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策2010之經濟篇:分配體製調整勢在必行(圖)

來源: 2009-12-29 17:16:17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dy/c/sd/2009-12-28/U2598P1T1D19354054F21DT2009122815145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很多中國人希望能像美國人一樣花錢。法新社


  整體經濟 擴大內需,是中國經濟致力於上行曲線的突破口,也是中國實現小康社會無法繞過的問題之一。然而,當下的中國,少數人集中占有大量財富消費需求卻十分有限,窮人的消費需求巨大但是又不敢花錢,收入分配體製的調整已經勢在必行。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張皓雯 選題、組稿:張孫

    拿什麽刺激你,中國的消費

  長期以來,“投資驅動型”模式使經濟短期內獲得了高增長,但是這種粗放型的經濟是在消耗了後人福利的情況下實現的,很難長期維持

  “房奴”“窮忙族”“蟻族”……這是一個流行概念的時代。不過,諸多看似新潮卻又略帶辛酸的稱謂後麵,隱藏的卻是中國經濟的最大難題——內需不足。

  中國要實現小康社會,就不能繞過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內需不足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中的“短腿”。

  “到今年6月30日,中國的存貸差(存款與貸款的餘額之差)為18.9萬億人民幣,這說明,一是銀行貸不出去,社會用不了這麽多錢,二是消費不足,原本應該用來消費的錢滯留在銀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包明華引用這個數據說明中國人不敢花錢的程度。

  “已經到了不解決不行的時候了。”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說。

   中國人為什麽不敢花錢

  莊健認為,長期以來,中國“投資驅動型”經濟模式使經濟短期內獲得了高增長,但是缺乏質量,這種粗放型的經濟是在消耗了後人福利的情況下達到的,不能長期維持。而改變之道,就是減少經濟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加大消費在GDP中的比重。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人均GDP為856美元,2008年,則突破了3000美元。但是,亮麗的數字卻無助於改善內需。

  與投資和出口的增速相比,居民消費增長相對較慢,在GDP中的比重較低。2008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為35.3%,美國為70.1%,印度為54.7%。值得關注的是,2008年,印度的人均GDP僅相當於中國的三分之一。

  在很多關於為什麽印度人要比中國人敢花錢的解釋裏,都會提到,印度所有國民都享有免費醫療,教育的收費很低,貧困老人可以從政府領到津貼和免費的糧食。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大多數人不敢消費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在為未來存錢。因為子女的教育、父母的醫療,包括自己養老,都可能會是一個不菲的數目。

  而高昂的房價,讓已經不敢花錢的人變得更加縮手縮腳。12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0年《經濟藍皮書》顯示,“85%的中國家庭無能力買房”。沒能力買房的攢錢買房,而有能力買房的,買了之後,就必須削減其他消費。

  廣州的張先生告訴記者,房子像是“綁架”了兩代人:父母畢生的積蓄給他付了首付,每個月占了家庭收入三分之一多的月供讓生活顯得捉襟見肘。

  有分析認為,這種政府投資驅動的經濟體通常有“投資抑製消費”的傾向。這些年國家的財政收入和財政外收入增長很快,但是社會保障體係卻遲遲沒有大的起色,主要是因為大多數錢被投資到了基礎設施、國有企業和各種項目中去了。

  “社會保障體係不足,使人對未來支出不確定,有錢不敢花。”包明華說,隻有讓大家對未來有了明確預期,消費能力才會被釋放出來。他認為,可以通過稅收等方式把富人手裏的錢轉移到對於窮人的保障上來,比如建設廉租房等等,減少窮人的壓力,釋放他們的購買力。

    收入過低,沒能力消費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認為,社會保障體係不健全僅僅是中國人不敢消費的原因之一。在他看來,更重要的原因是居民收入過低。

  發改委專家出具的數據顯示,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領域,十多年來,勞動者報酬的比重呈下降趨勢,職工工資占GDP的比重,由最高時1980年的 17%不斷下降到2007年的11%。而《人民日報》在一篇評論中列舉的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工資一般占企業運營成本50%,在中國則不到10%。

  劉煜輝認為,由於政府主導性比較強,使初次分配更多地偏向於資本、偏向於政府。

  “應該將收入向政府和企業傾斜的狀況改變為向居民傾斜,百姓的收入比重上不來,消費就上不來。”莊健說。

   內需增長空間大

  “未來十年,是轉型的十年,中國的潛在增長因素非常多。”劉煜輝說。比如,中國的城市化率從現在的45%提升到60%以上,就意味著3億~5億農民進城,他們要買房、買家電等等,也就意味著中國有龐大的內需增長空間。

  另外,中國從政府到企業乃至家庭的資產負債表都很健康,為經濟轉型奠定了良好基礎。“像企業的負債率基本在50%以下,這是讓發達國家很羨慕的。”劉煜輝說。

  劉煜輝指出,隻要未來十年,政府積極推進收入分配,使國民財富有實質性的增長,中國的發展“無可限量”。  

    對話:收入分配體製改革勢在必行

    莊健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

  劉煜輝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 

  《國際先驅導報》:按照規劃,2020年,中國將進入小康社會。您預測一下,到時中國經濟會是什麽樣?

