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與顧誠的《明末農民戰爭史》,都是描寫明末戰爭史的傑作,拋開他的政治立場不言,其曆史功底與文字功底,恐怕是今世作家所不及,我到現在不曾通讀過,但是每次查資料的時候,讀到其中的某些片段,不由得心折而神往之,難怪毛爺爺極端推崇之,要知道毛本身是大文豪,對中國曆史之本熟極而流,其詩詞文字場麵之宏大,用詞之大膽與精巧,更是普通文人之不及,他能看得進去的小說,自然是文字中的上品。摘抄一段網友的評論,他本是寫李定國的,題目叫做《今日誰知李定國》,作者和出處就不寫了,有興趣的可去百度一下
“上中學的時候開始讀姚雪垠的《李自成》,那時候見識鄙陋,曾經崇拜地以為這就是最好的文字,最好的小說了。後來眼界略寬,漸漸不以為然,覺得很多地方完全可以寫的更好嘛,很多地方簡直讀不下去嘛,再後來又明白,我都覺得不好的地方,姚老本人更明白,但是在當時的意識形態和創作環境下,他不能不這麽寫。所以最後的第三、四卷,老頭寫完幾十年,一直到死都不願意再發表,因為心裏實在是不滿意啊。我猜他一定有個夢想,就是把一、二卷收回來,找個不受幹擾的地方重寫一遍。”
這位博主確實有眼力,看到姚雪垠的高明之處。一個作家創作的極限,往往取決於環境和見識,以姚雪垠的曆史功底,真要是有自由的環境,不必用文字為政府服務,那他筆下的草根英雄們,絕不會流於高大全假大空,他對李自成之外的人物描寫,對明朝皇帝以及君臣的描寫,比如崇禎和他的後妃們,孫承宗盧象升等大臣們,才是真正見功底的地方,對流寇的描寫也如此,比如他筆下的張獻忠,還有張獻忠的養子們,羅汝才老回回等人的描寫,要比金庸《碧血劍》新修版,最後結尾的續貂高明得多。
那篇文章也提到金庸,並將他與梁羽生比較,我覺得不用這樣比,現實生活中的金與梁,本就是知己加好友,梁羽生評論金庸,“我是隱士,金庸是國士”,他們喜歡不同的人物,選擇不同人物做主角,本是創作的偏好問題。評價一個曆史人物,必須考察他的性格與背景,體諒他們的立場和局限,李定國,鄭成功,袁崇煥,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卻都懷抱著救國之夢,隻是做事的方式不同,何必分人品貴賤高下?何不將其一網打盡?將所有英雄放在一起?
《帝國傳奇》的中國部分,尤其是明亡之前的部分,背景跟《李自成》類似,從孫元化赴京趕考寫起,引出袁崇煥孫承宗等人,以及崇禎身邊的群臣,新皇帝繼位時的理想,耶穌會與朝廷的交往,西洋科技紅衣大炮救國夢,以及他們的理想逐漸破滅,孫元化壯誌未酬身敗名裂,袁崇煥被淩遲的慘痛經曆。崇禎與他的臣子一樣,抱著拯救大明的夢想,最後卻被形勢所逼迫,不得不殺掉曾經最信賴,最寄托希望的兩個臣子,可謂性格與時代的悲劇。
至於明亡之後的中國,他們的後代成了主角,他們做事的方式,與他們的父輩不同了。孫元化的混血兒子,是小說中的男主角,張獻忠收養的義子,也是小說的重要角色,李自成的幾個義子,也有相當重的戲份,甚至崇禎的太子公主,也有精彩的重頭出演,袁崇煥收養的兒子,就是金庸筆下的袁承誌,我小說中的袁文定,還有袁崇煥的親生兒子,為他洗冤而奔走的養女,這個就留一個懸念吧。
當然梁羽生作品中,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七劍下天山》中,七劍之領袖的傅青主,徐克曾拍過他的作品,在《帝國傳奇》的前麵,老傅更是重要角色,年輕時去北京救袁繼鹹,一舉成名震動天下,後來袁去山西開書院,他又被聘為書院老師,李定國流落山西時,曾經是他們的學生,這就可以理解李定國,為啥與別的純流寇不同,他的出身和所受教育,帶有一半士大夫階層色彩,所以他後來反正抗清,深得士大夫階層推崇。
至於說老傅的後代,就是《帝國傳奇》的女主角,新大明帝國的女首相,一開始的小郎中傅郎,後來的江北第一才女,李定國的山西義妹,與鄭成功同入國子監,深得錢謙益推崇的學生,名滿江南的女狀元,名動江湖的女神醫,名滿天下的丐幫幫主,隆武冊封的監國公主,混血王子最愛的老婆,大名鼎鼎的傅明月啦。^_^ 此女與眾不同的身世,令她在各路英雄之中,能夠起到協調的角色,而且她得到眾人之信任,並有西洋丈夫的支持,包括財力與武力支持,她有足夠的能力去協調,
當然在我的小說中,也就不分來路背景,你可以看到很多人,曾經在別人的作品中,很熟悉的精彩角色,在我的小說中一一登場,不光是碧血劍中人物,同時代的其它人物,比如韋小寶和康熙,哈哈,不光是金庸筆下人物,還有寧財神筆下人物,比如老白和佟湘玉,甚至包括國外人物,比如亞瑟王和梅林,各自以不同的麵貌,出現在讀者的麵前,套用《赤壁》的主題曲,《心戰》中的一句歌詞:”一起上,痛快一場,相知最難忘,管你是來自何方?“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