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地單邊對外開放的惡果,對等開放才是正道。真正要接軌的,是學習西方的準入製度,什麽讓你進什麽不讓你進,什麽讓你買什麽不讓你買。
在西方隻有準入製度一說,沒有所謂的對外開放。西方通過控製標準和嚴格地專利、品牌審批製度,完全可以把別國質量很好但未按它的規格做的外來產品搞成廢物,讓你的品牌無法進入它的市場,不得不象太多的中國產品一樣,不得不掛上西方當地企業的牌子上市,大錢被人家賺了,消費者永遠不知道你的品牌,更不知道你們生產企業的名字。“改開”派不琢磨如何保護本國產業和品牌的成長,巴不得以極優惠的政策輕易讓外資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攻城略地,其實很蠢。隻要所謂的對外開放還繼續下去,中國品牌做大做強的一天就絕不會出現,沒有政府的強力支持和保護,後發國家的產業的發達絕對是沒戲的。我們現在引以為豪的所謂發展,其實是外資作坊大普及,是後來潰不成軍的東南亞“四小龍”、“四小虎”經濟的放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