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關釣魚台島的最早文獻出自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
釣魚島的《順風相送》,稱該島為“釣魚嶼”。其後文獻及官方輿圖亦采用“釣魚嶼”名稱,見諸如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次冊封使陳侃所著《使琉球錄》、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憲編纂之《籌海圖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欽命繪製之《坤輿全圖》(《坤輿全圖》使用閩南語發音,稱為“好魚須”[Hao-yu-su],即“釣魚嶼”)。台灣沿用“釣魚台”名稱至今。大陸現代則稱該島為“釣魚島”,有時也用“釣魚台”的名稱。
在光緒十九年(1893年)十月,即甲午戰爭前一年,慈禧太後下詔將釣魚台島賞給郵傳部尚書盛宣懷作采藥用地,詔書中寫道:“盛宣懷所進藥丸甚有效驗。據奏,原料藥材采自台灣海外釣魚台小島。靈藥產於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該卿家世設藥局,施診給藥,救濟貧病,殊堪嘉許。即將釣魚台、黃尾嶼、赤嶼三島賞給盛宣懷為產業,供采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