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最近北京的長安街邊是又多了一道文化亮點,那就是樹立在天安門廣場的東側,國家博物館北門廣場,高達9.5米的孔子青銅像。詳細內容請收看本期節目。
鳳凰衛視1月14日《時事開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安東:最近北京的長安街邊是又多了一道文化亮點,那就是樹立在天安門廣場的東側,國家博物館北門廣場,高達9.5米的孔子青銅像。從這座青銅像樹立 在那開始,各方的褒貶之聲也是沸沸揚揚。支持者認為無論是從曆史地位和作用來看孔聖人的雕像擺在這裏是很合適的,不過反對者也不少,反對的觀點我看了一下 一個就是置疑說天安門這樣一個神聖的地方擺人像是否合適,再有就是孔子到底能不能成為中國的代表。劉先生您覺得在長安街邊我們樹立這樣一座孔子青銅像,它 的意義到底何在?
劉申寧:這個事情我覺得是中國很重要的一個信號,它反映了中國現在正在尋找自己的文化,9米5代表著九五之尊,在天安門廣場這樣一個神聖的地方,那個地方曆來就是毛主席的像、孫中山的像,現在又多了孔子這麽大的一個塑像,應該說意義非凡。
北京長安街旁建孔子像有何寓意?
劉申寧:應該說這個事情我覺得從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來要弘揚中華文化,從那時候開始國內學界和知識界都在探討這個問題,中華文化過去2000年的一個 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孔子,我們說孔子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文化的一個代表,儒家學說是傳統文化當中的主流文化。作為一個代表他象征意義的代表著中華文化, 所以用孔子的雕像來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代表,這個也可以說得過去。過去都把他叫做孔聖人,所以代表中華文化沒有問題。
為什麽現在提出這個事情,我覺得它最大的意義在於要用中國的文化來凝聚中華民族的全民族同胞這樣的一個信念。因為我們可以說現在想你看看現在信基督 教的,信佛教的,信各種各樣教的人不管你怎麽講,當然這中間我們這些年來在思想理論教育應該說抓得也越來越緊,但是可以說從文革以後,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是 一種危機,它的危機主要表現在什麽地方呢?就表現在你這麽大的一個國家有5000年的悠久的曆史的國家,你可供使用的文化資源不多,沒有一個文化的資源做 基奠的話,你怎麽能夠提煉裏的民族精神。一個沒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怎麽在世界民族之林得以站立,這個問題至關重要的。
所以我們改革開放不能光抓經濟上的改革,它必然要涉及到政治、文化各個方麵。所以說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全麵發展,全 麵發展其中就涉及到文化,所以中華文化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有一個在重新再認識的過程。我覺得這個塑像樹立在天安門廣場,長安街附近,這是一個象征意 義,這個地方是五四運動爆發的,作為新文化運動爆發的一個源頭,依據在這個地方。90多年以前五四運動爆發,作為新文化運動那個時候提出的口號就是打倒孔 家店,打倒孔老二,砸亂孔家店,就是對孔子開道,為什麽那個時候要打碎孔家店反孔子呢?就是因為在19世紀這一個世紀當中,大半個世紀當中,中國人在洋人 的堅船利炮的打擊之下,這個國家在一天一天的坍塌崩潰。
國人的心理就覺得洋人、西方人是我們的老師,我得向西方人向洋人學習,所以向洋人學習從林則徐提出了師夷之長以治夷到張之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然後到胡適提出來的打倒孔家店,全麵的擁抱西方文化。這個在短短70年的時間裏麵,中國人的思想認識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一個人的認識在短時間內發生 根本的轉變這個是可以的,但是一個民族的思想認識在這麽短的時間發生巨大的轉變,這在世界上是沒有的。經過了這樣一個五四運動,我們說它作為一個革命運動 一直發展到了今天快一百年了,我們回過頭來分析一下,中國走過的這些道路,我們就發現了,我們像西方學習,學到最後我們並沒有掌握西方文化當中那些最精髓 的東西,我們徘徊在西方文化的邊沿,同時我們又把自己本民族文化給丟棄了,我們又落到了中國文化的邊沿,所以在中西方文化邊緣這個地方不停的滑落,這是中 國今天改革開放我們之所以出現信仰危機的大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從根開始找起,當然有一些人反對把孔子作為中國文化的根,但是你說孔子是個代表,不是說孔子就是根,但是孔子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他代表著比如說道家,都可以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部分,選一個代表人把主流文化選出來,就以他為代表。
作為一個民族的文化我是這樣考慮,一個人是可以有下意識的,整個民族的下意識就是文化,這個文化是融匯在血液當中的,這個文化是不可能鏟除的,你 要想鏟除這個文化,你得鏟除這個民族,所以說中華文化在這些年的發展當中雖然我們抓精是顧不了,但是它仍然在默默的起著作用,隻不過今天我們重新認識它 了。其實中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看清自己的文化根基,然後去批判去弘揚去發揚中華文化那些悠長的東西,把整個全民族的人凝聚起來,為了今天的改革開放做新的 事業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