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盤西化”和“中國特色”都是禍國殃民

來源: 2015-02-13 16:02:52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東方明月

當你聽到“全盤西化”或“中國特色”的,你有什麽感覺。我看到是兩個人,一個是染成金發的中國姑娘說:嫁人就要嫁老外;一個是留著辮子的阿Q曰:我祖宗也曾闊過。

我反對“全盤西化”和“中國特色”,因為它們雖然在觀點上南轅北撤,但在思想方式和行動模式都驚人地相似。

1)思想上,他們對中國文化都極端不自信。所以一個要徹底拋棄中華文化,一個要關起門來做老大,拒絕外來思想。
2)行動上,無論是“全盤西化”還是“中國特色”,都必須是政府行為。否則青菜蘿卜各有所愛,有人喜歡佛教文化,就有人喜歡穆斯林、或基督教文化。沒有政府操控,即不可能“全盤西化”、也無法保持所謂的“中國特色”。
3)西方文化從埃及、希臘、中東到歐美,是千年人類智慧的結晶;中華文化從春秋到唐宋明清,是融合印度、西域、及各地少數民族文化之大成;兩者本來沒有很深的民族烙印。但“全盤西化”和“中國特色”的爭論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演化成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爭論後,就毫無邏輯可言了。
4)最後,無論是“全盤西化”還是“中國特色”,他們都說不清什麽是西方文化,什麽是中國特色。馬列主義是西方文化,民主憲政也是西方文化。禮義廉恥是中國特色,太監奴才也是中國特色。有人說,我們可以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話說的太完美了,曆史上完美理論產生的幾乎全是罪惡,就象烏托邦。其關鍵是由誰來決定什麽是精華、什麽是糟粕?是無所不能的上帝還是無所不為的偉大領袖?反正隻要是個人就不可能有這個能力下定義。文革十年整天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結果在偉大領袖的定義下,無論西方中國的,精華都被破壞了,留下來的隻有中國人的血和淚。

我反對中國學習西方的口號,因為中國的教育製度下,學習已經成為了照本宣科的同義詞,這樣的學習根本學不到別人的好東西。我也反對保持“中國特色”,沒有定義的“中國特色”什麽都可以往裏麵裝,肯定成為掌握定義權的權貴們犯罪作惡的避風港。

“全盤西化”和“中國特色”的爭論,是立足在虛無縹緲假設上的口水戰,對國家、民族和人民都毫無意義。真正利國利民的應該是開放,讓所有的思想都進來,沒有全盤也不講特色,讓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百家爭鳴,最後形成符合時代、適合中國人文環境的新文化。相信廣大普通民眾的素質要比官員要高得多,讓普通民眾在實踐中通過比較逐漸發現優劣,要比由犯罪率是民眾四倍的官員獨斷專行來定義精華糟粕要靠譜至少四倍。事實也是如此,沒有百家爭鳴就沒有中華文化,中國曆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時代都是開放的時代,全世界也莫不如此。

全麵開放是否會讓中華文化失去傳承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隻要沒有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強迫執行,中華文化就不會滅亡。請看:在西方文化環繞下的香港、台灣,甚至就在西方土地上的唐人街,中華文化的傳承仍然興旺,遠比由政府主導“全盤西化"(馬列主義化)後的中國大陸要繁榮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