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3名官員非正常死亡 死因是否公布引爭議(組圖)

來源: 2009-12-30 00:00:02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導讀]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有13名官員非正常死亡,根據以往新聞報道和官方公布的調查結論,意外死亡的有3人,其餘選擇自殺的10人中,3人死原不明。剩下7人中,有4人確定是因“非腐敗”原因選擇自殺。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6463/2646359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這是“自殺”副市長楊寬生曾工作的地方。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6277/2627781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寧夏組織部副部長趙憲春。資料圖

有專家認為要求公布無異於偷窺

12月21日,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趙憲春在北京出差期間跳樓自殺;兩天後,江蘇海安縣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孫啟明在家晨練時意外墜樓身亡。

一個月來,已經有6起官員非正常死亡事件發生。從今年2月起,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13名官員非正常死亡,其中絕大多數是自殺。其生存狀態堪憂。

而同樣需要引起關注的是,他們死後引起的各種坊間猜測和爭議以及由此引發的公眾知情權與“死者為大”兩種觀點的交鋒。

在這份13人名單上,5月2日在一頓激烈的爭吵過後“情緒失控”選擇自殺的浙江湖州市副市長倪玲妹是個例外。

她是少有的女性,而且是因為家庭矛盾導致自殺行為。那麽,其他人呢?

我們不清楚他們為何離去,或許隱約知道他們為什麽離世。

但,無論什麽原因,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都是最寶貴的,我們都希望這些事情不再發生。

13名非正常死亡的官員中,隻包括自殺或者個別意外身亡的,並不是全部,然而卻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

他們中間有中部小縣城的教育局長、科級幹部,也有西北組織部副部長、廳級大員,還有長三角幹練的女副市長,層級分布廣泛。更有西南陷於打黑風暴的法院高幹,在結束生命後,留下愈發撲朔迷離的案情。

一個月6起官員非正常死亡

他們的年齡集中在40歲至60歲,正是人生收獲時期,卻自己選擇“折斷”。

他們的死法各異,跳樓、割腕、上吊……13個人中,墜樓者過半。而湖南武岡常務副市長楊寬生的選擇最為激烈——刀割、觸電、墜樓——官方調查結論認定楊是自殺,信者不禁為其扼腕歎息,為何下如此大的決心;不信者,包括楊寬生家屬,則質疑各種現場證據。

一個月6起、一年13起“官員非正常死亡事件”,輿論嘩然,更用了“頻發”這個詞來表達驚訝和擔憂。然而,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係主任毛壽龍教授對官員自殺“頻發”的說法仍然存疑。他認為相對於其他群體,官員的自殺率並不算很高,而縱向對比過去,官員自殺率是否真的達到“頻發”仍有待搜集數據求證。事實上,從表麵和數據上,人們目前都無法得出這樣的結論。

從年初的2月到年底的11月、12月,一個是春節將至,一個是年底總結,是這13人死亡最為集中的幾個時間段。

對於近一個月來官員自殺頻頻傳出,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林喆告訴記者,這可能和年底幹部要接受考核、工作壓力大有關。常年在黨校任教,她對各級官員都有著更為直接、深刻的了解。至於這些案例出現在什麽地區,則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此外,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也越來越大,這部分導致了自殺率連年上升。

林喆強調官員也是一般人,再加上工作壓力、行為不端等各種複雜的因素,因此出現自殺個案“公眾不要大驚小怪”。

而與普通人的非正常死亡相比,“政府官員”這個身份所引起的輿論效應是以幾何級數增長的。

圍繞著官員們的離世,總有各種坊間猜測紛至遝來,而腐敗、官場鬥爭、權錢交易的陰影似乎總是穿插其中,揮之不去。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丁淦林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在腐敗成為一種默認值時,官員一旦出事,對官員的道德懷疑幾乎成為公眾的一種集體無意識。

而在這13起非自然死亡事件中,根據以往新聞報道和官方公布的調查結論,意外死亡的有3人,其餘選擇自殺的10人中,死亡原因不明的尚有3人。剩下7人中,有4人確定是因為“非腐敗”原因選擇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