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美“花生醬”事件揭示的食品安全問題
隨著“花生醬”事件在擁有嚴格食品監管體係的美國持續發酵,食品安全成為近來美國各界關的注重點之一。本次事件表明,如何為民眾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不僅是美國,也是世界各國食品加工企業和監管部門都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食品安全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即使是在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近年來也不斷發生食品安全事故。例如,2006年底,美國“毒菠菜事件”導致26個州200餘人感染大腸杆菌,其中3人死亡;2008年11月,美國部分嬰兒奶粉中發現“微量”三聚氰胺;眼下正持續發酵的“花生醬”事件,已使得美國43個州的491人感染沙門氏菌,並已有7人死亡。歐洲近些年來也先後出現了瘋牛病、二惡英汙染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分析近年來全球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原因可以發現,人類用工業化手段大批量生產食品,為改善人類食品結構立下汗馬功勞的同時也帶來了新問題。現代化手段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漏洞,隨著大批量生產,往往會演變成一場災難。美“花生醬”事件就是一例。
此外,近些年衛生、社會、經濟等方麵都出現了新的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比如人和動物在治療過程中使用抗生物藥物之後,選擇性存活的病原菌株產生了抗藥性,成為新的“超級病菌”;新的社會生產係統使得食物生產鏈變得更長、更複雜,增加了汙染的機會;大量動植物的全球化貿易和運輸也給各國的食品安全帶來了新挑戰。
新挑戰提出了新要求。在食品安全問題日益複雜和緊迫的背景下,不能僅僅依靠監督部門一方的努力,畢竟安全的食品不僅僅是監管出來的,還是生產出來的。因此,各國的食品加工企業和監管部門需要通力合作,社會各界也應該積極參與。隻有大家一致重視食品安全,才能妥善解決這一所有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問題,從而為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