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回憶中的北京 - 4

來源: 2013-05-30 16:27:30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回想童年,我在北京還住過許多地方,西四也許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了.那裏是我的親戚家,當我們家搬到郊區以後,西四就成了我們在城裏唯一的落腳點了.那時候上小學要住校,周末不想回家,就想到親戚家渡周末,沾點城裏的氣息.記得那時候,阜內大街叫羊市大街,我們住的是一個很豪華的三進帶後花園的四合院.現在還仍然想有機會進去看一看,但已經不可能了.很早以前就看到那門口掛出了新牌子,叫什麽糧食局.到如今,路過那個門口,耳邊總響起一個聲音,'麥子啊,我的麥子啊'.這句台詞似乎就來自當年一部電影,糧食.我們住的那個院子的曆史不可考,但肯定也是一個大戶人家.解放前,是一個巨賈的私宅,後來住進了十多戶人家.要知道,這十多戶人家可也都是有地位的家庭,每家都有不隻一兩間屋子,可想而知,那個院子有多大.我一時想不起來提誰的名字合適,我們在那裏的鄰居有一位叫徐遲,當年那篇大家都看過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就出自他的筆下.住在西四的時候,對那一片的胡同地形是再熟悉不過了.西四小吃店,西四菜市場,紅樓勝利電影院,地質禮堂等都是常去的地方.有個小秘密,到今天都不敢對親戚說,每天早上,他們給錢讓我出去買油餅.當時的規矩,要糧票的六分錢一個,不要糧票的八分一個,我經常是買了要糧票的,回來按沒糧票的報帳.一斤就私吞了兩毛錢.糧票究竟值多少錢,實際上我們是沒有概念的.糧票不能買賣,但在北京人眼裏,兩毛一斤是國營商店給出的客觀標準.後來,我出去當兵,在天府之國,四十今票可以換一隻還是一對藤椅,一百斤糧票可以領一個大姑娘回家當老婆.人的價值竟如此低廉.西四路口的東北與西北角有兩個很好看的二層把角建築,一個是銀行,另外一個是書店.我小時候就總在想,什麽人修的這樣的建築.後來才知道,是為老佛爺去頤和園路上修的麵子工程.這樣的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建築,北京太少了.豪華的建築都建在隻有自己才能看到的院子裏麵,北京的市容卻得不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