能做到。
善良者,發自內心的幫助人,不求回報;處處照顧對方的感受,不傷人麵子;
善良者行事的標準是“對不對”,懦弱者行事的標準是“怕不怕”。
當然,善良並不代表聰明,聰明的壞人多了去了,事實上,想要做一個成功的壞人,也是需要聰明的,不夠聰明的話壞事都做不到太大。
為什麽梵高窮死 畢加索富死?
窮人有窮的原因,富人有富的理由。窮人為什麽窮?富人為什麽富?因為富人會講故事,而窮人不會。梵高與畢加索都是天才畫家,但畢加索生前就是故事大王,而梵高隻會默默作畫,他們人生的境遇有著天壤之別:梵高是窮死的,而畢加索是富死的。
窮死的梵高梵高生前窮愁潦倒,雖然一生畫了900多幅油畫,但有生之年隻賣出過一幅畫,收入是400法郎……幾個月後梵高就自殺了。
梵高的一生平淡無奇,過著十足的屌絲生活;但畫作卻色彩豔麗,充滿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各種“意淫”。從《星空》到《向日葵》,都表達著梵高內心對自由的極度渴望。除了與賣笑女子廝混,梵高就隻剩下借酒澆愁了。
貧窮會殺人:梵高瘋了!他把自己耳朵割了下來。在弟弟不再提供給他生活開支的時候,37歲的梵高選擇了死亡:最終開槍自殺了。梵高是窮死的。
富死的畢加索相比於梵高,畢加索的人生燦爛輝煌。在其91歲辭世時,畢加索留下了7萬多幅畫作、數幢豪宅和巨額現金。據測算,畢加索的遺產總值達到395億元人民幣之巨。很顯然,畢加索是富死的。同樣是畫家,為什麽畢加索會如此之富有?原來,畢加索不僅是個繪畫天才,也是位營銷天才,更是個會講故事的金錢達人。
故事比畫值錢
每當畢加索要出售他的畫之前,都會先辦畫展,然後召集大批熟識的畫商來聽他講故事。講作品的創作背景,講作品的創作意圖,講作品相關的故事。一幅畫想要賣得好,先要畫得好。可如果僅僅隻是一幅畫,恐怕沒人願意為它付出高價。人們更感興趣的是這幅畫背後的故事。有了這個興趣,故事就值錢了,故事裏的畫也就值錢了。這是一種產品“貨幣化”的過程,很多人不明就裏,而天才的畢加索卻深諳此道。如今,價格昂貴的產品無不是有著生動的品牌故事,而且這些品牌故事每天還在被創新地演繹。
畢加索也“刷臉”
據說,畢加索出名之後,即使購買很小件的生活用品也喜歡用支票付款。為什麽?其實,這裏麵有個小秘密。當畢加索已經是位聲名顯赫的畫家的時候。如果他用支票購物,得到支票的店主會怎樣處理那張支票呢?畢加索認為,店主與其拿著這張支票去銀行兌換那麽小額的一點現金,倒不如將這張有著畢加索親筆簽名的支票當作藝術品,趕緊裝裱收藏起來,至少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紀念品,說不定以後還能升值賣出去。於是,為了不花錢也能購物,畢加索就用支票去結賬,這就相當於現在的名人“刷臉”。
深諳品牌溢價原理
法國波爾多有座屬於極其神秘的羅斯查爾德家族的酒莊——木桐•羅斯查爾德酒莊,木桐酒莊出產的高級葡萄酒享譽世界。自從1945年以來,木桐酒莊的莊主菲利普•羅斯柴爾德每年都會邀請眾多繪畫大師來為其設計酒標,其中就包括畢加索,畢加索為其設計了1973年的酒標。但是畢加索並沒要酒莊付他錢,而是接受一批葡萄酒作為稿酬。畢加索認為,這批酒因為貼上了自己設計的酒標,其價值必然會飆升。除了可以留下來自己喝,將來拿出去賣,也一定會有更高的溢價。由此可見,畢加索真是一個深謀遠慮的理財高手。
畢加索玩轉社交商業
帕布羅•迭戈•荷瑟•山迪亞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諾•克瑞斯皮尼亞諾•德•羅斯•瑞米迪歐斯•西波瑞亞諾•德•拉•山迪西瑪•特立尼達•瑪利亞•帕裏西奧•克裏托•瑞茲•布拉斯科•畢加索。這是畢加索的全名,恐怕連畢加索自己也未必記得住。但這個名字卻顯示畢加索家族本身就蘊含著的現代商業基因。據說,畢加索家鄉的人在起名時,除了會把祖先的名字加進去,還喜歡把和自己關係親密的親友的名字加進去,其真實目的是想拉近自己與對方的關係。在他們看來,構建誠實可靠的人際關係無比重要。我們現在說,移動互聯網的本質是社交,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是社交商業,而社交商業的基礎就是互信。可見,畢加索天生具備社交商業的基因。
梵高是窮死的,畢加索是富死的。梵高窮的原因在於有生之年無法實現與他人的價值共享,而畢加索生前就實現了品牌溢價。
畢加索有言:“我畫的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不能用肉眼看出的本質。”
《尚書·虞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舜帝告誡大禹說,人心是變化難測的,道心是幽微難明的,隻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誠懇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國家。
一是治國重在治理人心。一方麵由於人心難測又難以改變,所以對百姓不得不有所教化規範。治國者須因事為製、隨機應變,不可固守舊製,應把握“無德必亡,唯德必危”的尺度;另一方麵,要積極疏導,要從最易造成百姓心中糾結的社會問題入手,也就是要從百姓的根本利益和基本需求層麵思考問題,防止結構性利益失衡成為人心不穩的根源。要以“人道”還治人心,適時教化,及時化解社會矛盾,警惕因人心不穩導致民怨迭起、社會不穩定,要扼製不確定因素的災難性放大。
二是治國重在抓住事物發展的趨勢。趨勢生於微毫之處,故在“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就要注重防微杜漸。另一方麵正是由於趨勢生於微毫之處,往往不能被輕易察覺,也不容易區分,如同“道”一樣。因此要格外細心,慎始敬終,要格物致知,明察秋毫,保持必要的敏感性和判斷力。(《道德經 •二十一章》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道德經 •十四章》說,“博之不得,名曰微”)。
三是治國重在以精純專一的態度探究事物的本質,不被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表麵現象所迷惑,打開慧眼,運用法眼,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四是治國重在切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要以不偏不倚的務實態度(中庸之道)遵循“天道”(客觀規律),從而守中固善,統率治國綱領。(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
予之立訓,更無多言,止有四語:讀書者不賤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