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落馬官員任新職 透視省部高官複出三種路徑(圖)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電/因“三鹿”事件引咎辭職的國家質檢總局原局長李長江,已出任新職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專職副組長。
12月24日至25日,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專職副組長李長江來江蘇考察。報道說,李長江聽取江蘇“掃黃打非”工作和打擊手機網站傳播淫穢色情專項行動情況匯報,實地察看南京、鎮江的重點出版物市場,並與省領導作了工作交流。
去年9月22日,鑒於在多家奶製品企業部分產品含有三聚氰胺的事件中,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監管缺失,對此,時任質檢總局局長的李長江負有領導責任,國務院同意他引咎辭職。
透視省部高官複出三種路徑
南方日報報道,省部級問責高官複出,一向引人注目。2003年非典時期被免職的衛生部原部長張文康、北京市原市長孟學農的複出就引起廣泛關注。
三種複出各有特點
有人事專家分析,近年複出的問責高官,複出路徑大致可分三類:
第一類是安排一個不太顯著的職位。
比如張文康2003年4月被免職時已經63歲,當年10月出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至今。
第二類是對於比較年輕能幹的官員,一般先安排一個職位過渡一段時間,再調到一線重要崗位工作。
最典型的就是現年60歲的孟學農,2003年4月去職,當年9月就擔任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待遇不變。4年後的2007年8月,孟學農被任命為山西省委副書記、代省長,2008年1月正式當選山西省省長。但這次任職377天後,發生了襄汾尾礦潰壩事故,他於 2009年9月14日去職,成為五年內兩次去職的部級高官。
第三類也是對於比較年輕能幹的幹部,閑置一段後,直接調到其他重要部委工作。
比如,現年60歲的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解振華,2005年12月因鬆花江汙染事件而引咎辭職,待職一年後,2006年12月出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正部級)。在最近的哥本哈根2009年全球氣候峰會上,解振華擔任中國代表團團長,引起關注。
其他官員複出也受關注
除了這些省部級高官,市縣基層的問責官員複出現象也成為媒體報道焦點:
今年3月份,同樣因“三鹿”事件受處的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原副司長鮑俊凱,出任安徽省出入境監督檢驗局局長、黨組書記;
去年10月因膠濟鐵路超速事故被免職的原濟南鐵路局局長耿誌修,今年以鐵道部安全總監的身份參加公務活動;
去年因“甕安事件”被撤銷黨內職務的原甕安縣縣委書記王勤,數月後調任貴州黔南州財政局副局長;
2007年因“黑磚窯事件”被撤職的山西省原洪洞縣副縣長王振俊,早已複出並任該縣縣長助理職務;
原重慶市彭水縣縣委書記藍慶華因“彭水詩案”被免職,兩個月後被任命為重慶市統計局副局長……
■聲音
應通過製度化程序讓可以複出的官員複出
對於問責官員的複出,也有網友認為,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單學剛認為,目前我國官員問責製不斷規範和完善,而與之相對應的官員複出機製需要進一步健全,相關規定比較模糊、籠統,必須通過製度化程序讓可以複出的官員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