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物價社會何去何從
中國經濟物價社會何去何從?
新思考
2011/1/3
近三十年, 中國經濟一直是在高貨幣發行量帶動下增長.政府主導下的大規模工業城市建設和保持低匯率的外匯政策是貨幣發行的主因. GDP年增長率不到10%, 但是貨幣量(M2) 的平均年增長率可是超過20%. 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實際GDP增長率 + 通貨膨脹率 = 貨幣量增長率 + 貨幣流動周轉速度增長率.假定貨幣流動周轉速度不變,實際通貨膨脹應該不少於10%. 考慮到信貸膨脹時, 貨幣流動周轉速度加快. 中國基本物價年增長速度應該近於15%.這符合中國基本物價每五年翻一倍或更高的事實.
中國經濟象一個長期注射興奮劑的運動員. 開始時, 少量的興奮劑還能提高成績. 隨著長期大劑量注射, 興奮劑單位效用下降, 需要越來越大的劑量達到成績. 改革開放初, 一個貨幣單位的增長還能產生幾個單位GDP的增長. 三十年後, 正好倒過來.一個單位GDP的增長需要幾個貨幣單位的發行. 整個社會物價飛升, 越來越多的人放棄實體經濟去追逐泡沫經濟如房地產.
這樣瘋狂的經濟貨幣政策何時怎樣能收場? 不少學者和廣大勞動者希望政府在控製貨幣發行和大量提高利率以抑製通貨膨脹上有所作為. 他們美好的願望能實現嗎? 筆者認為這樣天真的想法未來十年不可能, 理由如下:
第一: 共產黨的黨性決定了中國是廣大無產階級和少數先富階級的混和. 共產黨的黨章確定的奮鬥目標是實現沒有私有產權的共產主義. 讓廣大勞動者享受低物價商品和擁有房產那不是鼓勵私有產權嗎? 更有少數人想要土地所有權. 那不是公開反對共產主義嗎?
但是廣大勞動者是無產階級並不代表沒有資產階級.在共產黨的政策裏總是有少數例外的. 毛時代, 老百姓學英語, 跳舞, 和看西方的電影是要批鬥甚至進監獄的. 但毛本人和他的政治夥伴可不受這個約束. 同樣的, 鄧時代要讓少數人先富起來. 縱觀曆史, 不講公平, 公開, 公正原則, 而是提犧牲大多數人利益讓少數人先富的口號, 古今中外, 上下五千年, 恐怕隻有鄧一人. 民主製國家不用提. 古代的皇帝提倡多是正大光明和愛民助弱. 哪一個皇帝敢提讓少數皇親國戚先富? 連汪洋大盜都高舉” 殺富濟貧”.
在鄧的先富理論下,億萬農民工和他們的後代永遠隻是外國港澳台投資者/投機家製造線和城市建設工地上的廉價勞動力. 官僚階級和他們的利益集團可擁有許多不動產而不用付稅. 這正是馬克思筆下的標準資本家: 通過擁有資本權而不勞而獲.
第二: 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是不允許物價和房價下跌. 它們跌會影響GDP增長. 沒有GDP增長, 他們怎麽朝上爬? 沒有大規模基建投資,他們買官的投資能收會嗎? 他們想要更高官的開銷費用能有保證嗎?
第三: 少數先富階級是不會答應低物價和房價的. 擁有幾十上百套的房產階級會答應房價降嗎? 資本家和房產商行賄的成本還沒收回.他們能答應物價和房價下跌嗎? 外國港澳台投資者/投機家能答應人民幣增值嗎? 人民幣升值,農民工相應的美元收入增加. 在美元貿易中, 他們還怎麽最大化地剝削民工的剩餘價值?
無論自願和不自願,中國政府的印鈔機始終會開足馬力, 貨幣量(M2)平均年增長率不可能低於20%, 而且越到後越瘋狂. 五年內, 實際物價還要翻一翻.十年內,一線城市房子平均價一平方米不到十萬, 利益集團是不會答應的.當然官方的CPI永遠在3%到5%之間. 中央銀行可能一年象征性加幾次利息. 這樣廣大勞動者會認為政府有反通脹決心並繼續在銀行儲蓄.
人類曆史上很少有少數統治階級和利益集團為了被統治階級主動改良和變革的. 任何社會的進步總是在動蕩和流血中產生. 未來十到二十年,廣大農民工, 工人, 和其他的無產階級與少數先富階級的矛盾會越來越尖銳. 任何泡沫經濟總是要破裂. 物價不到最瘋狂不破裂. 矛盾不到最尖銳不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