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到底有沒有信仰?
希拉裏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那是因為她不了解中國人,並且不想去了解。中國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那隻能說他們實在太忙,沒有認真地去思考。
大致剖析一下中國的曆史,就會發現,幾千年來,中國一直是個儒道國家,經過千年儒道思想的“潤物細無聲”,毋庸置疑,中國人的信仰就是儒道!“一將功成萬骨枯,寒門出貴子,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如果上層追求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麽中下層追求就是:掙更多的錢,做更大的官。佛教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並不是真正的信仰,通過燒香拜佛,隻是保佑自己或家裏人平安和升官發財,因為中國人最相信的就是權勢!中國可稱得上世界上最溺愛後代國家,因為他們自己信仰的沒有實現,就會寄希望於下一代。
曾經有人說過,能與猶太人聰明媲美的就是中國人。但這麽多聰明人,經過幾千年對儒道研究探索,中國還是現在這樣一幅怪像,那麽我不得不說,儒道本身是有問題的。中國的信仰危機,並不是信仰的缺失,而是信仰的內容存在問題。即使在十年文革,反儒道,提倡“共產主義”時代,中國人也沒有放棄過儒道的信仰,“共產主義”對他們來說僅僅是一種口號,文革一結束,這種隱藏的儒道信仰立刻像火山一樣爆發!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日本人李登輝曾說過:中國人要是走不出儒道,就迎不來民主。台灣搭起了民主的框架,但台灣民眾對儒道的信仰,借選舉的名義,行儒道之實,造成了台灣民主和美國民主之間的巨大差距。這樣的民主其實是很脆弱的,一旦對儒道的進一步深入,阿扁式專製就會卷土重來,很容易就會拆掉民主的框架。
儒道對道德的描述很美好,但道德一旦與儒道本質之利益相抵觸,就會被無情拋棄,因此,社會現實很骨感。種種儒道信仰產生的瓶頸使得白岩鬆,孫海英等轉向基督教,基督教的確是一副良藥,解決了一係列生死等重要問題,獲得思想上某些方麵的自由。但隻要是藥,總是有副作用的,宗教束縛了思想的進一步發展的自由,信了宗教,就不能再去質疑“神”了。
可以說信仰的本質是:追求自由。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選擇符合自己精神世界的信仰,隻要不傷害到別人,就不必苛責。當然,信仰肯定是有層次的,曆史上之所以有罕見的巨人,是因為他們的思想不但不局限於他們那個時代,而且即使放在現在和將來,也是一種高層次的信仰。多說無益,有誌者自己去探索吧!
跟信仰儒道的國人談論這樣的思想,必定是響應者寥寥了!但我相信這種思考的價值,銘刻於此,等待曆史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