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樓價走勢嚇人 恐形成惡性泡沫(圖)

本帖於 2009-08-14 18:45:44 時間, 由超管 論壇管理 編輯

北京8月12日電(評論員 張沐)當前,中國尚未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廣大居民的購買力仍處於低穀,然而房地產市場卻是一片火爆喧鬧,房價逆勢上揚,節節攀升。其中,不乏業內外相互勾連的惡性炒作、一些專業人士偏執的煽風點火。有權威文章稱,全國房市“迎來一場猛烈的投機性漲價風潮”,各地必須迅速遏製此風。新近,中國央行、銀監會、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國家稅務總局等六部門先後對房地產市場發出了加強監管的信號。所謂殷鑒不遠,去歲以來的世界金融海嘯,正是美國國內不斷炒熱樓市,燃點引信,導致大規模次貸危機的爆發,而後相應蔓延到金融乃至實體經濟,造成一係列的連鎖效應,而形成全球規模的嚴重經濟危機。中國當局深知這是很真切實在的教訓,絕不會重蹈覆轍。

  由於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加以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一時間推高了房價的一路飆升。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到來,房市開始走低,新樓盤空置率劇增,令業內人士叫苦不迭。怎奈世事難料,泡沫消停不到一年,今年開春後出人預料地不斷衝高。嚴格地說,自2007年10月之後,新開工樓盤開始下降,2008年起投資從高向低一路下滑,直到今年上半年的投資並未明顯恢複,且上半年的投資增長中大部分是在原有項目的複建與安裝上,而新開工樓盤、購置土地都還是下降的。這長達一年多的新開工與投資的下滑決定著未來供給量的下滑。而去年以來的巨大庫存在4至6月份的銷售高速增長中,居然神話般被迅速消化了。房價接連爆炒上翻,地產業全麵火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整個今年上半年的房地產銷售麵積同比增加了31%,銷售額同比增長53%。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g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0908/12/101045481.jpg" border=1>
房地產市場一片火爆喧鬧,房價逆勢上揚,節節攀升。

  尤其自6月以來,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首次止跌回升,南京房價環比則已連漲4個月,該市還出現市排長龍搶購樓房的現象,其高端住宅仁恒江灣城3天半就熱銷了10多億元。廣州一官員稱,現在廣州房地產市場價格已經上漲70%至80%。隨著部分城市出現新的地王,有的城市房價已提前進入“3 萬元時代”,有的城市“一個電話漲一千”,開發商捂盤惜售,集體狂歡,普通百姓心急如焚,望樓扼腕歎息。部分城市房價再度狂漲暴升,高到近乎荒唐的地步。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認為,“至少有80%的人是買不起房的!房價泡沫很嚴重。”

  房價收入比,是全世界很多城市判斷房價正常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但一些房地產開發利益群體斷言這個指標根本沒意義,原因是“隱形收入不計算在內,無法統計”。甚至認為,房價的漲幅與國民收入的增幅相比仍比較低,以此來證明房價不高、房子不貴。更有房產大亨侃侃而談“中國有錢人太多了,房價太便宜了”,甚至公然宣揚“離婚買房也是拉動內需”、“隻為富人蓋房”等主張。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和多家機構的數據顯示,高檔公寓、別墅類項目占到了5月份以來新開盤項目總量的40%。

  現實的狀況是,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收入14638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74元,增長12.9%。不過,央行最新問卷調查顯示,城鎮居民收入感受下降至199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有關專家稱,製約公眾工資增長和消費“感覺”的,不單是收入和消費的絕對增長幅度,還有住房、養老、醫療、教育等公共產品供給與保障。普通工薪階層是社會的大眾,能有多少隱形收入呢?而完全漠視房價收入比的房價,純粹是漠視住房的民生需要。

  著有暢銷書《次貸危機》的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經濟師孫兆東指出,在金融危局之下,全球房地產價格衰落,全球經濟也步入周期性調整及衰退。然而,中國的房地產以及中國的房價卻一枝獨秀,逆勢堅挺,尤其是近期中國的局部房地產價格快速拉升,成為人們難以讀得懂的房價迷局。

  要知道,房地產業是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也是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尤其在中國,自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施行住房貨幣化分配的改革,由此帶動了十餘年的中國房地產振興,對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拉動效應。同時,城市化率是考驗中國長期經濟發展進程的重要因素,中國要達到發達國家平均 70%以上的城市化率還要許多年,這就決定了這個產業的朝陽性。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房地產業的興旺發達更呈勢不可擋的氣勢。而土地收入是政府次於稅收的第二財政,也決定著當政府被捆在土地財政的馬車上時,就必須讓這個朝陽行業不但盡可能地延長產業的生命周期,還要盡可能的保證其發展的平穩,至少減少其大起大落的波動,縮短其波動期間。

  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認為,在中國,“房地產不僅是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還是先導產業,直接間接拉動了1/4的GDP。首先,房地產業在給其他行業製造需求,如果沒有房地產和工業地產的發展,就不會帶動鋼材、水泥等生產資料的需求;其次,房地產本身還是投入品,投入到其他行業中,比如發展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和旅遊中心,都是需要以房地產為先決條件的,需要房地產提供生產資料和載體。”董藩說,“房地產是我們提供內需的重點。沒有房地產業,其他行業根本就沒法發展。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是房地產業救了中國經濟,現在也是一樣。房地產業不管出現多少磨難,客觀上它還是起到了拯救中國的責任。”“現在除了房地產和汽車業,其他產業都是相對過剩的。房地產依然是最保值的投資產品,而且直接和間接拉動了經濟的增長,所以說房地產正在拯救中國。”

