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第二軸心時代概述

第二軸心時代概述


----清教徒三化研習班《神法聖約論超越批判哲學》學習心得 第19課

陳靜  姊妹

  

在本講中,王誌勇牧師講到了第二軸心時代,在這次的學習心得中,我重點談一下第二軸心時代的兩大曆史特征和三大自覺的升華。

第一次軸心時代主要是心靈覺醒的時期,核心的特征是“超越”,指向個人靈魂對自身的超越。第二次軸心時代則不僅強調個人心靈的主體性覺醒,也同樣強調憲政民主的製度性保障,核心特征是政治自由,尤其是政治參與方麵的自由。

第二軸心時代具有兩大曆史特征:

第一大曆史特征——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在地理位置上,這種突破集中出現在歐洲,然後是美國為主導,轉向全世界。

第二大曆史特征——宗教思想的理性化:在宗教思想上,這種突破集中體現在基督教的內部,基督教經過文藝複興和宗教改革使得個人的理性與自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人類在神學和各門科學的精細發展上取得了超越過往任何時代的巨大成就。

下麵來總結一下第二軸心時代三大自覺的升華。

 

、由個人自覺到文明自覺

首先,由個人自覺到文明自覺。第一軸心時代普遍重視個人自覺,就是認識個人的本心,認識個人與上帝和世界的關係。這種對於個人之主體性、自由性、責任性和超越性的認識當然是極其重要的。但是如果僅僅有個人性的自覺和自由,而缺乏製度性的保障,這樣的自覺和自由隻能說是少數特權人士的奢侈品,人民大眾仍然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因此,個人這種靈魂性的自覺必須落實到製度性的層麵,尤其是普選製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約束少數人對權力的壟斷和濫用。

 

二、由國家自覺到天國自覺

其次是由國家自覺到天國自覺,由民族曆史走向世界曆史,由世界曆史走向上帝國度的曆史。我們不可僅僅停留於在世上的國家的層麵,要自覺運用聖經中啟示的上帝國度觀來更新我們對於國家和世界的觀念。毫無疑問,對於國家的認識,直接挑戰我們在神學與思想上的深度。

 

三、從帝國帝製轉向民國民治

要從好大喜功的軍事征服性的帝國帝製轉向憲政選舉性的民國民治。考察一個國家是否強盛有兩類指標,一是可以量化的國力指標,尤其是財富數量和軍事實力;二是無形的不可量化的指標:人們的精神自由和社會生活的活力以及一個優良的製度。就國家的價值性目標而言,個人精神的自由和社會活力以及優良的製度才是一個國家真正強盛的根本和基石,財富的眾多和軍事的強大不過是前者的結果而已,絕不是原因。

新軸心時期所建立的是以憲政民主為核心的共和國家,真正的“共和”是與君主製相對而言的,是由公民為著共同的善所從事的一項共同事業。

首先是“公共”性——在權力的歸屬上,共和國的權力屬於共同體。

其次是“共享”性——在權力的行使上,共和國的權力由成員共享。

第三是“公義”性——在權力的目的上,共和國的權力為公義行使。

第四是“和平”性——在權力的轉移上,共和國權力以和平選舉更換。

第二軸心時代乃是建立基督教國家與文明的時代,在此過程中,教會需要擔負其應該擔負的責任:1、明確上帝對於國家的旨意:使萬邦萬國成為基督化的國家;2、關鍵是通過和平轉化的方式:“他又對他們講個比喻說,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鬥麵裏,直等全團都發起來”(太13:33);3、在基督教國家中,不同信仰的人在上帝的律法麵前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權利。

2024年4月28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