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死期與挽救
前些日子北京城的霧霾天氣已經預示了北京城的死期.如果政府不采取大規模的有效措施,北京城將在幾年內陷入絕望.許多人認為那是杞人憂天,北京城已經有上千年曆史,不可能在幾十年中被毀掉,但是,北京在上千年的曆史中,也沒有經曆過去這三十年所發生的變化.實際上,北京所處的地理環境本來就不適於建立一個大規模城市,尤其是大規模工業城市.北京隻所以成為一個大城市,是曆史原因造成的.主要起源是金,遼與元代的曆史原因,而在那些朝代,沒有工業的概念.今天的北京也不再是重工業城市,但人們所忽略的是上千萬人口的生存,能源消耗與重工業城市是可以相提並論的事情.北京霧霾天氣的根源有三者,依此是北京發電供暖的燃煤,二是華北平原的空氣汙染,三是北京的車輛.防止霧霾惡化的根本措施有多項,但沒有一項容易做到.最容易的也許是政府已經開始著手的,就是關閉華北地區的民營小鋼廠.一個行政命令就可以奏效,根本不管過去是如何批準這些項目的.至於說有多大影響,要看老天爺是否幫忙.在北京,如果刮東南風,華北地區的煙塵無法越過北京西北的燕山與太行山脈,肯定在北京上空聚集.如果北京持續掛西北風,那就白忙了,所以說看天.車輛管理也以行政手段幹預,每天限製上路的車牌號.有一些有錢人現在在北京幹脆養兩輛車,單雙號,保證每天有車開.但是,這樣的做法無非是加大了北京車輛飽和的趨勢. 如果二環之內隻允許公交出租與自行車通行,北京的道路交通完全是另外一番天地.車輛對空氣的汙染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越堵車,汙染越厲害,北京每天上百萬輛車停在路上放尾氣,浪費能源.至於說發電與供暖,也許是最大的待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手段是縮小城市規模或降低人口密度.北京要減少燃煤,就必須尋找替代能源,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北京不具備核電的條件,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水源.渤海的水質也許已經不能滿足核電站的要求,而且一旦核泄露汙染渤海,可能是亡國的危險.風電也是空想,華北的空氣汙染越不過西北山區,西北的風力也就不可能越過山區到達北京.北京刮風是人們自己的感覺,與工業化發電的要求相去甚遠.一個幾年前非常熱門的話題是太陽能,但這取決於如何組織這樣的行動.太陽能不可能小規模試行.一個社區投資上千萬元建立太陽能網站,城市其它部分按現有方式生存.一旦霧霾天氣發生,太陽能社區將無電可用.在全市範圍內大規模建設太陽能網站,關鍵是投資.依我的看法,唯一可行的出路是開始征收房地產稅,而房地產稅的款項專門用來建立太陽能網站.實際上,中國可以考慮的稅種有很多,關鍵是這些稅款如何花.必須有一種民眾可以公開監督的稅款花費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