  莊健:我認為,中國的GDP不可能總是保持高增長,未來五年,能保持在7%~8%就很不錯了。經濟發展模式也將從依賴出口和投資轉變為出口、消費和投資的協調拉動。中國經濟將更多地注重可持續性,注重效率,更加綠色、環保,更注重長遠發展,為未來打下基礎。

  劉煜輝:要是按照現在的速度發展下去,十年以後,中國的經濟總量應該接近美國的60%。如果中國的經濟結構能夠調整成功,也就意味著增速下降,這是規律。西方發達國家轉型成功,進入以消費主打的經濟體後,GDP增長長期維持在3%~4%。中國到時候也會下降。2020年,中國的國民收入將會有很大提高,消費率將呈上升趨勢,回到50%以上。

  消費率上升意味著什麽?

  劉煜輝:中國的消費率隻有30%多,卻同時又是奢侈品消費第二大國,說明財富在向少數人集中。富人的消費需求有限,窮人的消費需求巨大,但是不敢花錢,或是沒錢消費。這樣的金字塔形社會,是不穩定的。

  我們應該向橄欖型發展,提高整體國民的收入,使中產階級的家庭能覆蓋社會總人口的40%以上。中產階級增加不但意味著社會穩定,還意味著房地產、汽車等耐用品的消費會增加,內需會被拉動,消費率會上升。

  按照中國經濟的現狀,要達到這些目標,有哪些問題是必須解決的?

  劉煜輝:中國現在一國的消費,隻抵得上美國的加州。隻有改變收入分配體係,家庭有足夠的支付能力,國民財富有實質性的增長,內需起來,中國經濟才能走上長期增長的道路。那時就業充分,所有人就都安心了,因為看到了前景。

  莊健:除了收入分配體製的改革,我認為,高科技也是中國經濟轉型不能忽視的。科技進步是引領一個國家發展比較長遠的力量。像依靠勞動力,或者資金,都不是長久的,過了這個增長階段後,需要科技進步來推動經濟增長。

  中國需要在這方麵加大投入,尤其是企業層麵的科研投入,國外大量的科研成果就是在企業產生的,直接向產業轉化。如果不注重科技,隻能處在產業鏈的低端,不能在“微笑曲線”的兩端獲得利潤。

   暢想:我希望想花錢就花錢

     胡建花 27歲 家政服務員

  說起來,我從河北農村到北京打工已經有八九年的時間了。我現在已經沒有再回到農村的打算了,因為我已經完全不能適應老家的生活了。

  我叫胡建花,今年27歲,主要做家政工作。我的丈夫也是從農村出來打工的,做汽車修理。我們倆每個月收入五六千元。在北京這個城市,這個工資水準不算高,但也足夠過得滋潤。

  不過,最近幾年,我明顯不敢花錢了,好像什麽東西都貴了。從前去超市,一百塊錢能買一購物籃東西,現在也就能裝滿半個。像大米、油的價錢比前幾年都漲了好多,但是工資沒漲多少。

  其實我和丈夫在吃飯上花不了太多錢,我們工作的地方都管兩頓飯。我們兩歲的孩子放到了農村的婆婆家。除了每個月幾百塊錢的房租、電話費,沒有太多花銷。

  我愛美,沒有小孩時,經常逛街買衣服。前幾年,我逛街時看中一件衣服,就會買,不喜歡了就不穿。現在不行,經常是看中了,想一想,然後對自己說,算了!

  為什麽不敢想花就花呢?除了物價不斷上漲外,我覺得未來不確定因素太多了。孩子小,總要給她存點錢上學;父母那邊,萬一病了,或者有什麽事呢。雖然現在小孩和父母都不需要我花什麽錢,但是以後呢?

  我突然發現,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了,負擔很重。關鍵是這個負擔是說不清的,孩子上學得花多少錢?老人病了去趟醫院得花多少錢?我心裏沒底。我們還沒有買房子的打算,實在太貴了,不敢想。

  每次拿到工資,我都必須存起來一部分才能心安。即便攢不下太多錢,有總比沒有好。

  我發現不僅僅是我不敢花錢。我身邊不敢花錢的人越來越多。我原來服務的那家人,每個月收入得有個七八千吧,可是他們要還貸款,要給我發工資,要交什麽物業水電,還要吃穿,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我能感覺到他們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稍微貴點的玩具、衣服,他們都不給孩子買。

  我還接觸過工資更高的人,好像隻要上有老、下有小,又需要供房子的,就不怎麽敢花錢。

  我很羨慕現在服務的這家,丈夫在國企,妻子在外企,每個月收入怎麽也得有兩三萬。他們的房子是自己的,工資高,福利好,很多花銷還可以報銷。他們是我見過的為數不多的可以放心花錢的人。不過就算這樣,他們也不敢每個月把工資都花掉,總要為將來孩子上學攢一部分。

  我現在最希望十年之後,上學、生病,都能像從前那樣,有國家管。拿到工資,我可以痛痛快快地全部花掉,不需要再考慮那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