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美國正通過網絡發動一場世界範圍內的“文化大革命”(
美國正通過網絡發動一場世界範圍內的“文化大革命”(三) 戴旭 在信息技術革命完成後,依托強大的信息技術和產業的基礎力量支撐,美國進行了信息經濟革命,它的蘋果、IBM、微軟、穀歌等代表的高端信息產品,控製著全球經濟食物鏈的頂端;依托信息技術和經濟革命的成果,美國輕而易舉地同步實現了信息軍事革命。美國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讓世界震驚的還是飛機投擲精確製導炸彈,現在,它的全球定位係統支撐下的軍事體係,已經可以做到一小時打遍全球和戰場上的實時精準打擊。在網絡中心戰的軍事轉型完成後,正在跳出軍事領域,在世界範圍內展開一場以信息心理戰為核心的“文化大革命”,即“賽博空間戰”。 通過電腦、手機等信息化的快捷投送方式,把自由、民主的傳統文化武器,投射到全世界特別是美國當前主要戰略對手的國民心理上,以奪取人心為直接目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美國生產和銷往全世界的信息產品自身攜帶破解對方防禦的網絡技術,如蘋果手機和平板電腦,在中國可以自動具有“翻牆”軟件的功能,使中國的過濾技術失效。這已經不是普通技術產品和商品,它本身就是可以發射美國文化子彈的“武器”。 美國自二戰後確定建立世界帝國的戰略目標後,始終將最新的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和軍事力量用於這一終極目標,如核武器、太空技術、現代化的空中力量,現在則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網絡綜合戰。 突尼斯事件和利比亞戰爭,是美國這種新戰爭樣式的最好展現:通過網絡技術壟斷和世界輿論的壟斷,美國可以任意塑造、抹黑對手形象,以正義、自由、民主、公正標榜自己,以專製、獨裁、無賴塑造對方形象,挑動對手國內騷亂、起義,然後以遍布全球的美軍基地和龐大北約軍事體係,裏應外合,經濟製裁、軍事打擊,拳腳齊上,殺死並肢解對手。 美國對中國的網絡戰,絕不僅僅是對中國一些部門和節點的“黑客”攻擊,而是全麵的思想文化進攻。通過網絡的無縫鏈接,美國將自己的思想盟軍召集起來,再利用網絡平台提供的各種陣地,對美國鎖定的戰略對手進行不舍晝夜、不分領域、不分手段的各種進攻,使對方淹沒在美國組織的海嘯般的全球圍攻中。當下的中國,所陷入的正是這種空前危險的困境。美國及一下反華分子,首先製造醜化毛澤東進而否定中國共產黨合法性的話題,或利用中國部分官員的貪腐行為把中國共產黨和政府抹黑為專製、黑暗的代名詞;然後通過其媒體和學術資助將其話題賦予合法性和權威性,接著利用網絡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群起而攻。 美國製造中國軍方黑客總部事件,應該引起中國各界的強烈警惕,它預示著在突尼斯、利比亞、敘利亞之後,美國已將世界網絡文化大革命引向中國。而中國現在互聯網上一片亂象,任何人都可以隱姓埋名或破口大罵或造謠栽贓,其混亂程度超過當年“文革”中的大鳴、大放、大字報的千倍萬倍,一些極端自由主義分子,以學者身份和學術自由的名義、一些身份隱秘的網絡偽軍在各個角落搖旗呐喊,正好給美國成建製、有組織、有計劃的網絡大戰提供了絕佳的條件。就思想文化領域而言,中國已到了背水一戰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