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剛們所代表的社會文化有沒有問題?
最近論壇興起了一股文化熱,星辰發表了《反對毛澤東,本質上就是反對中國文化》,虔謙寫了《讀龍應台,我為什麽不動容》,這兩篇文章引起了激烈爭論,支持和反對聲音的都不少。接著網上又對天津電視台《非你莫屬》主持人張紹剛和80後求職女孩劉俐俐唇槍舌劍的視頻進行了討論,網上輿論基本上是一邊倒,大家同聲譴責愚蠢、傲慢、淺薄無知、心胸狹窄的張紹剛們。
我也看了視頻,一開始還以為是個搞笑節目,雙方都在做戲,逗觀眾一樂。慢慢看出來並不是那麽回事兒,這應該是國內盛行的潛規則在舞台上的公開表演。一個節目主持和一幫暴發戶對一個弱小女孩的人格肆意侮辱,俐俐求職失敗,感到委屈,失望。
我認為,俐俐受到圍攻和侮辱,除了她的求職者身份外,關鍵在於她的海歸身份,在於她言語不卑不亢,自尊尊人態度背後的文化價值觀。這讓那幫自以為居高臨下的大佬們感到不舒服。反了天了!你一個無名小輩,到了我這地盤,你的命運完全操在我手裏,我諷刺你幾句,罵你幾句,你不好好聽著,竟然還敢回嘴?這不是找死嗎?
主持人張紹剛和那幫大佬們的個人素質問題的確不敢恭維,但嚴格說來,這不僅僅是個人素質問題,更是一種價值觀的衝突。招聘人和應聘者的人權、人格是不是平等的?在張紹剛這種人看來,絕對不平等。這才是問題所在。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前年回國所經曆的一幕幕。那次回去見到了不少老同學、同事、朋友,心裏很高興,但同時也再次親身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嚴格的等級差別。也許在國外呆久了,有點不太適應。每次吃飯,大家都要為坐席的主次之分爭論一番,互相謙讓,最後當然是職位高的坐上座;包間裏都有一兩位服務員專門侍候,倒茶、倒酒、分菜、點煙、換毛巾,除了我之外,沒有人說聲“謝謝”。侍候得稍有差錯,便會招來一頓訓斥。有一次,一個小姑娘硬生生給訓斥哭了。小姑娘哭得很傷心,我心裏感到很不舒服,可是也不好說什麽。環境使然,在那裏,你體會不到人格的平等,即使是一般食客對服務員也不尊重,吆三喝六,一副大爺模樣。 為什麽會這樣?這當然和中國社會嚴格的上下尊卑的等級關係有直接聯係,但根子還在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強調內外有別,二是講究等級,三是講究麵子,四是講究人情,五是講究關係。中國文化經曆了種種革命、改造,雖然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根子並沒有變。在中共幾十年的專製統治下,以上諸方麵實際上越來越強化,專製文化培養的主奴意識越來越濃厚。
中國多年來一直在喊,要與世界接軌,加入世貿組織以後,也強調要營造優秀的現代企業文化。可是,人們似乎並沒有學會尊重個體人格,老板和下屬的關係差不多等於奴隸主和奴隸的關係。企業中殘酷的剝削普遍存在。國外企業在和中國企業打交道時,這些問題一個個暴露在世人麵前,受到普遍譴責。首先發現的是製衣業的 “血汗工廠”,被揭露出來以後,令世界震驚。不少西方學校還把報道“血汗工廠”的DVD作為教學片放給學生看。再就是行業腐敗問題,進入中國的外國企業從一開始堅決拒絕行賄受賄到入鄉隨俗,實在是無計可施,隻得勉為其難,違背企業宗旨和規章,行賄受賄,以便可以繼續做生意。
近些年中國政府一直在世界上推銷“和諧世界”理念,但作用有限。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中國政府說一套做一套,給人一種過分實用主義,很不真誠的感覺。中國政府主張國際關係中實行民主、大小國家一律平等,扶助弱小國家,可是中國在國內實行的政策卻恰恰相反:堅持獨裁,等級森嚴、欺壓弱勢群體。內外有別,言行不一,如何取信於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