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打斷喬布斯:在美國造iPhone該怎麽做?
去年2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與矽穀傑出人物會餐,每個人要求提一個問題。
當喬布斯(專題)開始講話時,奧巴馬打斷了他,提了自己的問題:要在美國製造iPhone應該怎麽做?
不久之前,蘋果曾宣稱產品美國造,今天隻有少數如此。去年,蘋果銷售7000萬台iPhone、3000萬台iPad,5900萬台其它產品,幾乎全部在海外生產。
蘋果高管們認為,在海外生產不隻便宜,而且海外有大量工廠,還有彈性、勤奮、高技能員工,各方麵超越了美國,對於大多蘋果產品,美國生產已經不再是可行的選擇。
去年,蘋果每位員工的利潤超40萬美元,比高盛、艾克森石油公司甚至Google還高。在美國,蘋果有4.3萬人,在海外2萬。在19世紀50年代時,通用 汽車曾擁有40萬名員工,19世紀80年代,通用電氣也有數十萬員工。為蘋果合同商工作的員工更多:另有70萬名工程師,用來 製造組裝iPhone、iPad等。不過這些員工並不在美國,它們為亞洲、歐洲和其它地區的企業工作。
白宮前經濟顧問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說:“為什麽在如今的美國如此難以創造中產階段,蘋果就是一個證明。如果它是資本主義的頂峰,那我們就應該擔心。“
蘋果高管們認為,當下在海外生產是唯一的選擇。一位蘋果高管介紹說,在iPhone上架銷售前幾周,蘋果修改了設計,這全有賴中國工廠才能辦到。蘋果在最後變更了顯示屏設計,迫使組裝線重新調整。新顯示屏在深夜時抵達工廠。
這位高管回憶說,當時一位工頭叫醒8000名員工生產。每位員工吃些點心,一杯茶,在晚上12點換班時半小時就位,將顯示屏裝入機器。96小時,iPhone日產量就達10萬台。
蘋果前高管說:“這種速度和彈性是驚人的,在美國沒有工廠比得上。”
在所有電子企業幾乎都能聽到同樣的故事,在近百個行業,外包已經司空見慣,包括會計、法律服務、銀行、汽車製造、藥物等行業。
企業和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概念是天真的。雖然從全球來看,美國工人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但整個國家已經停止訓練足夠多的中層技工,而這正是工廠需要的。
為了保持繁榮,企業需要將工作轉向更能獲利的地區,以此為創新付錢。隨著時間推移,美國工作流失更大,比如,曾經美國引以為傲的製造企業通用等,也因為敏捷競爭者出現,不得不縮減規模。
在本文中多處談及蘋果,不過蘋果以保密聞名,它拒絕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