  據認為,2008年的房地產市場並不是受經濟危機影響而蕭條的,主要是受國家宏觀政策調控的影響。進入2009年,在國家和地方多重救市舉措之下,各個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先後出現回暖跡象。分析中國的大行業狀況可以發現,除了房地產和汽車業之外,其他行業都或多或少存在生產力過剩的現象,所以在這輪經濟危機中,房地產和汽車業受衝擊較小,並提前複蘇是很正常的。當前因房地產銷售火爆,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不少銀行收緊二套房政策,人們猜測是不是國家政策調控要變風向?其實這是為了打擊樓市倒賣的炒作之風,基本政策不會變。業界認為市場依然走穩。整體i市場趨向恢複是正常的。買房者2008 年很多人在等,一直等到2009年,終究要出手。到6月份為止,全國房地產銷售增長了31.7%,而新開工項目和去年同比下降了10.4%,這意味著土地供應總量大幅下降。如果打壓隻能帶來市場進一步震蕩,市場的需求是真實的,越打壓反而會帶來投資性需求。對於國家而言,房地產垮了,國民經濟一定會到很大的拖累,這是密切相關的大事情。

  問題在於,麵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正經曆新一輪的漲價行情。在很多地區,二套房貸款政策執行滯後或不嚴格,助長了炒房風。另外,一些地方的壟斷企業、銀行甚至政府部門趁機掀起“團購風”,以大大低於市場的價格將一些熱點樓盤搶購一空。這些購房者往往積存多套房子,這種購房形式基本屬於投機炒房,將房子迅速流入市場轉賣,變相抬高房價。在北京市場,就有銀行和大國企在低價團購熱點樓盤,名義上是為員工購房,但據了解,這些低價團購來的樓盤,卻很少用作自住。據了解,一直以來開發商就格外青睞銀行以及政府公務員,一些大房產商曾經對銀行員工發起過“團購”活動,降價幅度高達30%以上。

  今年的“地王”爭奪戰中還出了更多國企甚至央企的身影,近兩個月間,北京已有6塊土地被央企拍走。這一波使北京出讓溢價率超過100%的地塊比重在短短一個月內由17%躥升至56%。雖然這些央企普遍在房地產行業涉足未深,但決策的果斷性和出手之大手方被業內視為“十餘年罕見”。應該注意的是,不少央企扮演著房地產“行業新兵”角色,但參加“土地爭奪戰”很大程度並不是為了業務延續,而是開拓。這種開拓行為至少能反映出房地產領域的確是令人眼紅很賺錢的行業;同時也折射出目前實體經濟環境仍不容樂觀。所以,即使從來就沒有經營過房地產,國有資本也急於於向房地產領域流動。盡管未必是在搞開發,卻已經加入了炒房大軍。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新地王的誕生對周邊房價的拉高效用越來越明顯。這種脫離實際價值的價格虛漲無疑蘊含著巨大的泡沫成分,央企 “不計成本、隻管舉牌”掃蕩式土地采購無疑在為這種泡沫推波助瀾。但泡沫越大,未來需要的支撐也就越大。一旦政策效能消退,樓市將被迫進入自我調整,不僅會殺傷金融係統,更會給整個國民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如果缺少有效的管控,恣意釋放的後果往往是災難性的。

  業內分析家認為,這一輪房價上漲很大程度上反映為一種投機心理,並不能真實反映百姓實際購買力,目前的房價依然遠遠超出百姓的承受能力。各地政府、銀行等應該合力使房市駛入健康軌道,而不是放任投機性炒作毀了房市回暖、擠掉泡沫的大好契機。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強調,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一些長期製約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體製機製矛盾更加凸顯,改革必要性和緊迫性更為突出。因此,要推進民生價格監管方式改革,繼續加大清費治亂減負工作力度,完善糧食、生豬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製和調控體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壟斷行業價格監管,促進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機製。抓緊推進醫療價格改革,改進房地產價格和收費監管。

  今年8月4日,國家統計局撰文提醒政府必須警惕房價高漲,稱高房價已成製約消費啟動的最大阻力;一旦房價大幅下降,地產金融危機不可避免。此前,銀監會、國土資源部和國家發改委先後發過相關房地產市場的通知。先是銀監會收緊二套房貸政策,然後國土資源部開始嚴肅土地政策,連國家發改委也出來說房價上漲壓力顯現,要加強房地產價格和收費監管。8月5日,國家稅務總局稱,將把房地產業的稅收作為監管重點。要求各地稅務機關加強房地產業等領域的稅收征管。將房地產項目開發經營鏈條所有環節涉稅行為,都納入控管範圍,重點審核房地產開發成本費用,並嚴格監管二手房交易。

  顯然,針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應當借鑒國內外經驗與教訓,從貨幣政策、財政手段和資本調控方麵綜合考量,努力做出一個合理有效的調控,加強監管力度,使房地產行業能夠科學發展,保障國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所有跟帖: 

中國樓價走勢嚇人 - 最後的瘋狂。 -lillyflower- 給 lillyflower 發送悄悄話 lillyflowe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2/2009 postreply 06:08:18

是有這個泡沫的味道 ·~ -子英- 給 子英 發送悄悄話 子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2/2009 postreply 06:18:25

隻要政府不控製,“最後的瘋狂”會越來越狂! -zoude- 給 zoude 發送悄悄話 zoud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2/2009 postreply 06:59:22

政府還要靠房地產養活,要想控製也難。 -lillyflower- 給 lillyflower 發送悄悄話 lillyflowe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2/2009 postreply 07:52:0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